廉政信箱:lzxx@csdp.edu.cn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中心业务 > 调研报告
房山区良乡大学城调研报告

发布时间:2023-06-01                               来源:教育部学校规划建设发展中心

为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加快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推进职普融通、产教融合、科教融汇,进一步研究探索新建校区与高校办学效益的关系、院校关系及大学城在区域经济、社会、文化发展中的作用等内容,3月29日中心邬国强副主任一行赴房山区良乡大学城管委会开展调研。

一、良乡大学城基本情况

良乡大学城(原名良乡高教园区)是中国众多新建校区与大学城的一个缩影,也是北京重点建设的两大高教园区之一。良乡大学城于2002年正式奠基,目前有北京理工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北京中医药大学、北京工商大学、首都师范大学5所高校入驻,师生总计约5.5万人。依托高校的人才和科技的聚集效应,良乡大学城已发展成为北京城南的经济社会文化发展中心之一,建设了“智汇城”等多个创新创业基地。

良乡大学城包括北部主园区与南部拓展区,总占地面积1712公顷,建设规模1480万平米,规划人口18.8万人。良乡大学城致力于尽早实现“打造世界一流的科教及产业融合新城”目标,自2019年至今,全面完成重点任务46项,引进院士30名,设立实验室94个,良乡大学城入驻高校发明专利授权量累计达到1400项,提供科研服务3000余单。2021年,良乡大学城新增入驻企业742家,引入企业总数超过6000家,科技和文创企业占比超过50%,提供就业岗位3.93万个,实现税收1.82亿元,税收增长率73%,实现产值约30亿元。

二、良乡大学城规划建设总体情况

作为首都高等教育发展和城市创新体系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良乡大学城近年来不断推进园区由“园”向“城”转变,积极推动科技研发和成果转化,建立“企业出题、院校解题、政府助题”的机制,推广“揭榜挂帅”制度,推动高校与企业产学研合作,促进产业转型升级。

(一)聚焦房山区“1+3+N”重要功能区建设,打造世界一流的科教及产业融合新城

良乡大学城通过提升主园区科教及综合服务功能,补充拓展区科技创新、科创服务等功能,构建形成“一带、双心、两区”的空间格局。根据最新版良乡大学城主园区、拓展东区街区控规,良乡大学城正聚焦房山区“1+3+N”重要功能区,打造世界一流的科教及产业融合新城,全力实现由“高教园”到“大学城”的转变。其中,“1”是围绕良乡大学城规划建设房山新城的核心区域,充分发挥良乡大学城创新引领作用,系统谋划城市生活和公共服务配套,打造房山新城形象和城市要素的集中承载地,形成对中心城区的“反磁力”活力中心。“3”是依托北京高端制造业基地、北京新材料产业基地及燕化区域、长阳休闲商务区三大产业及其配套承载地,重点承接中心城区外溢优质资源,打造产业核心竞争力。“N”是统筹青龙湖片区、琉璃河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周口店国家考古遗址公园、云居寺文化景区、北京大熊猫科研繁育基地、乐高主题乐园、国际葡萄酒小镇、北京基金小镇、北京金融安全产业园、良乡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十渡全国乡村旅游重点镇等重要功能节点,提升房山区的特色功能,增强吸引力,提升区域价值。根据调研了解到,良乡大学城已经明确“科教+产业融合发展”的路径,目的是进一步促进校地融合、产城融合,加快科研成果就地转化,带动房山区乃至北京城市南部地区加速实现产业转型升级。围绕房山区“1+3+N”重要功能区建设,良乡大学城自2019年来依托新型研发中心项目,不断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推进区域产业升级,为打造世界一流的科教及产业融合新城精准发力。

(二)聚焦新材料、高端制造、医药健康等“高精尖”产业集群,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

近年来,房山区正在围绕重点区域,全面统筹资源,加快推进“1+3+N”重要功能区建设,全力打造新能源、新材料、高端制造、医药健康等“高精尖”四大高精尖方向产业集群。2022年,房山区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实现956.2亿元,比上年增长6.9%。其中制造业产值完成901.4亿元,增长9.2%。按产业分,基础与新材料产业实现产值760.1亿元,装备产业实现产值78.7亿元,都市产业实现产值49.4亿元,生物与医药产业实现产值32.8亿元,电子信息产业实现产值16.1亿元。“十四五”期间,房山区重点聚焦新能源、新材料、医药健康、智能制造四大产业方向,聚力发展新型储能与氢能、先进基础与关键战略材料、智慧医工服务、智能制造与网联汽车等重点产业领域。根据房山区重点发展的产业方向,良乡大学城充分结合高校优势学科,重点发展新材料、新能源材料、无人机、新能源智能网联汽车、机器人、中医药、新一代健康诊疗与服务、化妆品和绿色食品九个产业方向。入驻高校通过特色学科瞄准市场需求设立研究项目,实施有组织科研,房山区配套相应的政策和产业体系促进项目成果转化,二者实现了“双向奔赴”。此外,房山区依托中关村房山园的高端制造业基地、新材料科技产业基地为高校科研成果转化提供了充足的产业空间和丰富的应用场景。

