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2016年首届绿色校园发展研讨会在深圳启航,历经十载耕耘,这场由教育部学校规划建设发展中心(以下简称“规建中心”)牵头打造的行业盛会,已成功举办十届。十年来,会议始终响应国家战略,紧扣“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响应“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与教育强国建设蓝图,聚焦绿色校园建设的理念创新、技术突破与实践探索。作为我国绿色校园发展的行业风向标,会议不仅构建了高层次、前瞻性的交流展示平台,更凝聚行业智慧、破解发展难题,推动绿色理念从校园规划走向人才培养,从技术应用升华为文化传承,为教育高质量发展注入可持续绿色动能。2025年11月,第十届研讨会以“无界・融生——学科跨界创新与未来教育新生态”为主题,在天津圆满落幕,为十年征程画上圆满句点,开启了绿色校园建设的新篇章。
一、战略同频:锚定国家航向,彰显使命担当
绿色校园发展研讨会自创办之初,便确立了“服务国家战略、回应时代需求”的核心定位。2016年首届绿色校园发展研讨会以“规划绿色校园 创建未来大学”为主题、第二届“提升规划设计水平 展示绿色校园成果”、第三届“提升建筑品质 创建绿色学校”、第四届“文化自信 传承创新”、第五届“理性规划融合感性设计”、第六届“教育高质量发展与多元校园空间”、第七届“融合开放 文化生态”、第八届“规划建设创新型校园 服务教育高质量发展”、第九届“面向未来教育转型的大学校园重构”,直至第十届“无界・融生——学科跨界创新与未来教育新生态”,历届主题一脉相承,深度契合国家发展大局,彰显了鲜明的宏观视野与使命担当。
作为贯穿始终的核心主线,每届会议均深度响应绿色发展与生态文明建设战略。2016年首届呼应国家将“绿色”纳入建筑方针、“以绿色发展引领教育风尚”的部署,发起《中国绿色校园发展倡议》,奠定校园建设理念根基;2017年第二届展示6所高校绿色实践,推动绿色技术落地;2018年第三届引入美、日、印尼专家共探“绿色校园中国方案”。后续各届持续深化,从绿色建材应用、低碳运维到生态空间营造,将“低消耗、低排放、高效益”贯穿校园全生命周期,让校园成为生态文明教育的鲜活阵地。
2019 年第四届呼应党的十九大“文化兴国运兴”号召,将文化基因融入建筑肌理,积极回应文化自信与文化传承创新战略。2020年第五届发布《新时代高职院校优秀校园与建筑图集》,以实践案例为教育高质量发展提供硬件建设范本;2021年第六届探索空间服务教育提质的路径,响应教育高质量发展与教育强国战略。
2022年第七届响应“四个面向”总要求,倡导打破学科壁垒。2023年第八届将低碳转型作为校园规划关键路径;2024年第九届强调建设有时代感、生命感、历史感的校园,引导师生树立健康的生活、生产方式,形成绿色效益;2025年第十届推广绿色低碳技术和近零碳校园案例,精准对接国家“双碳”目标,推动高校成为低碳发展示范标杆。
十届会议始终坚持以战略为引领,从普及绿色理念到成熟技术体系,从优化空间到重构生态,逐步走向深入,持续为国家战略在教育领域的落地提供坚实支撑,是绿色校园建设历程的重要见证。
二、行业标杆:聚焦实践创新,引领发展航向
作为行业发展的“风向标”,十届研讨会通过理念创新、案例展示、技术推广,持续推动绿色校园建设向更高质量、更高水平迈进,构建起从理论到实践的完整支撑体系。
会议初期以理念普及与实践起步为核心,为绿色校园建设奠定基础。2017年第二届研讨会集中展示天津大学、浙江大学、澳门大学等 6 所高校的绿色成果,为行业提供了可感知的实践样本;2018年第三届研讨会首次引入国际视野,国内外专家共同思想碰撞,同期发布的《新时代高校优秀图书馆建筑图集》《新时代高校优秀体育馆建筑图集》,成为高校建筑设计的重要范本。
