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19日,第七期应用型课程建设大课堂在北京开讲。此次大课堂通过专家报告、院校实践经验分享、师说课改、说课竞赛、闪电演讲等形式,聚焦产教融合背景下的应用型课程改革,关注教师专业能力提升与学生职业能力发展,共同探讨课程改革的新方向。大课堂同时举办课程改革博览活动,集中展示了38所院校的150多项课程改革成果。来自全国各地90余所院校的440多名校长、教务处长、骨干教师参加会议。
中心主任陈锋围绕《关于深化产教融合的若干意见》的重要意义进行深度解读。陈锋认为,在当前新技术发展形势下,教育形态正在发生重要变革,课程建设的机遇与挑战并存,未来学校将围绕驱动学习者自主学习来建构,课程改革将以丰富学习方式为出发点进行推动。他说,课程改革的方向是促进以能力为导向的学习方式的形成,学习者的能力具有空间结构,分为感知能力、实践能力、创新能力等,也具有时间结构,能力的培养是一个不断层叠、衔接与构建的过程,课程改革将在时空结构中进行重新建构。他强调,课程改革意味着课程供应链的改革,未来教育中课程的来源将日益多元化,学校、企业、社会第三方服务机构都可能成为课程提供者,人才培养的多元化、复合化对课程的丰富性和多样化提出了新的要求,课程供应链改革势在必行。
会议邀请应用技术大学联盟理事长孟庆国、重庆市教委原副主任牟延林、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术委员会主任邢晖、教育部职业技术教育中心研究所研究员姜大源、中山大学原校长黄达人、国家教育行政学院教育行政教研部主任刘亚荣、齐齐哈尔工程学院校长曹勇安等专家围绕应用技术大学办学理念与发展路径、应用型院校课程管理、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的结构逻辑、课程体系建设策略等问题作深度报告。中心课程建设协同创新中心秘书长张振笋对产教融合应用型课程改革试点院校项目申报要求、程序、实施方案等内容进行深度阐述。
会议邀请云南经济管理学院、广州南洋理工职业学院、河北民族师范学院、西安培华学院、苏州大学应用技术学院、浙江财经大学东方学院等院校代表介绍学校课程改革实践经验。会议同时邀请第二届全国应用型课程改革实践征文大赛部分获奖选手分享课程改革的具体案例与心得体会。
会议期间同步举行说课竞赛,内容为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课程体系)、分科课程(课程单元)的设计、实施与评价。来自全国38所院校的110余名教师报名参加,经过材料初评、现场竞赛、专家评审等环节,最终确定20位教师进入1月20日举行的决赛。
本此次大课堂旨在进一步深化产教融合,促进教育链、人才链与产业链、创新链有机衔接,推动学科专业建设与产业转型升级相适应,促进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引导各院校进一步提升对于产教融合背景下应用型课程改革必要性与方法路径的认识,为教师专业发展与学生职业对接奠定基础。
(通讯员 吴晖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