廉政信箱:lzxx@csdp.edu.cn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中小学未来实验计划 > 未来学校研究与实验计划
育人新模式:脚沾泥土,手捧书香

发布时间:2020-05-08                               来源:

中共中央、国务院近日印发《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明确在大中小学设立劳动教育必修课程。劳动教育有了“硬指标”。

为了更好的分享地方和学校在劳动教育的主题内容、活动方式、基地建设、标准研制和实施模式等关键问题上的好经验、好做法,近期我们对中心2019年发布的“青少年实践与劳动教育课题”的阶段性研究成果进行了整理和汇编,今日起开始陆续推出“劳动,让孩子拥有幸福生活的能力”的系列文章,敬请关注。

人类认识世界改造世界首先是从劳动开始的。加强劳动教育,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切实经历动手实践,出力流汗,接受锻炼,磨炼意志的成长,让学生体会到劳动的喜悦。

综合实践活动教育基地是实现书本知识和劳动实践的统一体,作为校外劳动实践场所,它是学校教育的补充、拓展、延续;是社会连接学校对学生进行专门性教育的桥梁,也是连接学校与家庭的纽带。

本期我们一同走进广州市越秀区中小学生综合实践活动教育基地,看看他们进行了哪些积极的实践探索。

让劳动课程走进田间地头

越秀基地的劳动课程及时的响应国家的新要求,基于国内外先进经验,对基地的劳动教育课程进行了升级换代,实现了基地的生活课程化,搭建了“美好生活”课程体系,让学生在真实的基地生活中感受到了生活处处是美好。

“美好生活”课程体系包含了生命美好、劳动美好、研学美好三个领域。按照“领域——模块——项目”序列进行系统设置,每个领域下面都有相应的模块。在劳动项目的开发上,最大化地把整个基地变成全区学生共同建设的家园,让每一个来基地的孩子都有足够的劳动任务去体验。基地以十四个园区为模块,围绕每个园区的建设、生产为主线进行课程开发。十四个园区分别是:鱼塘、菜园、温室大棚、柑桔园、养殖场、农产品加工场、同心圆、青苹果园、茶园、木工坊、蝴蝶谷、堆肥区、后勤服务、野炊场。每个模块有3个项目内容,分别是:劳动项目相关的认知活动、劳动项目活动、综合性活动,每个项目内容下面都有不同的主题内容。十四个模块、四十二个项目构成劳动教育课程的基本架构。

在这样一个基本架构中,结合不同年龄阶段(小学1~3年级、4~6年级、初中阶段和高中阶段)学生认知水平与身体的特点,根据该阶段学生劳动需要和面临的问题,设计不同阶段劳动教育的主题,这些主题整体上呈现螺旋上升的特点。每一个阶段的主题既反映劳动的本质需要,具有相对稳定性,又能够反映不同时间劳动教育开展面临的问题,具有生成性。

结合基地本身的资源优势,建设适合学生体验的劳动园区,在各园区开发适合让学生真实体验的劳动实践项目,并在此基础上做好活动主题内容的规划。这些劳动课程建设的目标是实现园区生产建设与提供课程园区劳动体验课程服务双赢的良性局面,要求各园区在合理改造生态环境的基础上进行科学生产。每年在高标准完成生产任务的同时提供学生亲近大自然、了解大自然、了解社会等丰富多彩的活动。并按照与劳动相关的认知内容项目、劳动具体任务、与劳动相关的综合活动项目,做好每个园区劳动模块的主题内容计划。纲要的编写包括了各学段的课程目标、每个园区劳动体验活动的内容、项目的组织与安排、课程评价、教材及其他资源。


高效活力的劳动教育课程

基地的课程有别于普通学校,活动是固定的,带训的老师是固定的,每天在基地进行实践活动的学生是流动的。一般有两种情况:一种是广州市越秀区五年级、初二、高二三种年龄段的学生。每一次参加活动的时间相对来说固定,小学、初中3天,高中5天;一种是面向社会团队的,各种年龄段的学生都有,参加活动的时间也不统一,短则1天,长达21天。

流动的课程“资源包”

基地把劳动教育课程开发成一个开放性的课程资源包,内容丰富的资源包为老师(活动的带训指导员)准备活动提供了大量的资料,包括学生学习目标体系、教学活动设计卡、教学的程序卡、图片、教材、课程评估、活动注意事项等资料。老师在做准备时,可以依照学生的能力需求、目的需求参考资源库的内容做好实践活动的准备,确保活动的质量。课程资源库也是开放的,随着活动的丰富,内容可以不断增加。

清晰的课程指南

制定清晰的课程指南让学生在了解基地的基础上选择自己感兴趣的活动项目课程。让学生知道选择后就要全力以赴做到最好,这就是对自己选择的负责。

完全固定课程实施模式。把基地的生活作息形成固定的作息安排表,课程内容排成固定的课程表,每一堂课安排好带训老师,老师依照学生不同年龄段的目标需求做好活动设计安排。学生来基地后,根据课程表和作息安排进行活动体验。教导处负责课程安排与课程全程的质量监控、课程服务效果的反馈。

选修课加必修课的课程实施模式。与小学、初中、高中深度合作,建立联动的资源网络平台,深入了解学校与学生的需求,增加选择性课程的比例。依照学生的年龄阶段学习目标的要求,设置一定比例的必修课,再根据每个学校的实际需求,结合基地的选课指南,由学校组织学生进行选择。学生可以按照自己的兴趣选择课程,并有机会与更多不一样的伙伴合作学习。选修与必修的课程比例也是可以根据学校的需求进行调整,学校选择后由教导处做好课程活动安排表,负责课程安排与课程全程的质量监控、课程服务效果的反馈。

完全选修课的实施模式。根据团队的需要量身定制课程服务的一种课程模式。基地提供场地简介、课程指南、带训的导师简介给团队选择,团队依照自己的需求提出课程服务的需求,再商榷课程服务的具体内容,形成活动安排的课程表,基地再安排好场地、带训导师。由带训导师做好活动的相关准备活动,执行课程服务。整个活动过程、效果的反馈由教导处统一负责。

通过不同的课程实施模式,学生能从各园区劳动中获得丰富的劳动实践经验,形成正确的劳动观念、养成良好的劳动习惯,培养真挚的劳动情感,掌握必备的劳动技能和创造性的劳动思维,具有崇尚劳动、尊重劳动、乐于劳动、解决问题、激发创造等方面的意识和能力。

立足劳动教育 成就每位学生

基地的劳动教育课程资源开发,不仅丰富了学生的课程,而且让学生的课程贴近生活,贴近实际,促进了科学的传播,同时也增强了中小学生劳动意识,提升了劳动实践能力,让劳动最光荣、劳动最崇高、劳动最伟大、劳动最美丽的理念深入人心。

(本文选自教育部学校规划建设发展中心青少年实践与劳动教育课题—《广州市青少年劳动教育课程资源开发与实践基地协同建设和管理的研究》阶段性成果,作者为广州市越秀区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教育基地李文峰、方晓丽,原文有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