随着行业发展,会议逐步聚焦文化融入与品质升级。2019年第四届研讨会同步举办14家设计院优秀项目展,清华大学、浙江大学等单位的作品展现了校园规划与建筑设计的创新成果;2020年第五届围绕“理性规划融合感性设计”,探讨校园建设的时代性、开放性、融合性与创新性;2021 年第六届以“教育高质量发展与多元校园空间”为主题,4000余名线上参会者共同探讨构建多元校园空间服务教育高质量发展的规划理念、技术方案和实施路径。
近年来,会议更以创新驱动引领未来转型,推动绿色校园向智慧化、低碳化、无界化升级。2023年第八届研讨会深入探讨创新型校园规划建设的前沿理念和技术体系,哈尔滨工业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的“在地策略、创新策略、文化策略”得到广泛认可;2024年第九届聚焦教育转型背景下的校园重构,东南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提出“应该将城市设计原理运用到大学校园规划设计中”的理念;2025年第十届更是实现全方位突破,天津大学北洋园校区通过雨水回收系统、光伏屋顶等设计,成为低碳校园典范;中国人民大学通州校区全生命周期绿色低碳校园的探索实践,目前已取得了中国建筑节能协会颁发的近零碳校园认证;浙江大学通过AI技术赋能校园运维,探索智慧绿色校园建设新路径。从单一节能技术应用到全域系统优化,从封闭校园到无界融生,研讨会始终引领行业趋势。
三、平台赋能:凝聚多方合力,铸就品牌力量
十年来,绿色校园发展研讨会凭借顶尖的嘉宾阵容、多元的交流形式与持续的品牌积淀,构建起国内高水平的互动交流平台,彰显出强大的权威性与可持续性。
会议始终汇聚行业顶级智慧,形成“院士大师把脉定向、主管部门指导引领、青年专家创新赋能”的格局。十届会议累计邀请何镜堂、崔愷、王建国、吴志强、庄惟敏、梅洪元等数十位中国工程院院士,周恺、倪阳、韩冬青等全国工程勘察设计大师参会。何镜堂院士全程参与多届会议,提出“校园规划需打破空间、学科与代际边界”的核心观点;崔愷院士在第十届以“学校设计中的传承与创新”为题,分享东北大学南湖校区等经典案例;庄惟敏院士聚焦国际知名高校的碳中和实践,以高校的具体做法现身说法,为行业提供权威指引。
主管部门的持续关注与指导为会议注入强大动力。教育部发展规划司从政策层面为绿色校园建设保驾护航;规建中心聚焦主责主业持续做好绿色理念引领;各地教育行政部门积极参与推动区域绿色校园协同发展。
青年专家的积极参与让会议保持创新活力。如第十届研讨会设置优秀青年设计师论坛,天津大学建筑设计规划研究总院总建筑师顾志宏,东南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建筑二院院长、总建筑师石峻垚,同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建筑创作所所长陶其然,浙江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规划三院院长、副总规划师黄杉,哈尔滨工业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执行总建筑师、总院建筑创作中心院长王飞等分享创新理念,为行业发展注入新生力量。
会议交流形式不断丰富,从“专家报告+学术研讨+现场教学”的传统模式,逐步拓展到线上线下融合、实地调研观摩、专题论坛并行的多元形式。参会规模持续扩大,从第一届近300人线下参会,到第六届4000余人线上参与,再到第十届汇聚教育行政部门、高校、设计院等多方代表,形成政产学研用一体化的交流格局。
如今,绿色校园发展研讨会已成为行业公认的品牌盛会,不仅为政府部门制定政策提供参考,为高校校园规划提供技术支撑,更为设计院与高校更好的互动搭建桥梁,实现了“精准对接、高效协同”的核心价值。
四、结语
十年耕耘,硕果累累;新程再启,未来可期。绿色校园发展研讨会的十年历程,是中国教育空间变革的生动缩影,更是国家战略与行业发展深度融合的鲜活实践。站在新的历史起点,这场盛会将继续以“无界融生”的理念为引领,凝聚行业力量,创新发展路径,让绿色成为教育强国的鲜明底色,为培养时代新人、建设美丽中国作出更大贡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