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一流人才,铸造一流装备,打赢未来信息化战争,是军民融合与教育创新的应有之义。2017年1月22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决定设立中央军民融合发展委员会,习近平主席任主任。这一重大决定,再次向世人昭示,军民融合是中国国家安全和发展的首要战略,是兴国之道、强军之策、富民之举,利党利国利军利民。在军民融合处于初步融合向深度融合发展的过渡阶段,深入分析研究军民融合与教育创新的问题,对于转变教育理念,促进教育创新,增强教育自信,推进军民融合深度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7月5日下午,国育智库大讲堂第八期开讲,空军军通局高级会计师、全军军事代表专家咨询组副组长谭云刚从军民融合何以成为国家战略、我国军民融合与教育创新存在的主要问题、推进军民融合与教育创新的对策建议等三个方面系统阐释了军民融合与教育创新的若干问题。
军民融合何以成为国家战略
谭云刚指出,军民融合就是把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深深融入国家经济、科技、教育、社会发展体系之中,为提高军队战斗力提供丰厚的资源和可持续发展的后劲;同时,将国防和军队建设的重大成果应用于国民经济各个领域,转化为现实生产力,提高国家战略竞争力。将军民融合发展确立为国家战略,是我国国家安全和发展相统一的战略需求,是战争形态信息化、技术形态军民通用化、经济形态市场化时代条件下,走中国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协调发展道路的必然选择。
军民融合主要包括基础设施建设、国防科技工业、武器装备采购、人才培养、军队社会化保障、国防动员六大领域,主要涉及思想观念、体制机制、人才、技术、信息、资金六个方面的融合。这六大领域、六个方面融合的根本的是人的融合、教育的融合问题。要形成全要素、多领域、高效益的军民融合深度发展格局,逐步构建军民一体化的国家战略体系和能力,最根本是要建立以人为本的教育创新发展模式,通过创新军民融合理论体系、军民融合管理体制、国防动员教育体系、军民两用人才培训体系,为军民融合创新发展提供理论支撑、政策支持和人力保证。
军民融合与教育创新主要存在体制性障碍、结构性矛盾和政策性问题
谭云刚强调,由于军民融合的体制性障碍、结构性矛盾和政策性问题,导致军民融合的范围有限,主要局限在军民通用装备和一般配套产品上;领域较窄,主要集中在国防科技工业社会投资领域放开类指导目录产品上;层次不高,民参军的技术与产品主要应用于武器装备配套层次,较少应用于武器装备总体、关键分系统;比例很低,民参军的武器装备研制生产修理项目与经费比例均不到20%;影响不大,由于民参军的范围有限、领域较窄、层次不高、比例很低,对国防科技工业和武器装备建设还没有产生重大而深远的影响。
如何推进军民融合与教育创新
谭云刚指出,创新军民融合式教育体系是推进军民融合深度发展的重要内容和途径。
创建军民融合基本理论体系:组织军内外力量,联合开展国内外军民融合理论研究,特别是习近平主席关于军民融合发展战略思想研究,搞清楚军民融合基本概念、内涵外延、历史沿革、现状问题,研究提出具有中国特色军民融合理论体系的基本框架、结构、内容和发展趋势,为军民融合深度发展提供理论支撑。
健全军民融合国防教育体系:国防教育的根本目的在于弘扬爱国主义和革命英雄主义精神,普及国防知识,使全体公民增强国防概念,增强保卫国家安全的意志、技能和体魄。一是建立军民融合国防教育基地。二是全面深入开展军民融合科技创新实践活动。三是开展军民融合文化教育。
完善军民融合人才培训体系:拓展渠道,依托国民教育培养军队人才,特别是新兴科学技术专业人才,使军事人才培养深深根植于国民教育丰沃土壤,获得持续有力的智力支撑。
创新“四个并重”教育模式
教与育并举:教是基础的、短期的、有形的,育是根本的、长期的、无形的。在教会学生学习方法、完成课程教学的基础上,适当增加学生德育和心理教育内容,走进军营开展国防教育,走进革命圣地开展爱国主义教育,增强学生的国防意识、社会责任感和社会适应性。
知与识并重:知是局部的、有限的、经验的,识是整体的、无限的、科学的。在传授知识、开展教学过程中,充分利用多媒体、互联网、虚拟现实、模拟场景等现代教育技术手段,注重学生学识、辩识、意识、胆识的培育,增强学生识别真假、辩别是非、勇于担当的见识和能力。
科与学并行:科目是固定的、单一的、被动的,学习是灵活的、系统的、主动的。在教育学生掌握各科基本知识的基础上,适当增加一些主动性、系统性、开放性、互动性学习活动,激发学生学习的主体意识、主动意识和自觉意识,养成系统思考、相互借鉴、博采众长的学习习惯。
技与能并训:在搞好技术理论教学的基础上,适当增加学生能力形成的教育内容,增加学生见习范围、次数和时间,引导学生到国防科技工业科研试验场所、高技术武器装备生产企业、部队演习训练基地参观见习,锻炼他们观察问题、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据悉,国育智库大讲堂联合凤凰网风直播对本期直播讲堂进行现场直播,共有70443人次在线收看。
(通讯员 韩菁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