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强调:“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发展道路,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这为我们新时代“为谁培养人”“培养什么样的人”提出了更加明确的方向。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为构建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的教育体系提出了具体要求。
劳动教育应根据学校层次和当地实际情况,满足劳动教育目标定位的符合度、设施条件和师资的保障度、质量保障体系运行的有效度、劳动教育效果的达成度和师生及用人单位的满意度,才能全面提高青少年综合素质。
让目标与实力相匹配
各类学校应根据各自的办学层次,构建适合不同学历阶段的劳动教育体系,科学定位劳动教育目标,优化课程设置,将劳动教育课程纳入国家课程方案和人才培养方案,设立劳动教育必修课程,每学年设立劳动周,每学期设立劳动日,保证劳动教育课时本科生阶段不少于32,职校生不少于16,中小学每周不少于1。同时,其他课程要结合课程特点,实现与劳动教育的无缝衔接。
通过劳动教育,让青少年了解国情,了解社会,了解中国人民的智慧和同心同德、艰苦奋斗取得的伟大成就,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极大地激发青少年对祖国母亲无比热爱的真挚情怀与民族自豪感,使他们不忘前辈、牢记历史,以祖国为荣,发愤图强。引导青少年树立远大理想、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青少年扣好人生的第一粒扣子,增强“四个意识”、用中国梦打牢广大青少年的共同思想基础,教育和帮助青少年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永远热爱我们伟大的祖国,永远热爱我们伟大的人民,永远热爱我们伟大的中华民族,激励他们走进新时代的党和人民不断创造新的历史伟业。
夯实劳动教育“硬实力”
学校必须高度重视劳动教育的重要性,加大投入力度。
一是加大人力投入,不断加强劳动教育的师资队伍建设,在大力培养劳动教育专任教师的同时,多渠道、多形式柔性引进业务精、能力强的劳动能手、劳动模范,不断扩大劳动教育专兼职师资队伍,不断加强劳动教育技能培训,提升师资队伍的整体素质。
二是要加强劳动教育基地标准化的建设,不断加大劳动教育仪器设备、耗材的配备,同时,要不断提高劳动教育仪器设备的使用率。
三是要加大劳动教育的经费投入,确保逐年提高生均劳动教育经费,保障劳动教育质量不断提高。
四是注重劳动教育教材建设,不断满足劳动教育的需求。劳动教育的教材、指导手册的投入既要满足学生规模,也要满足劳动教育的目标定位和培养目标,中小学一级一册,本科生一科一册。规范劳动教育过程及各项劳动常用操作程序、手法,提高劳动教育效果。
五是各级各类学校要成立劳动教育教研室(中心),加强劳动教育的研究和指导。
管、督、评“三位一体”
建立管、督、评“三位一体”的劳动教育质量保障体系,积极探索劳动教育与考核质量标准,积极开展实践基地及劳动教育评估;建立“制度、资源、组织和过程监控”四维度为支撑的“检查、评价、反馈”双闭环质量保障模式,不断健全和完善劳动教育质量信息的统计、分析、反馈机制。
一是加强劳动的日常管理,既要加强学生的劳动考勤管理,还要加强劳动教育的考核管理;既要加强劳动教育的过程管理,还要加强劳动教育的质量管理,将劳动成绩纳入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
二是要加强对劳动教育的督导,既要加强对劳动教育教师的督导,还要加强对各级领导对劳动教育工作支持的督导;既要加强教师在劳动教育督导反馈中存在的问题改进和提升,还要加强各级领导干部在劳动教育督导反馈中存在问题的解决和落实。
三是建立政府、学校、家庭、社会共同参与的劳动教育风险分散机制,为劳动教育教师、学生和相关工作者购买保险,并制定劳动活动风险防控预案,完善应急与事故处理机制,保障师生安全。
四是建立和完善劳动教育评估机制,定期开展劳动教育、劳动课程、实践基地的评估,制定劳动教育基本状态数据常态监测制度,定期开展劳动教育教师、学生和社会的满意度调查,并将调查结果运用于劳动教育的各个环节过程中,不断持续改进,提高劳动教育质量。
多措并举确保劳动教育“落地生根”
要深化劳动教育改革,不断提高劳动教育质量。
一是针对不同的劳动内容,倡导多种教育方法灵活使用。家庭劳动教育主要以家务技能劳动教育为主,掌握内务整理、洗衣做饭、卫生打扫等。既要每年学会1-2项生活技能,又要做到物品摆放视美观,饭菜味道讲可口。学校可以给不同年级和不同班级划定相对固定的卫生劳动、植树造林等劳动区域,并定期安排劳动。小学高年级、中学生适当走向社会,大学生主要以校外劳动为主,积极参加志愿者服务队伍,参与社区、工厂、福利院和公共场所的植树、卫生清洁等劳动,参与农村卫生、生态保护、农业生产等劳动。
二是各级政府部门和机构、企事业单位要为学生劳动教育打开方便之门,搭建劳动教育平台,提供必要的实践场地或稳定的劳动实践基地。
三是开展丰富多彩的劳动教育活动和劳动比赛,向劳动模范和先进典型学习、向劳动能手学习。大力加强掏粪工人时传祥、大庆铁人王进喜等历届全国劳动模范、先进工作者以及在“非典”、抗洪救灾、地震救灾、新冠肺炎疫情等重大公共安全事件中英雄典型的宣传,以典型事迹感染、教育青少年,增强青少年的劳动积极性。
四是建立健全开放共享机制,结合产业新业态,劳动新形态,让劳动教育成为新常态,实现青少年劳动教育效果与劳动教育的目标达成。
让“真”劳动实现“真”教育
通过劳动教育,使青少年懂得劳动成果来之不易,让他们克服懒惰思想,热爱劳动、尊重劳动、牢固观念;尊重劳动者、热爱劳动人民、尊重劳动成果、弘扬劳动精神、勇于探索的劳动情感和劳动品质逐渐形成;以劳动为荣,主动积极参与劳动、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劳动创业思想初步形成;杜绝好逸恶劳、贪图享受,依靠劳动技能、自食其力的劳动本领逐步锻炼铸就;顾全大局、团结协助的集体主义精神得以锤炼养成。通过劳动教育,让青少年得到合作、创造、成功与快乐的体验,使他们早成熟、早成长,早明事理,青少年自主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创新创造能力得到家庭的满意、社会的认可。
(本文选自教育部学校规划建设发展中心未来学校创新发展课题—《青少年实践与劳动教育课题》阶段性成果,作者为青海大学教育教学评估中心费胜章,原文有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