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秋收获,激扬奋进。9月25日下午,2017华晨汽车·首届大学创客设计大赛在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会议中心,圆满落幕。大赛历时6个月,共有来自812所高校的12340名学生,以个人或团队形式参赛,作品总数达3473件。通过40站落地初赛、黑马复活赛(线上)、投票、双创体验训练营、决赛等五个关键环节,评选出七大奖项,以别开生面的形式创想未来。
这是注定载入“双创”平台征程上的辉煌一页——教育部学校规划建设发展中心主任陈锋作闭幕式致辞,深刻阐述以赛促学、以赛促改的 “双创”模式内涵。通过实战化大赛推动高校教育的改革,通过大赛实战化检验高校创新创业成果,推动高校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行稳致远,尽显责任担当。
这是高校校企合作“双创”实战演练平台的创新实践——大赛全程突出 “实”字,反映汽车行业生产制造和市场营销的真实需求,促进高校学子将课堂理论知识运用于双创实践,赛事进一步推动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使行业和企业全面参与到大赛之中,同时扎根校园,深入学生生活。
这是检验高校专业教育成果促进校企深度合作的创业路径——从比赛取得的成果来看,反映了我国近年来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教育教学改革的成果,凸显了我国人才培养质量的提高,比赛过程和成果受到行业、企业、专家的高度赞扬。这条从实践深处走出的创新创业之路,以更加务“实”的姿态,把理念转化为行动,取得预想的成果和收获。
这样的场景令人难忘:在9月24日决赛中,晋级选手们在“未来车,我来造”、“新互联,我主导”、“集创意,我有道”三大类别中,展开激烈角逐。他们中,有围绕汽车外形与内饰设计、汽车零部件改造、汽车功能提升,也有设计概念车设计、新能源汽车、车联网系统、汽车大数据、人车交互、共享汽车、智能交通规则、汽车品牌宣传与营销……透射出大赛激发学生的主动性,以创业目标为指引,促使知识和实践一贯化,培养他们的创造性思维的积极信号。
(部分参赛作品)
厦门大学嘉庚学院张璐作为学生代表说:“这次大赛不仅给我们提供了专业知识与磨练技能的机会,还让我们真正走出校园去探索,去实践。通过比赛和比赛中的训练营等各种活动,收获良多。”
这背后有更为丰硕的成果——
“3400多个参赛作品基本呈现三个特点:第一,能够根据行业企业发展的需求来进行不断创新和创造;第二,比赛过程中,学校的团队包括老师和学生,能够不断地根据市场情况、市场需求进行改进和完善,更好地适应发展需求;第三,在贯彻落实国家产教融合的大战略中,通过大赛有力促进双创实战演练平台建设,深度推动学校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陈锋说。
大赛落幕,但创想依旧在发光。
面向未来,这便是“双创”平台建设的新起点。
“双创”实战演练平台是推动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伟大事业,需要伟大的实践。只有继续开展创新创业实践,推进高校双创教育改革,一步一个脚印推进实施,一点一滴抓出成果,才能深化高校与企业间的合作,服务高校,推动社会经济健康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