廉政信箱:lzxx@csdp.edu.cn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重要栏目 > 第二期应用课程研究班
姜大源:课程开发的关键问题是结构

发布时间:2016-07-07                               来源:教育部学校规划建设发展中心

 

  7月5日,教育部职业技术教育中心研究所高等职业教育研究中心主任、教育部学校规划建设发展中心课程建设研究院院长姜大源应邀为第一期应用型课程建设研修班作了“课程开发的关键:结构问题——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开发方法与理论创新”专题报告。

  姜大源指出,工作过程导向是个普适性概念,实训课程可以作为工作过程导向,项目课程也可以作为工作过程导向,工作过程系统化则是在此基础上的演变和发展。校企合作是办学模式,工学结合是人才培养模式,工作过程系统化则是在工学结合和校企合作情境下的具体课程模式。高等教育可以没有专业,但绝对不能没有课程;可以没有教材,但绝对不能没有课程;课程的组合就是专业,拿教材教书的教师不可能是最好的教师,只有用课程教书的教师才是高水平的教师。课程始终是教育的核心,教师教学要围绕课程,学校硬件建设也要围绕课程。姜大源强调,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开发需要解决两个问题,一是如何选择课程内容,二是课程内容如何解构与重构。对应用型和职业型人才而言,只需要适度够用的知识,知识的数量没有发生变化,但其排序方式和知识质量应发生变化,这种变化体现为融合,不是空间的物理位移。

  姜大源指出,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开发包含学习领域、学习情境、教学设计等三个层次的内容。首先应确定典型工作任务,然后对典型工作任务进行分析,归纳出行动领域,再将行动领域转换为学习领域,根据职业特征和完整性思维将学习领域分解为主体学习单元,最后将学习单元按照行动过程进行教学设计。每个情境都是一个工作过程,可以分三个步骤进行操作:第一,确定该课程所对应的典型工作过程,梳理并列出这一工作过程的具体步骤;第二,对这个客观存在的典型工作过程进行教学化处理;第三,根据这个参照系确定三个以上的具体工作过程,按照平行、递进和包容的原则设计课程单元(学习情境)。

  姜大源指出,工作过程系统化判断标准强调比较学习,应遵循三个原则:第一,比较对象必须是三个以上;第二,必须是同一范畴、同一个参照系下进行比较;第三,比较中重复的是步骤,不是内容。姜大源认为,比较必须有载体,载体结构中要传递的是学科知识。工作过程具有三个特点:一是工作过程追求总体,涵盖专业能力、方法能力、社会能力三个维度,把技能、知识、态度综合起来;二是工作过程是不断变化的,不同职业间的区别在于对象、内容、手段、组织、产品、环境等六个要素;三是结构相对固定,包括资讯、决策、计划、实施、检查、评价等方面。

  为增强学员对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的理解和应用,姜大源结合大量案例详细阐述了如何设计“学习领域”和“学习情境”,并强调整体思维和大道意识。姜大源指出,可以说出来的“道”不是永恒的“道”,可以说得出名字的东西也不是永恒的。“道”是工作过程,“名”是知识和技能。要通过可以说得出来的工作过程和知识、技能,系统化为真理,使学生在掌握具体知识、技能和工作过程的基础上,提升自己的工作和职业能力,这样的课程设计才有可能使学生获得永恒之“道”。

  (责任编辑:韩菁菁 乔亚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