廉政信箱:lzxx@csdp.edu.cn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新闻动态 > 中心动态
平台主体企业谈演化④:向产教融合“大平台+”加速进发丨大平台+演化进行时

发布时间:2020-05-13                               来源:教育部学校规划建设发展中心

为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持续服务国家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推动国家产教融合向纵深发展,倡导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人才,创新应用文科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助力服务地方高校应用转型改革,提高学生科学工作能力,教育部学校规划建设发展中心联合圆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圆通制教育),于2017年共同设计推出“科学工作能力提升计划(百千万工程)”。项目发挥教育部学校规划建设发展中心行业指导与管理优势和圆通制原创科学工作标准集成体系和数据库优势,在项目院校的积极努力下,经过三年的耕耘和运营,取得了良好的发展态势和阶段性成果。

2020年,站在迎接伟大历史机遇的节点上,百千万工程项目企业方负责人、圆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王民权先生,就百千万工程项目如何向产教融合“大平台+”加速进发分享观点。

当前,新冠疫情在全国人民的共同努力下,已经得到有效控制。疫情期间,为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进行了一次适时“体检”,也为加快健全国家治理体系和全面提升治理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在这方面,请问百千万工程项目是如何发挥作用的?

实现国家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目标需要全民持续增加科学知识,丰富工作经验,不断提高工作能力水平。社会发展成果表明,区域人力资源水平决定区域发展水平,人才能力水平决定单位发展水平;企事业单位在职职工是社会劳动力的存量,工作能力高低直接影响区域经济与社会发展水平;在校学生是社会未来劳动力的增量,工作经验量及工作能力在校培养水平对社会未来发展影响巨大。

春节前后新冠肺炎疫情肆虐全国,让我们更加关注社会普遍存在的制约国家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问题。比如各级各类院校毕业生相对缺乏工作经验,对职业场景认知不足。百千万工程项目强调教育目标与就业目标匹配,精准定位培养科学工作者,聚焦因类、因岗、因材施教;打通社会与学校功能空间,联通学校知识岛与园区产业岛。百千万工程项目基于工作科学整合学科专业集群化、多维化发展架构,以岗位工作能力培养为核心,以圆通制工作标准为基础,融合现代技术设计全新的场景、流程和机制,精准定位构建培养“科学工作者”的人才成长流水线,形成现场和虚拟教育的融合形态和持续自我演化的创新生态,全面支持各级各类院校毕业生及企事业单位工作人员成为科学工作者,持续开展扎扎实实的工作。

我们知道,百千万工程项目是深入实践产校企合作、协同育人的理念,深化高等教育教学改革,加快培养与政府、高校、行业发展需求精准对接的各类应用文科人才的重要举措。在提高学生专业技能和科学工作能力,提高在职人员持续发展的能力方面,百千万工程是如何作为的呢?

圆通制教育认为,首先是全心全意服务学生。学生首先以学习继承历史经验,掌握人类已知文明为基础,以创新创业思维培养为核心,重点是传承继承,通过学习工作标准在毕业时具备相应岗位的工作经验。对于各级各类院校走向社会的毕业生,都应当提高其工作经验量和工作能力水平。

其次全心全意服务在职人员,在职人员是工作者,以应用人类已知科学、已知文化、已知文明完成生产制造,保障人类持续生存为基础,以不断发现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持续创新创造为重点,并将优秀工作经验不断萃取为新的工作标准。

请您简要回顾2019年百千万工程项目所取得的进展和成果。

2019年,百千万工程院校队伍不断扩大。百千万工程及圆通制教育始终践行产教融合、科学工作的理念,支持地方高校实现应用型改革,目前已经有49所大学通过申报审批,设计或联合建设,近十万名大学生能够利用校内基地科学完成工作岗位体验、工作经验训练和工作能力等级评价,实现工作经验的量化积累。将富有岗位工作经验的合格毕业生,通过筑梦树人力资源市场点对点输送到企事业单位对应岗位就业,提高毕业生价值。

2019年末,西安交通大学网上圆通科学工作院隆重上线,百千万工程助力“双一流”院校实践教学取得又一重要成果。

西安交通大学网上圆通科学工作院隆重上线

当前已建设完成投入使用的百千万工程项目院校21所,聚焦在校生“工作经验培养”与在职人员“工作能力提升”,通过圆通科学工作院的师生深度开展产教融合,评价认证,标准研究等工作,取得许多阶段性成果。

研究应用型师资队伍不断发展壮大。2019年开展师资培训工作16期,培养了一批能够满足教学需要的优秀教师,持续开展《文科工作经验教学规范》宣传,熟知“会一事、精一岗、通一行、知百业”的理念。

黄淮学院骨干师资研学班

师资培训内容包括圆通制科学工作原理、科学工作体验学、科学工作评价学、工作标准训练教学法、科学工作法、通识通用工作标准训练、专业共建与课程置换应用方案、工作能力等级评价认证、网络教学、圆通科学工作院教学组织与管理等等,发现和培养了一批德才兼备的优秀教师。

西安交通大学研学会

百千万工程项目在良好发展的基础上,是如何在开展科学工作标准体系研究,培育国家工作标准资质体系,培养高水平应用文科师资等方面,不断扩大项目的辐射面和影响力?

