廉政信箱:lzxx@csdp.edu.cn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新闻动态 > 中心动态
西南项目成果成为教育扶贫有力抓手——三峡中医药产教融合模式创新

发布时间:2020-05-28                               来源:教育部学校规划建设发展中心

今年是十三五规划收官之年,也是农村脱贫攻坚战决胜之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座谈会上的讲话指出,“要立足国家区域发展总体战略,深化区域合作,实现产业互补、人员互动、技术互学、观念互通、作风互鉴,共同发展”。

为深化演化科教融合、产教融合,整体提升西南地区教育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持续促进地方产业转型升级和提质增效,教育部学校规划建设发展中心(以下简称“中心”)在西南地区旅游和健康教育扶贫实验项目(以下简称“项目”)成果的基础上,遴选重庆三峡医药高等专科学校、四川旅游学院、贵州医科大学、云南大学、滇西应用技术大学、西南林业大学、昆明学院、云南经济管理学院、西藏大学十所高校,协力共建高校科研成果转化推广平台,以实际行动践行教育扶贫。

5月25日,中心组织项目高校开展项目成果转化(线上)经验交流会,相关专家学者围绕项目高校知识成果转化实施方法和呈现效果进行了深入交流。

即日,“教育之弦”遴选优秀案例,系统展示项目高校知识成果转化的实践探索。今天,首先带来的是重庆三峡医药高等专科学校(以下简称“学校”)中医药产教融合模式创新案例。

(一)扩大三峡中医药文化影响力

一是以文化为根,理念先行,着力创造条件,提高群众的中医药康养文化素养。三峡医专以项目为引子,在2019年下半年投入了100余万元建设资金,丰富了三峡中医药文化馆的藏品20余件,修缮了校园中医药文化园。2019年12月,学院接受了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专家组的评审,三峡中医药文化馆成为了“全国中医药文化宣传教育基地”。2019年下半年有10000多人次到基地参观,提高三峡库区群众的中医药文化素养。 二是增强三峡中医药文化影响力。2019年11月,学院承办 “中华中医药学会第22次中医药文化学术研讨会暨首届长江三峡中医学术流派传承论坛”,来自全国10余省100余名专家参加了会议。会议以新时代中医文化传承为主题,扩大了三峡中医药文化的影响力,为学校中医药文化研究与传承发展注入了活力。三是发挥优势,开展特色培训。学院于2019年11月开展了全国性中医药继续教育项目,向全国100余人推广了子午流注等中医时间医学,提高了基地的社会影响力。

(二)建设三峡中医药康养新基地

一是以项目为载体,在校内建示范窗口。与天津红日药业合作,在校内共建示范中医馆暨三峡中医药康养旅游示范推广中心,企业初期投资200万元,学校提供1000平方米场地,拟于10月份全面投入运营。二是推广中医药康养基地建设模式。一是服务地方中医药康养事业发展,为万州区政府建言献策,牵头制定中医药发展规划,助力万州建设“长江上游康养之城”。受万州区政府委托,学院牵头组建“三峡中医药科技服务有限公司”,建立三峡中医药技术创新联盟,为区域中医药事业发展提供技术支撑。 二是推广中医药康养基地建设模式,指导“万州钟鼓楼大团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基地”升级改造为“中医药康养基地”,帮助其开发无花果系列养生保健产品,提升了基地的文化内涵,促进了基地的创收。三是指导建设云阳县路阳镇中药材产教融合基地。学校与云阳县路阳镇签订了校地产学研合作协议,学校中药种植与加工技术团队获得乡村科技合作经费4万元。截止2020年4月,已经指导在云阳县路阳镇迎瑞村发展黄精、吴茱萸基地400余亩。同时指导奉节长安、龙桥两个土家族乡发展中药材生产,解决了川牛膝种源混杂和越冬烂种问题。长安乡已经成为全国产量最大的川牛膝乡。

(三)创立中医药康养产业新品牌

一是加强中医药健康旅游产品的研发、制作和推广,新开发 “中药药枕”、“微阳态养生茶”、“无花果营养粥”康养产品。二是继续推广“天灸罐”、“随身灸”、“温灸督脉养生保健服”、“督脉智能诊断治疗仪”等无创痛系列针灸器具等产品。尤其是抗疫期间,学校向武汉雷神山医院、湖北中医药大学方舱医院、武汉黄家湖医院捐赠天灸罐和随身灸各2000个。天灸罐和随身灸不仅在帮助轻症患者调节自身免疫力上立下功劳,还在重型和危重型患者治疗中发挥出“中西合璧”的叠加作用,延缓病情恶化,这一中医“小神器”发挥了“大作用”。三是研制中医药文创产品,优化完善了中医子午流注、中药标本画产品。2019年10月,《子午流注竹简》在澳大利亚昆士兰布里斯班TAFE学院开展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