廉政信箱:lzxx@csdp.edu.cn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新闻动态 > 中心动态
深化产教融合 助力新时代人才强国建设
——第九届产教融合发展战略国际论坛综述

发布时间:2023-02-03                               来源:光明网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教育、科技、人才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强调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

  高质量应用型人才是现代化建设所需人才的重要方面,如何培养出更多符合我国现代化建设需要的高质量应用型人才?

  1月10日至11日,由教育部、河南省人民政府支持,教育部学校规划建设发展中心、中华职业教育社、中国职业技术教育学会、应用技术大学(学院)联盟主办,驻马店市人民政府、黄淮学院承办的第九届产教融合发展战略国际论坛举行。论坛主题为“融通 融合 融汇——加快构建高质量应用型人才培养新格局”。

  在开幕式上,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中华职业教育社理事会理事长郝明金书面致辞表示,论坛召开,旨在找准教育规律和经济规律的契合点,搭建企业和院校协同育人桥梁,推动产教融合落地,进一步推动高水平应用型高校建设,加快建设教育强国,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激发活力 构建教育发展新生态

  10日上午,论坛主场报告举行,中国职业技术教育学会会长、教育部原副部长鲁昕作主旨报告时表示,职业教育要紧跟科技发展趋势,重点服务制造业,尤其是产业基础再造和重大技术装备攻关两大工程,助力高质量教育体系建设和现代化建设人才培养。

  深入推进教育发展,需要构建良好的教育生态体系。10日下午“产教融合、科教融汇:构建高质量发展新生态”分论坛举行,专家学者从塑造新动能、探索新机制、开辟新赛道三个方面展开交流。

  北京大学教授陈洪捷提出,应用型高校转型是优化高等教育结构、推动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的必由之路,应加强工业技术文化建设,让学术文化与工业技术文化具有同等地位,共同促进社会生产力提升。

  关于如何构建应用型高校内生机制,同济大学中德工程学院教授委员会主任冯晓建议激活三个“活力”,即:改革教师聘用和绩效评价体系,激活个体活力;明确研究和人才培养导向,激发学校活力;成立成果转移中心,激发群体活力。

  在职教师资培养上,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大学党委书记张金刚认为,高水平的“双师型”教师队伍,是实现产教科融合的关键,是决定产业资源能不能在学校落地的决定性因素。高水平的职业教师培养,更应注重校企协同、体系贯通、引育并举的发展思路。

  多年来,北京电子科技职业学院积极赋能亦庄综合产业新城建设,融入首都高精尖产业发展,服务经开区科技创新。北京电子科技职业学院校长姚光业称,职业院校应集聚资金、技术、人才、政策等要素,有效推动各类主体深度参与人才培养、科技创新。

  论坛上,国新文化、国电投海外公司、中国商飞等企业相关负责人分享了在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等方面的探索。其中,中国商飞大飞机学院副校长高峰介绍了中国商飞与鄂尔多斯应用技术学院共建“大飞机学院”的案例。他称,2023届毕业生是学院的第一批毕业生,航企对毕业生的质量高度认可,招录就业覆盖率达85%。

  积极转型 赋能智慧教育新变革

  数字时代,全球数字化转型进程持续深化,给生产生活带来广泛而深刻的影响。数字化如何更好与教育结合,共创未来?

  10日下午,“数智赋能、融合创新:数字化转型激发教育变革新动能”分论坛举行,探寻数字化与教育结合的未来之路。

  在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人工智能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李修全看来,智慧教育既为人工智能新技术、新应用的落地提供了广阔空间,也是教育变革的机遇,将为公平普惠和高质量的教育带来新动能。

  应用型课程建设联盟常务副理事长、国家教育行政学院教授曹勇安则分享了“四真三化”(FT)课程建设模式。其中,“三化”指工作任务课程化、教学任务工作化、工作过程系统化。他称,自2021年11月起,FT课程工作坊已举办26期,开发了2500多门课程。

  在创新案例分享环节,专家学者就数字化技术驱动学习方式变革进行了分享。其中,许昌职业技术学院校长张建伟分享了智能化时代工程教育的路径探索,武汉职业技术学院副校长郭沙提到了成立信创学院的实践,陕西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党委副书记贺天柱介绍了“三递进、四对接”人才培养模式。

  在解决方案分享环节,5位行业嘉宾就数字技术教学场景应用进行了交流。其中,山东建筑大学教授、俄罗斯自然科学院外籍院士、济南科明数码技术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陈清奎提出了基于VR云平台的全时空教学模式。他说:“在进行VR+教育数字化改革的过程当中,我们希望打造的应用目标是,面向全社会的人人可学、时时可学、处处可学、有效学习的VR学习场景。”