(三)依托新型研发中心,大力促进科技成果转化

建设新型研发中心,是良乡大学城推动科技研发和成果转化的重要途径。在良乡大学城地铁站附近的智汇八号,房山区与北京理工大学、北京中医药大学、北京工商大学合作共建三个新型研发中心,分别以工程医学与创新应用、智慧中医药大健康、可降解生物基材料为专注领域,不断承接科研成果小试、中试等关键环节,孵化相关产业方向的企业落地房山。三座新型研发中心总面积近1.4万平方米,每层都设立了研发空间和实验室,目前总计已布局近10个成果转化项目。在完成小试、中试等关键环节之后,高校科研成果中占用空间小的项目,通过入驻位于大学城西区的加速器平台,进一步实现就地转化提速;需要生产厂房的项目,与中关村房山园进行无缝对接。中关村房山园为良乡大学城高校科研成果就地转化项目提供“前店后厂”服务模式,项目同时获得研发空间和厂房空间,而且彼此之间相隔不远,既解决了科研人员要经常与生产人员见面攻克难题的现实情况,也最大限度激发了创新活力。目前,北理工建设的“工程医学与创新应用新型研发中心”已获市科委认定,医疗导航机器人项目已入驻;北工商建设的“可降解生物基材料新型研发中心”已投入运营,孵化落地企业7家;北中医建设的“智慧中医药大健康新型研发中心”的实验设备正在进场,同时与相关公司展开合作。此外,北理工分子智能材料项目、北中医“肝泰”项目、中药溯源项目、“欧李”项目、北工商中国特色植物化妆品项目、可降解材料项目、首师大“快检”项目等7个高校成果转化项目已投入运营。

(四)以信息化平台为抓手,推进资源开放共享

为推进良乡大学城内五所高校优质教学资源开放共享,协同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良乡大学城管委会与各入驻高校合力打造了良乡大学城课程共享等平台,鼓励学生全方位、自主性、个性化学习和发展。近年来,通过学校之间的资源共享,不同学校、不同专业的学生都能够通过跨专业选课接触不同领域的前沿研究,文理医工的传统壁垒逐步被打通,创新活力得以激发,让大学城真正成为一座为国育才的“教育之城”,而不是一座简单将学校汇集建设的高教园区。比如,通过与北京中医药大学之间的课程共享,北京理工大学工科专业的学生也能接触到医学方面的知识。为更好地激发学生在“医工交叉”方面的科研创新能力,解决学生跨学校借阅图书的需求,良乡大学城搭建了高校图书馆资源共享平台,学生通过该平台可以借阅工科类、医药类等不同类别的藏书。目前平台已经完成780余万藏书的数据录入,实现了纸质文献、电子书籍、特色论文的资源共享。此外,为解决高校实验实训场地不足、设备短缺等问题,良乡高教园区建设发展理事会还协调五所大学和驻区科研机构,共享实验室、科研设备。2021年,在加快高校资源开放共享方面,良乡大学城实现课程共享1091门次,开放学术讲座952期;五所高校图书馆开放图书共享1574万册。此外,大学城还向社会开放高校实验室83个、20万元以上大型科研仪器设备1419台套,提供科研服务3679单,处理分析测试样品3.5万余件,年交易额超过1200万元。

三、加快推进良乡大学城高质量发展的思考和启示

面对房山全面推进“一区一城”高质量发展的需求,良乡大学城迫切需要进一步围绕协同高校、行业龙头企业共建产业研究院,打造产教深度融合示范区,实现大学与城市深度融合,高质量服务房山经济社会发展。

(一)协同行业龙头企业和高校,建设产业技术研究院

建设产业研究院,既是贯彻落实教育、科技、人才“三位一体”模式的创新举措,也是释放高校人才培养和科研创新潜力的重要方式,还是推动教育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实践。当前,房山区正聚焦“1+3+N”重要功能区和四大产业集群,全力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未来可以探索一系列模式,通过建设产业研究院服务房山高质量建设。自2013年成立以来,江苏省产业技术研究院已与70余家国内知名高校院所建立合作,以产业真需求、技术真难题作为培养课题,坚持“项目制”“多平台”“双导师”“全过程”的培养机制,共联合培养超过3000名“集萃”研究生,既解决了产业技术需求和人才需求,又促进了产业链与创新链的深度融合。良乡大学城可以借鉴江苏产业技术研究院的经验,建设一批高水平的产业研究院,充分发挥人才、技术、资源优势,引进行业龙头企业,协同科研院所和行业高校,汇聚创新要素资源,建立产学研深度融合的技术创新体系,打造产业内顶尖的行业产业研究院。如,聚焦房山发展氢能石化产业契机,联合武汉理工大学等行业高校,引进中石油、中石化、燕山石化等国企,成立储能氢能产业研究院。此外,通过打破体制机制壁垒,创新高等学校办学机制和教学模式,可以面向产业需求以校所企联合培养模式设立一批联合研究生院,加快培养新能源、新材料、医药健康等高精尖产业需要的拔尖创新人才、复合型人才、高素质技能型人才,为房山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的人才支撑。

