廉政信箱:lzxx@csdp.edu.cn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区域教育、学校规划建设 > 区域教育、 学校规划建设
解码:高校“十四五”革命性规划,何以不同

发布时间:2020-11-21                               来源:教育部学校规划建设发展中心

“十四五”规划是中国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第一个五年规划, 是指导中国在变局中开新局,妥善应对外部风险挑战,抓住机遇真正走进世界舞台中央的第一个五年规划,是引领中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从站起来、富起来到真正强起来的第一个五年规划。

 “十四五”时期的特殊历史方位与时代使命决定了教育“十四五”规划编制的理念、路径、措施等将发生革命性变化。陈宝生部长在作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宣讲报告中指出,要围绕构建教育高质量发展体系、服务全民终身学习的教育体系、优质均衡基础公共教育服务体系、技能型社会教育体系的主轴,把教育“十四五”规划编制成一个革命性的规划。

为深刻理解“十四五”教育规划的革命性变革,服务高校高质量做好 “十四五”规划,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开好局、起好步,教育部学校规划建设发展中心于11月15日-21日在成都工业学院举办了首期“高校‘十四五’规划与产教融合专题培训班”,11位专家大咖, 20多家院校单位,5大热点话题,共同探讨解密高校“十四五”革命性规划的新形势、新特征、新趋势、新愿景。

新形势 教育面临的革命性变化

“人类社会正处在从工业化向数智化转型的重要时期”,教育部学校规划建设发展中心主任陈锋表示,“与工业化文明相比,数智化文明必然要推动整个社会经济技术的体系化转变。这意味着新的生活方式、新的生产方式、新的组织方式、新的经济结构、新的社会形态,以及由所有这些新的革命性变革汇流起来所推动的人类历史上一场深刻的结构性变迁。”

“‘十四五’时期处于‘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期,具有承上启下的关键作用。高校要做好‘十四五’宏观环境分析,除了传统意义上的PEST(政治、经济、社会、技术)分析框架,还需要认真的分析中国的政策环境,特别是党中央、国务院近期对教育领域深层次体制机制改革方面作出的系列新部署新要求,需要高校在谋划‘十四五’规划中系统、深入的思考和落实。”教育部学校规划建设发展中心特聘专家、重庆市教委原副主任牟延林表示。

“深刻认识新发展阶段、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着力构建新发展格局——这三个“新”,构成了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建议》的逻辑主线”,中国人民大学中国经济改革与发展研究院副院长陈甬军谈到,“教育要深刻理解双循环的四含义,一是中国经济必须是国际国内的双循环,不能只是单一循环;二是双循环不是互相隔离而是互相交融;三是双循环运行的基础是供应链与产业链,以及由此为基础的价值链;四是双循环表现为国际贸易的一般理论与中国的特殊优势相结合构成的新发展格局。”

国家教育咨询委员会秘书长、国家督学、教育部教育发展研究中心原主任张力提出,“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建议》从坚定办学方向、把握重点形成合力、构筑教育体系基础、适应新发展格局、深度参与创新发展、着力补齐短板、创新规范服务业态、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等方面,明确了‘十四五’期间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的目标要求,为高校做好‘十四五’规划指明了重点方向。”

新特征 高校“十四五”规划的革命性要素

“我国已处于教育-学习资源‘战国时代’,需求方愈加关注学习行为的目的性和有用性,供给方愈加注重精准定位、量身定制、厘清服务属性。”国家教育咨询委员会秘书长、国家督学、教育部教育发展研究中心原主任张力对教育资源的新特征作出判断,并提到,“要建设符合基本国情的学习型社会和教育强国,一方面,政府重点保障公共服务资源公平性、普惠性、均衡性、便捷性,另一方面,市场机制配置的个性化、多样化、选择性、竞争性资源日益活跃,课程、教师、学校将被重新定义”。

教育部学校规划建设发展中心主任陈锋表示,终身学习和创新,是新科技创新的基本要求,是新的大学教育的基本特征,也是新的经济社会体制机制的价值中枢。高等院校要把握数智化契机,建设一个以人的学习和创新为核心的新的体系。

如何以新的理念、思路、方法做好规划,教育部学校规划建设发展中心特聘专家、重庆市教委原副主任牟延林谈到有10大要素:“新的办学型态理念、新的学习者培育目标、新的课程观、新的教师结构、新的专业布局、新的学科选择、新的资源汇集、新的制度设计、新的评价体系、新的大学贡献。”

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常务理事,河南大学原校长娄源功表示:“应用型高校战略解码包含四个步骤,第一步为到点,表现为建立从战略到要点的关系,战略解码要将战略规划、年度工作要点、绩效管理统一联结起来。第二步为到会,即召开学校战略解码会议,通过WORKSHOP形式,集思广益,传导压力,增强信心,从组织到部门,再到员工的目标校准,有效地提升战略执行力。第三步到门,即向中层单位输出年度责任分解矩阵。第四步到人,即具体落实到学校战略规划各学校组织主要干部。”