  走进乡村 拓展教育服务新天地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仍然在农村。

  在主场报告中,国家乡村振兴局政策法规司负责人毛德智提出,要通过“帮”“引”“育”等举措,搭建各类人才投身乡村振兴的平台,鼓励引导各类人才向农村汇聚、在乡村振兴中建功立业。

  11日上午,“扎根大地、体系创新:开拓教育服务乡村振兴新天地”分论坛举行,围绕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新征程中的新作为,探讨教育服务乡村振兴的新空间。

  “作为农业高校,要始终聚焦人才培养这个大学的首要职能,培养储备输送一大批能在乡村振兴、农业现代化建设中扛大梁、担大任、干大事的人才。”山西农业大学校长张强说。

  乡村振兴,关键是产业振兴。河南农业大学校长介晓磊介绍,该校在科技创新上擦亮“豫农号”,一系列作物的新品种及畜禽的新品牌等在各地推广;在社会服务上,该校打造了一系列科技服务乡村振兴的品牌,产生了广泛影响。

  论坛中,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术委员会主任、职业教育研究中心主任邢晖分享了对职业教育服务乡村振兴的思考和建议。她认为,要发掘内生的人才动力,培养乡村带头人、乡村工匠等等,要改变对这些人才的评价、使用和激励机制。

  数字惠农,智慧兴村。中国电信集团有限公司乡村振兴研究院产品与咨询项目部总经理辛北军分享了中国电信集团在数字乡村综合信息服务平台、人居环境数字管护平台等实践案例,提出了对未来智慧农业创新应用场景的思考和探索。

  在创新案例分享环节,温州理工学院党委副书记王定福分享了学院在高质量发展中推进共同富裕的实践探索;肇庆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原副校长、广东省卫生职业教育协会会长张少华介绍了服务基层卫生人才培养的实践;黄淮学院乡村振兴学院执行院长赵辉谈到了学院以“三院七坊”为支点撬动新集村五大振兴的实践;中国小康建设研究会数字乡村工作委员会副秘书长、河北农业品牌研究院专委会副主任张荣春则为品牌建设助力乡村振兴提供了解决方案。

  “我们在乡村建设拙匠书院,培养应用型人才,深化产教融合,助力乡村振兴。我们欢迎更多的高校把实践教学基地放在拙匠书院,助力乡村的人才文化和产业振兴。”作为河南省信阳市明港镇新集村“荣誉村长”,赵辉向大家发出邀约。

  搭建桥梁 打造永不落幕云上论坛

  1个主论坛、5个分论坛,总共50场报告和案例分享,在两天的时间里,专家学者、企业精英等人士围绕主题进行对话研讨,立足新阶段,谋划新征程,展示新成果,拓展新合作。

  在分论坛中,大家聚焦以产教融合、科教融汇构建应用型高校和职业院校发展的新机制,以数字化改革和科技改革激发应用型高校和职业院校新动能,以科技革命重塑工程教育新结构,探讨以服务乡村振兴开拓应用型高校和职业院校的发展新空间,倡导互学互鉴、融通发展,通过国际教育合作助力技能型社会建设。一个个干货满满的主旨报告、创新案例分享,在嘉宾深入的探讨交流中碰撞出思想的火花。

  11日中午,本届论坛圆满闭幕。论坛期间,共计300余位中外嘉宾在教育部学校规划建设发展中心会场和黄淮学院会场参加论坛,有来自25个省市自治区的370余所应用型院校组织线上观看。论坛通过中心官网、官方微博、论坛官网、光明网以及新浪网进行全程直播,超过512万人次在线观看。光明网、新华网、《瞭望》、《中国高等教育》、中国教育电视台、《中国教育报》、环球网等133家媒体参与论坛报道,将大家的“好声音”广为传播。

  在闭幕式上,教育部学校规划建设中心主任李平作总结发言时提到,产教融合发展战略国际论坛自举办以来,始终扎根中国大地,瞄准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点,服务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增强地方高校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服务的能力,为行业企业技术进步服务的能力,为学习者创造幸福价值的能力。“本届论坛还搭建了千校万企对接平台,推动校企全面对接,持续推动工作,阶段发布成果,打造永不落幕的网上或者云上常态化论坛。”他说。

  相信,通过产教融合发展战略国际论坛这一永不落幕的平台,中外专家学者、企业精英等人士共同献智献策,必将在加快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国、办好中国特色应用技术大学的时代进程中实现新作为,作出新贡献,续写新篇章。

(来源:光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