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教育工作领导小组秘书组 中共教育部党组印发通知部署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给全国特岗教师代表重要回信精...
2025-09-12教育部党组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总结直属系统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
2025-09-12教育部党组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给全国特岗教师代表重要回信精神
2025-09-11教育部举行学习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给全国特岗教师代表重要回信精神座谈会
2025-09-11习近平给全国特岗教师代表的回信
2025-09-10习近平回信勉励全国特岗教师代表
2025-09-10《中国教育报》社论:不断提高教书育人本领 着力培养时代新人
2025-09-10关于组织开展新型电力系统产教融合创新课题研究的通知
2025-09-08关于第一批新质生产力产教融合创新课题立项的通知
2025-07-31关于“未来儿童艺术教育中心”相关活动虚假信息的严正声明
2025-07-16关于开展专业大模型(ICT/智能制造/数字文创)赋能AI+应用型大学建设项目申报工作的通知
2025-07-09关于组织开展新质生产力产教融合创新课题研究的通知
2025-04-15关于“生命安全与健康教育读本赠阅及欺凌防治教育活动”虚假信息的公告
2024-11-13关于部分证书失效的公告
2024-02-02链接世界 创新赋能——2025国际产学研用合作会议(东北三省一区)顺利召开
2025-09-10十年深耕育新机 聚力升级启新程 ——教育事业统计在线培训2025年焕新上线
2025-08-19关于“生命安全与健康教育读本赠阅及欺凌防治教育活动”虚假信息的公告
2024-11-13教育事业统计工作典型案例①丨昆明市教育体育局: “三三法”数据审核保障基础和中职教育数据质量
2025-09-12规建中心组织集体收看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大会
2025-09-05中心第二、四党支部联合开展“智启未来,教育先行”主题党日活动
2025-09-03AI浪潮下重塑学习教育新场景——中心举办第四期“青年学者”讲堂活动
2025-09-01平台导入滇西大,打造发展新引擎
2019-01-30新试验:“大平台+”赋能滇西大
2019-01-22专家组进校助滇西大“变轨超车”
2018-07-20专家组进校指导兰州文理学院应用型课程建设
2018-06-20专家组进校助推河北民族师范学院特色转型
2018-06-08专家组进校助力钦州学院打造转型样板
2018-04-23产教融合专家组赴滇西大指导工作
2018-03-21“教育之弦”卓越创新伙伴成员名单更新
2018-04-27中心印发《“教育之弦”卓越创新伙伴管理办法(试行)》
2016-10-28主 任:孙明春
副主任:陈建荣
副主任:王长树
地址:北京海淀区上园村3号交大科技大厦15层
电话:86-10-6609 3400
传真:86-10-66093444
邮箱:csdp@moe.edu.cn
邮编:100044
“进一步形成人才辈出、人尽其才、才尽其用的生动局面”。习近平总书记6日在看望参加全国政协十四届三次会议的民盟、民进、教育界委员并参加联组会时发表重要讲话,强调必须深刻把握中国式现代化对教育、科技、人才的需求,强化教育对科技和人才的支撑作用,为我们建设教育强国、科技强国、人才强国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重要遵循。
教育是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之基。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把教育作为国之大计、党之大计,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作出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加快教育现代化的重大决策,确立到2035年建成教育强国的奋斗目标,加强党对教育工作的全面领导,不断推进教育体制机制改革,推动新时代教育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格局性变化,教育强国建设迈出坚实步伐。经过不懈努力,我国已建成世界最大规模且有质量的教育体系,我国学前教育、义务教育普及程度达到高收入国家平均水平,高等教育进入世界公认的普及化阶段,一批大学和一大批学科跻身世界先进水平。
当前,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深入推进,当今世界的竞争说到底是人才竞争、教育竞争。人才是创新的根基,创新驱动实质上是人才驱动。谁拥有了一流创新人才、拥有了一流科学家,谁就能在科技创新中占据优势。新征程上,我们必须深刻认识建设教育强国、科技强国、人才强国具有内在一致性和相互支撑性,深刻认识建成教育强国是实现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的先导任务、坚实基础、战略支撑,一体推进教育发展、科技创新、人才培养,形成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倍增效应,朝着既定目标扎实迈进。
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是教育的根本问题。建设教育强国、科技强国、人才强国,必须坚持正确办学方向,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要紧紧围绕立德树人这个根本任务,聚焦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把德育贯穿于智育、体育、美育、劳动教育全过程。要坚持思政课建设和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同步推进、思政课程和课程思政同向同行,把思政教育“小课堂”和社会“大课堂”有效融合起来,把德育工作做得更到位、更有效。
改革是教育事业发展的根本动力。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根本在于深化教育综合改革。通过改革,进一步完善体制机制,确立科学的教育评价体系,完善学校管理体系,落实学校办学自主权,不断提升依法治教和管理水平。要着眼现代化需求,适应人口结构变化,统筹基础教育、高等教育、职业教育,统筹政府投入和社会投入,建立健全更加合理高效的教育资源配置机制,让教育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
科技创新靠人才,人才培养靠教育。实现科技自主创新和人才自主培养良性互动,教育要进一步发挥先导性、基础性支撑作用。要实施好基础学科和交叉学科突破计划,打造校企地联合创新平台,提高科技成果转化效能,让更多科技成果尽快转化为现实生产力。要完善人才培养与经济社会发展需要适配机制,坚持总体适配、动态平衡、良性互动,提高人才自主培养质效。要实施国家教育数字化战略,建设学习型社会,推动各类型各层次人才竞相涌现,以高素质人才支撑高质量发展。
众智谋事必明,众力举事必成。建设教育强国、科技强国、人才强国,是全党全社会的共同责任。让我们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和党中央决策部署上来,广泛凝聚人心、凝聚共识、凝聚智慧、凝聚力量,共同促进教育科技人才事业高质量发展,积极参与教育科技人才体制机制一体改革和发展的实践,不断提升国家创新体系整体效能,为推动高质量发展、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夯实基础,注入源源不竭的推动力。(新华社北京3月6日电 新华社评论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