新趋势 高校高质量发展的革命性突破

随着高等教育进入分类发展、内涵建设阶段,高校多方位校际(学科间)战略合作结盟正风起云涌、方兴未艾。国家教育咨询委员会秘书长、国家督学、教育部教育发展研究中心原主任张力提出,“高校联盟是若干所有者共同利益追求,并且围绕共同的战略目标的高校通过所在联盟规则约束而建立的大学联合体。‘办出特色争创一流’已成为高校合作主要源动力。”

教育部学校规划建设发展中心主任陈锋表示:“未来大学形态的几种趋势包括:从无机的组织到智慧的组织;从服务教学需求到创新需求引领;从物的基础设施到数字化基础设施;从有边界到无边界;从内锁式增长到开放融合的有机发展;从封闭供应链到开放供应链。”

“中国高等教育发展存在六大战略空间”, 中国教育学会副秘书长,教育部教育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高书国表示,“一是人口空间,未来高等教育规模仍将有25%~30%的增长空间;二是需求空间,高等教育强国是教育强国的重要内容;三是文化空间,现代中国大学形成了以德为先的标准文化、有教无类的公平文化、因材施教育的多样文化和知行合一的学习文化;四是结构空间,争取在10~15年内,形成以国家、省级和地市相结合的‘三级’高等学校办学体系;五是国际空间,初步预测到2030年来华留学生将突破100万大关;六是质量空间,需要建立和完善高等教育质量评价体系,体现新时代中国教育现代化的高标准、高要求和高质量。”

新方法 高校规划方式的革命性变革

“高校规划的制定要适应数字化时代转型发展的根本趋势,激活数字化校园治理的根本动力” ,教育部学校规划建设发展中心创新发展处处长刘志敏表示,“如何通过人工智能、情境认知等技术,构建面向高校规划的综合集成研讨环境,从高校决策开始,提升高校治理的高效性、协同性,引领数智时代的高校治理变革是高校“十四五”时期要认真思考的问题。”

“希望每个高校都制定一部与新时代相匹配,中国特色的战略规划”,中国教育学会副秘书长,教育部教育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高书国表示,“规划定制中把握的策略与方法包括,对战略大势的判断、有对新阶段战略目标的制定、与之相适应的组织策略及持续不断的战略实践。每个组织都要结合自身的实际,重审组织特殊使命(Mission)、描述组织独特未来(Future)、实现特殊战略目标(Goal)、制定特有解决方案(Project)。”

新愿景 “十四五”革命性规划的展望

教育部学校规划建设发展中心特聘专家、重庆市教委原副主任牟延林表示,“面向‘十四五’高校规划编制的十二大愿景包括:1.提升学校的办学理念2.选择准确的规划定位3.争取适宜的环境友好4.汇聚可能的办学资源5.完善现有的制度设计6.实践育人为本的课程体系7.探索专业改革的产业学院8.服务行业需求的学科选择9.梳理紧缺的规划项目10.改革教师的评价标准11.培育新型的中国学生12.实现大学的规划价值。”

教育部学校规划建设发展中心主任陈锋表示,“面向‘十四五’,新的学科发展思维要基于 ‘创新x规模经济’的创新大逻辑,实施学科集群化发展大舰战略,通过数智化平台、数智化教学和数智化管理适应学习者禀赋的多样性、社会经济需求的多样性和创新的不确定性的大环境。”

全国高等学校设置评议委员会委员,厦门大学高教质评所所长史秋衡提出,“应用型高校评价的设计要突出培养目标的高应用性、知识结构的强技术性、专业设置的多路径性、教学内容的广内化性、教学环节的大行业性、师资结构的新协同性、政产学的泛融合性。要改进结果评价、强化过程评价、探索增值评价、健全综合评价。”

河南农业大学副校长介晓磊表示,“应用型大学要综合运用新生代思维、互联网思维、新业态思维、新平台思维等新型思维方式,探索新型办学模式、培养模式、教学模式、管理服务模式,构建新型治理结构与制度体系,建构适应高水平应用型大学发展要求的学校形态、育人业态。营造开放、立体、融合、互动的教学新场境,坚持项目驱动、任务导向,激发学习者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提高教育学的效率效能。”

培训期间,学员们围绕地方应用型本科高校培养专业学位研究生如何发力,地方本科高校教育资源如何筹措、配置与优化,“十四五”时期应用型高校产教融合有哪些发力点和突破点、高校如何服务国家新基建战略,把握数字化契机,应用型高校评价标准等话题展开了充分的交流研讨,进一步深化对专家报告的理解,把握先机。

下一期将推出高校“十四五”规划案例篇,敬请期待。

精彩预告

第二期高校“十四五”规划与产教融合专题培训班将于月底在北京开班,学员火热招募中,扫码入群,精彩不容错过。

扫码进群

学员火热招募中,精彩不容错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