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0日,由教育部和吉林省人民政府指导,吉林省教育厅和吉林大学等省内13所高校共同举办的“2024国际产学研用合作会议(长春)”在吉林大学隆重开幕。
本次会议以“协作创新 合作共赢”为主题,来自15个国家和地区的高校、企业和科研院所300余位院士、专家学者参加了开幕式及主论坛等活动。教育部党组成员、副部长陈杰发表视频致辞。吉林省委副书记、省长胡玉亭,吉林大学党委书记姜治莹,吉林大学校长、中国科学院院士张希,诺贝尔化学奖得主、德国马普学会生物物理研究所教授哈特穆特·米歇尔等出席会议。
陈杰在视频致辞中表示,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开放合作,在全国教育大会上强调,要深入推动教育对外开放,同时指出,要强化校企科研合作,让更多科技成果尽快转化为现实生产力。国际产学研用合作会议举办六年来,受到了中外高校、企业、科研院所广泛欢迎,取得可喜进展,树立合作典范。要做好平台建设,突出合作优势,加强数字应用,推动产学研用合作开放发展、协同发展、创新发展,推进教育高水平开放,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作出更大贡献。
胡玉亭表示,近年来,吉林省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嘱托,倾力打造产学研用创新策源地,打造高新技术成果转化地,打造高端人才集聚地,推动人才政策迭代升级。他强调要加快创新型省份建设,健全以“产”为依托、以“学”为核心、以“研”为源头、以“用”为抓手的创新链,把科教人文优势加速转化为新质生产力,推动吉林振兴实现新突破。
张希在致辞中表示,生成型人工智能和大语言模型等技术正在改变科学研究的范式和人们沟通交流的方式。在这样的大背景下,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尤显重要。希望与会专家学者在此次会议中交流思想、开拓思维,深入思考未来应向青年一代传授哪些知识,以及如何培养他们终身学习的能力,使他们能够在变化中茁壮成长,并为人类社会创造更加美好的未来。
1988年诺贝尔化学奖得主、德国马普学会生物物理研究所教授哈特穆特·米歇尔院士在致辞中对国际产学研用合作会议平台表示充分肯定。他针对当下国际关注的气候问题、能源问题表达了自己的看法,深度剖析了高校、科研机构解决这些问题的破局之道。他表示,科学家们的主要动力来源于好奇心,他们渴望创造新的知识,除洞察力外,还需要来自高校、研究机构和工业界的科学家们进行深入的国际合作,才能解决我们目前面临的全球变暖、可再生能源开发、粮食短缺等诸多问题。
开幕式上,教育部学校规划建设发展中心副主任陈建荣主持了揭牌仪式和聘任仪式。此次会议成功促成了“中白等离子体技术与绿色能源实验室”“人参药用资源开发利用联合实验室”“碳纤维国际产学研用人才培养与成果转化基地”等多个重要项目,为多名外国学者颁发了聘书,签署了多项合作协议。
开幕式前,与会嘉宾共同参观了吉林省国际产学研用合作成果展。省内13所高校围绕科技创新、人才引育、产业转化和人文艺术四个方向,展示了在国际产学研用合作会议框架下取得的丰硕成果,充分体现了科技与人文交相辉映的面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