(二)加强有组织科研,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

2023年,北京市房山区提出,良乡大学城不仅要成为全区高质量发展的“智慧源”“创新源”和尖端产业孵化引擎,更要成为全区未来的活力中心。目前新型研发中心已经有多所大学的研发中心入驻,不仅地理位置上、而且在信息交流上有效地缩短了高校与企业之间的距离,有利于产业化项目研究和转化,方便学生社会实践和创新创业活动,是科研、教育与生产的结合体,能快速的实现高新技术成果的商品化、产业化甚至国际化,全面推动科学技术与经济、社会协同发展。2023年开始,良乡大学城将向南扩区574公顷,扩区新增的空间将积极承接科研机构和科技企业等优质资源,建立完善“研发—孵化—产业化”的全链条服务功能,服务入驻高校的科研成果就地转化。通过有组织科研,促进高校科研成果转化落地,与北京市科技成果转化带形成充分对接,对于支撑房山区的创新发展、赋能房山高质量发展意义重大。下一步,良乡大学城应当围绕房山功能区和四大产业集群建设,发挥高校科研资源优势,构建高水平创新平台体系,加强有组织科研。通过设立前沿科学研究院、公共技术平台和大科学装置、交叉科学中心等方式,吸引、集聚全世界高科技人才,以大团队、大项目形式协同攻关,加快关键领域核心技术攻关,加强从需求对接、方向布局、任务承接、团队组建、协同攻关到成果转化的全链条有组织科研,以高质量创新成果助力提升产业发展核心竞争力,支撑房山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三)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打造我国产教深度融合示范区

新时代背景下,推进产教融合已成为区域经济发展的关键举措。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提出,“统筹职业教育、高等教育、继续教育协同创新,推进职普融通、产教融合、科教融汇。教育系统要主动适应中国式现代化对教育提出的新要求,遵循教育发展规律,着力推动教育与科技、人才“三位一体”,不断开辟发展新领域新赛道、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落实总书记指示精神,就是要将高等教育的深化改革与区域经济的高质量发展紧密联系在一起,通过产教融合促进教育链、人才链和产业链、创新链有机衔接。当前,良乡大学城高校知识、人才等资源丰富,但大学城服务地方经济发展的能力还不够高,如何充分发挥大学城的创新引领作用,高效的、持久地服务区域经济发展,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是关键。中心近年来开展了系列产教融合机制和模式研究,在学校、区域、城市、行业、企业产教融合发展战略的研究、规划和设计服务等方面做出了很多实践探索、积累了很多经验。良乡大学城要充分利用房山区的区位优势,要按照建设国际一流的产学研用一体化科教新城目标定位,创新管理机制体制,探索以企业为主导的高校出智、企业出资、政府出政策、社会参与的产学研协同发展模式,与区政府共同打造产教深度融合示范区,通过政府、企业、学校、科研机构等多方参与的联合体,打造人才培养、创新创业、促进产业经济高质量发展功能的市域产教联合体,充分发挥大学城创新引领作用,推动校城融合发展,全力实现由“高教园”到“大学城”的转变。

(四)以规划咨询为引领,助力良乡大学城高质量发展

教育高质量发展离不开高质量规划的引领。过去几年,由于缺乏系统规划和顶层设计,良乡大学城的几所高校建设进度不一、协同不足,且大学城与地方经济发展不够紧密,对于支撑房山区创新发展的引领作用有待进一步发挥。2022年1月印发的《北京市房山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提出,要高水平建设良乡大学城,发挥良乡大学城创新资源优势和位于京雄发展走廊的区位优势,对标国际知名大学城,努力构建结构合理、要素齐全、职住平衡、充满活力的科教及产业融合新城。要实现上述目标,必须以高标准规划引领良乡大学城高质量发展。中心近年来通过山东大学龙山校区(创新港)、康复大学(筹)、南京大学苏州新校区等校区规划,在助力高校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方面积累了很多实践案例。经过多年的发展建设,良乡大学城在高等教育、科学研究、产业发展等方面已经基本成型,成为房山高质量发展的发动机和引擎。当前良乡大学城进入建管并重、产城融合发展的阶段,与驻区高校的关系呈现出双向发力、协同发展,要实现打造世界一流的科教及产业融合新城的目标,未来需要做好良乡大学城二期规划,以最先进的理念、最高的标准、最好的质量推进良乡大学城规划建设。围绕房山产业发展布局,统筹规划大学城高校发展和学科布局,打破学校与社会的围墙,让优质的科技成果、创新产品和高素质人才源源不断地向社会输出,使大学城内高校从过去的“自扫门前雪”转变为同频共振,为推动房山经济社会发展发挥更大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