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线之声丨国际化多路径人才培养的立交桥方案
发布时间:2020-04-13 来源:教育部学校规划建设发展中心
为做好疫情防控和创新知识生产“两手抓”,推动一线学习成果转化为理论研究的原动力和工作生产力,教育部学校规划建设发展中心以“线上”形式引入知识创新“源头活水”,提升全员在线办公的知识创新能力。
本次活动聚焦技能人才培养贯通发展,邀请到英国技能优才中心主任马良博士,系统分析了技能人才培养的定制化方案,通过对比学习英国的专业课程结构和证书体系,结合本土化产教融合项目实践,提出中国技能人才培养的实践路径与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结合点,推动以“区块链”的理念和技术共同促进“学生、教师、家长、导师、工长”五维教育生态平台的建设。
英国技能优才中心以产教融合引擎(CDM)为依托,形成区域经济发展的数据分析系统和“技能人才身份证”平台,实现人力资源和产业发展适时互动的“预测评估评价体系”。CDM包含:产学体系(SIC)、技能身份证平台(SID)和人力资源预测评价模型(SIM),以此助力区域经济发展,科学预测行业发展趋势,细分产业人力资源现状与未来需求,形成产学融合的工作方案。
产学体系( SIC )。学位学徒制是英国现代学徒制的升级版本,从制度上摆正了职业教育和学术教育两方面的关系。经过其与众多行业领导企业的共同努力,基于学位学徒制的产学体系又从根本上解决了校园和企业在学生能力建设方面的问题,改善了就业形势。
技能身份证平台( SID )。由英国政府总结世界各国先进经验后建立的大数据平台,有效解决了从“能力建设" 到“资源配置"各环节相协调的问题,是一项具有革命创新性的综合服务。
人力资源预测评价模型( SIM)。由英国交通行业人力资源战略领导小组(STAT)和英国国家铁路技能研究院 (NSAR)共同开发而成,旨在对大型基础建设项目的人力资源配置做科学和精细的规划,主要解决“什么地方" “什么时间"“需要什么样的人力资源"的问题。
教育部学校规划建设发展中心与英国技能优才中新共同推动“中英技能一带一路——国际人才港”人才培养模式改革项目,推出“高本硕连读“的解决方案与课程体系,遵循“多层次融合、多维度培养、多人才出口”的“三多原则”,打通不同层次院校间人才培养通道,打通1+X和升学、留学及就业各个环节,辅助学生技术技能与外语培训能力提升,拓宽不同职业发展规划选择,实现职业教育“立交桥”功能。
高职院校学生教育培养的前两年在本校,由英国技能优才中心协同院校负责基础培养,第三年进入北京理工大学接受更高层次的知识、技能等综合能力的训练,第四年再根据个人意愿和能力差异,选择国内外企业实训或国外高校本科深造(获得学士学位后可以继续攻读硕士学位)。应用型本科院校学生教育培养的前三年在本校,由英国技能优才中心协同院校负责基础培养,第四年进入北京理工大学接受更高层次的知识、技能等综合能力的训练,第五年再根据个人意愿和能力差异,选择国内外企业实训或国外高校硕士深造。
在整个办学体系中,导入英国技能培养的课程和证书,由英国技能优才中心整合英国牛津学院、英国培生集团以及英国技能联合会体系的教育资源,结合中国企业用人需求进行汉化,使其成为服务当地企业发展和产业转型的基础保障。与英国培生集团职业资格证书相配套的学习资源包涵盖了十多个热门专业方向:人工智能、无人机、先进制造业、新能源汽车、康养、早教、文旅、轨道交通、5G通讯、电竞与动漫以及航空等。
案例分享:打造山东职业教育发展新高地
近日,教育部学校规划建设发展中心与山东省滨州市沾化区人民政府、英国技能优才中心达成合作协议,将合作共建中欧职业教育集团(大高航空城)。在大高航空城原有机场等设施的基础上,项目主体建设主要内容包括:“一港”、“三校”、“六院”和“九工坊”。
“一港”:国际产教融合人才数字港。全面引进英国技能型人才培养体系,建立数字化智能型产教融合引擎CDM,形成区域经济发展的数据分析系统和“技能人才身份证”平台,实现人力资源和产业发展适时互动的“预测评估评价体系”。
“三校”:特色高中、小学初中、早教幼儿园。申请成立民办特色高中以及相配套的小学初中、早教和幼儿园,采用国际教育理念的教学团队,实现“不离开家乡的国际教育”。这三个学校的总人数约为1万人,其中:高中阶段招收外地和外国学生。
“六院”:六个学院。一期开办6个核心专业:无人机、先进制造、人工智能、数据分析、动漫及康养。二期再开办14个专业,构成一个完整的国际化应用技术学院。每个学院各3万平米办学设施,分为5个班型:大学预科、高职一、高职二、高职三、本硕连读预科。
“九工坊”产教融合中心。每个专业对应一个生产经营型公司,分别承担各专业的教学和生产任务,由产教融合集团统一负责经营管理工作。每个工坊各5000平米设施。导入英国“学位学徒制度”,有效实施以“双园双师双语教学”为特色的“大高产教融合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