项目开展三年来,举办了多场骨干师资培训班和文科应用转型改革名师评选活动。来自全国近百所高校的60余名文科教学教师入选获奖,他们在推动文科应用转型改革,培养新时代应用型人才方面做出了贡献,许多人成为学校文科教学改革的积极推动者和实施者。

铜仁学院骨干师资培训班

争当教学改革名师已经成为一种奋发向上的精神。由这些名师组成的文科应用改革联盟,也持续影响更多教研室教学理念、教改思路更新和新成果应用。

推动工作标准研究,让标准走进校园,滋润师生。百千万工程项目发布14项岗位工作标准体系研究课题,以精准对接新业态岗位需求为抓手,联合中国工作标准研究院共同研究新的岗位工作标准体系。

合作研究如与西安交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联合开展财经工作标准体系研究成果,在“双一流”高校会计类专业教学应用中发光发热;与温州大学等联合开展鞋类设计工作标准体系研究工作,聚焦服务地方经济发展,为“温州制造”向“温州创造”注入新动能,为“中国创造”走向世界贡献温州力量;与常州工学院等合作开展高新园区工作标准体系研究工作,发挥“圆通科学工作站”标准化服务优势以及常州国家高新区等工作成果优势。

百千万工程项目强调以赛促练,主张在模拟实战工作环境中磨练品格,提高能力。同时也举办了多次“圆通制杯”全国大学生工作能力竞赛,并通过“会工作网”在线上培训和认证评价方面作出了尝试和探索,能否分享一下这方面的经验呢?

圆通制教育打造全新实践课程,工作能力竞赛精彩纷呈。两年来“圆通制杯”全国大学生工作能力竞赛在网络、项目院校持续成功举办,数十万名大学生参与其中。


工作能力竞赛以“以赛促建、以赛促教、以赛促学、以赛促用”为目标,通过竞赛打造平台,充分展示圆通制教育促进院校教学改革的成果。竞赛学生与老师、在职职工同场竞技,通用工作经验、人事工作经验、行政工作经验和财经工作经验在竞赛选手的演绎中,让大家感到实践能力鲜活与科学。搭建起院校与院校间、院校与企业园区间、院系与地方政府间的桥梁。第五届全国大学生工作能力竞赛经过激烈角逐,200多名学生进入全国决赛。

文职工作能力等级评价深受企事业单位欢迎。工作能力等级评价包括5大核心要素29项细分指标,结合岗位工作标准库,通过工作知识教学、工作要素平台训练、工作思路训练、工作方案制定、工作计划建立、工作创新实践等内容,实现岗位选择、标准训练、证书申请、能力竞赛、实习验证、就业选择等作为工作科学评价依据和标准,成为一套科学的实践教学评价模式。X+N评价制度科学帮助大学生快速积累工作经验,帮助社会在职人员弥补能力短板,帮助用人单位实现文职岗位技能等级考核和评价。

2020年,对于我们的祖国来说是迎接历史机遇的关键一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的决胜之年。对于百千万工程项目,是加速向产教融合大平台+进发的一年,请您谈一谈2020年的百千万工程项目的重点工作。

当前,我国有3500多所大专院校,每年毕业生近千万,项目将通过培育支持大专院校加入“科学工作能力提升计划(百千万工程)项目”,逐步提高大学培养学生成为岗位精英比例,让大学毕业生成为提升社会平均工作能力水平的增量,因此圆通科技公司将在百千万工程项目平台上,聚焦国家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和国家产教融合战略。

1.与教育部学校规划建设发展中心联合推出科学工作能力提升计划(百千万工程)2020版新方案,择优建设50所百千万工程优质院校。以“共创共享”的方式,联建校内科学工作体验馆、工作标准训练室、工作能力等级评价中心、产教融合服务大厅、筑梦树岗位精英人才市场等环境;通过合作成立圆通科学工作院,建立校内规范实践能力教学体系,实现3年理论教学+1年工作经验教学模式、年级课程置换模式等多种形式,开展教学创建活动和工作能力训练竞赛活动,聚焦提高毕业生价值,打造精品产教融合项目。与温州医科大学等合作在新文科建设基础上开展“新医科”人才知行合一经验传承体系样板建设。

2.基于国家产教融合方案,重点支持中关村科技园区、西咸新区、温州市、驻马店市、柳州市、中国农业会计学会、中国中小企业协会、北京电子电器协会等建立50余个“圆通科学工作站”,精准对接产教融合型城市、产教融合型行业及产教融合型企业建设,提供专业化、规范化、标准化、商业化服务;形成岗位精英人才供需网络,为合作单位发展提供全新动能和竞争力。

3.基于“会工作网”,以西安交通大学网上圆通科学工作院为基础,支持百千万工程项目院校建设产教融合实践能力教学共享平台。结合院校、园区、企业、行业需求,共同开发工作标准,形成产教融合。构建一个基于工作问题解决所需知识信息、工作经验、工作能力的引力中心,将教学与企业难题解决结合起来,让每个院系、每个企业,每个学习场景、每项工作都是无限知识海洋中的节点,其竞争力也不限于有多少效益和有多少资产,而取决于在这样一个信息系统中引力够不够强大。实现院校专业之间、基地之间、校企之间、师生之间多点互动的智能化网上工作标准教学训练,实现学生网上实训积累工作经验的需要,建立网上实践学分认定和工作能力等级评价,为大学生就业创业及终身职业成长提供服务,让更多高校及产业园区能够享受圆通制教育产教融合的高端成果。据统计,2月15日至3月15日,参加网上实习实训学生达到4万多名,全国高等院校文科专业学生实习实训科学教学环境逐步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