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要求构建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的教育体系,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把劳动教育纳入新时代人才培养全过程,促进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在“立德树人”的目标下,培养学生适应新时代社会发展需要的劳动素养,塑造学生尊重劳动、热爱劳动的劳动价值观。我们要紧跟时代步伐,勇于打破思维意识里的“墙”,不断创新劳动教育的内容与手段,探索出适合新时代劳动教育课程开发的新模式和课程实施的新思路,切实发挥课程的“主渠道”、“主阵地”作用。
劳动教育课程亟待升级
传统课程内容单一。传统劳动教育在形式上主要体现为生产体验和家政服务。生产体验方面大多倾向于农业生产,以训练学生的劳动技术技能为主,比如种地、采摘;家政服务多指公益性的劳动实践和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
新时代经济的快速发展,产业结构的不断升级,使得社会劳动形态发生了深刻变化。传统的劳动教育课程内容已经不能适应当前社会对劳动教育的需求,新的课程内容亟待开发。
传统课程目标单一。劳动教育课程的目标及功能多体现为强身健体、提升技能层面,多为重复性劳动。而在劳动习惯的养成、劳动观念的培育、问题探究能力和创新能力的提升方面还有很大的开发空间。
传统课程价值取向不全面。传统劳动教育课程注重具体的动手操作,在课程实施过程中往往忽略对相关知识的理性分析,使得学生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当下的劳动教育课程数量并不少,但碎片化特征明显,在同类或同一主题的劳动教育内容的体系构建方面略显不足;一些劳动教育课程设计始于动手操作、终于动手操作,家庭及学校对劳动教育的理解距离“全面育人”目标还有一定距离,多元化劳动能力的培养、正确劳动价值观的塑造层面还有待加强。鉴于此,对劳动教育课程的整体规划和顶层设计就显得尤为重要。
“接地气”的劳动教育实践课程体系
在大量调研的基础上,我们将劳动教育课程总结为六大体系、十八个模块。
以体验为主的生产性劳动。农业生产 、工业生产 、林业生产。
以实践为主的生活服务性劳动。家政、维修 、厨艺。
以创意物化为主的艺术性创造劳动。民间艺术、垃圾处理、礼品设计与制作。
以社会调查为主的职业劳动体验。民生服务、新媒体宣传、社会管理。
以研究性学习为主的劳动文化研究与实践。复合性劳动、劳动与安全管理、创造性劳动。
以合作性探究为主的劳动与技术。未来工程师、工匠与技术、工艺创新与发展。
构建课程实施新样态的教育
以目标为导向的课程开发模式。首先,要明确劳动教育课程的总体目标,即通过劳动教育,使学生能够牢固树立劳动最光荣、劳动最崇高、劳动最伟大、劳动最美丽的观念,具备满足生存发展需要的基本劳动能力,形成良好劳动习惯。
其次,根据不同年龄学生的知识储备、生活经验和身心发展阶段性特征,制定不同的学段目标,开发相应的学段课程。
以过程为导向的课程开发模式。课程开发是一个将研究、编制和评价合而为一的连续不断的过程。过程模式围绕“问题展开”,师生共同研究与探索的过程。
以文化分析为导向的课程开发模式。该模式强调要把劳动文化中最有价值的方面传授给下一代,因此我们必须制定原则,对劳动文化进行筛选。通过对劳动观念、劳动能力、劳动精神等劳动文化内涵的分析,对相关文化价值的大小做出界定,在此基础上结合学段特征取舍内容、规划课程,以确保对课程内容的理性选择。
以实践性为导向的课程开发模式。该模式聚焦于具体的教育情境和课程实践中的实际需要、问题和可能性。通过集体审议使参与者彼此互动、相互启发。在课程开发过程中,要根据劳动教育的具体实践情境,尽可能制定由浅层实践到深层实践的劳动教育课程。以合作探究为主要形式的劳动与技术可适当采用实践性为导向的模式。
新时代劳动教育实施的新思路
“学校—家庭—社会”合力推进劳动教育。
对学校教育来讲。一是要在学校活动课程体系中设计相关内容,开发相关校本课程,二是要在学校文化中树立崇尚劳动的价值观。
对家庭教育来讲。家长首先要树立正确的劳动育儿观,理解劳动对于孩子成长的重要作用,从而引导孩子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
对校外教育来讲。要设计适合学段学情的社会综合实践活动,让学生在深度融合现实的社会实践中体会劳动本身对于人类社会、对于学生自身发展的重要作用。在培养青少年劳动素养的过程中,要充分探究和开发家庭教育与校外教育的劳动教育体系,形成和谐有效的融合与联动机制,确保劳动教育有序、高效地实施。
以课题式劳动教育为实施新路径。根据不同课题设计不同的劳动实践,学生可自主选择感兴趣的课题内容并组成课题研究小组,在老师的引导下开展课题研究。将课题式劳动教育方式融入劳动教育课程开发与实施过程中,是在社会实践活动中推进素质教育、实施个性化教育的有效途径。
课题式劳动教育不仅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充分发挥学生在劳动教育课程中的主体地位,还有助于促进劳动教育的体系构建,使学生对相关劳动教育内容形成全面系统的认识。
以劳动实践为主线,坚持五育并举。新时代的劳动教育要处理好劳动教育与德育、智育、体育和美育的关系。在劳动教育过程中借助真实的社会生活环境,引导学生更好地处理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关系,提高道德修养;通过劳动教育获取知识与技能,提升创造能力,助力智育;通过参与生产性劳动,强身健体;在劳动教育课程实践中创造出更美的产品,提高审美能力。把劳动教育纳入人才培养的全过程,以劳动实践为主线,坚持五育并举,共同发展。
(本文选自教育部学校规划建设发展中心未来学校创新发展课题—《青少年实践与劳动教育课题》阶段性成果,作者为石家庄市青少年社会综合实践学校吕宗海,原文有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