廉政信箱:lzxx@csdp.edu.cn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中美应用技术教育“双百计划” > 中美产教融合+高水平应用型高校建设
三明学院绿色科研服务生态城市建设和产业发展

发布时间:2016-11-08                               来源:中国教育报

 福建三明,山清水秀,生态优美,森林覆盖率达76.8%,是一座绿色生态城市。然而,三明又是福建省的老工业基地,传统型、资源型和高能耗型产业居多,资源环境与经济发展的矛盾日渐突出。坐落于此的本科高等学府——三明学院,该如何助力区域经济社会发展?

  三明学院党委书记曾祥辉研究员说,学校秉承“明德、明理、明志”校训,深入实施“转型、提质、增值”战略,走绿色教育、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内涵发展之路,朝着建设有特色高水平应用型大学的目标努力奋进,“升本以来,三明学院积极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做强做足三明市的生态城市建设和产业发展文章,以中药材草珊瑚为绿色科研突破口,实现了从‘一根草’向‘一片绿’的嬗变。”

  据不完全统计,三明学院先后承担国家、省级重大重点绿色科研项目36项,发表相关高级别的绿色科研论文181篇,专著7部,获奖绿色科研成果88项,授权绿色专利322件,搭建绿色科研平台14个。学校还获得全国精神文明建设工作先进单位、全国绿化先进集体、全国绿化模范单位、全国五四红旗团委等荣誉称号。

  从“一根草”向“一片绿”的嬗变

  ——三明学院绿色科研服务生态城市建设和产业发展

  绿色科研助推绿色产业

  “长期以来,三明学院把制约企业发展的技术难题作为科研课题,致力于研发节能环保的新技术、新发明,以绿色科研助推绿色产业。”三明学院校长刘健教授说,学校依托省级科研团队、16个省部级创新平台、2个省级“2011协同创新中心”等开展绿色科研,在绿色锻造、清洁生产等众多领域有较大突破,既为保护三明市的青山绿水做出巨大贡献,又为区域经济发展安上了“发动机”。

  草珊瑚是我国民间重要的中药材品种,制药行业需求很大。由于其消耗量较大,野生资源濒于枯竭,人工规模化种植尚未推广,许多制药企业面临着生产原料不足、药品生产萎缩的局面。然而,素有“绿色宝库”之称的三明市三元区,是草珊瑚生长的理想区域。2006年,三明学院科研团队主动作为,与三元区林业部门共同在三元区吉口国有林场采育场开展草珊瑚GAP(Good Agriculture Practise)实验基地建设。

  10年来,三明学院科研团队取得了一系列研究成果:利用数量遗传学的方法,首次建立了草珊瑚生物量预测模型;率先建立了草珊瑚良种选育的育种体系,筛选出优良种源3个;系统研究了草珊瑚有性和无性繁殖技术,使种子成苗率达到85%以上,扦插成活率达到95%以上,并建立了1.27万亩草珊瑚示范栽培基地……

  与此相应,校政企三方共赢的局面形成:三明学院有14项与草珊瑚基地关联的科研项目立项,资助经费达500万元以上,发表及交流草珊瑚有关的学术论文17篇;三明市三元区获评“中国草珊瑚之乡”“国家林业生物产业基地”称号,三明吉口草珊瑚种植基地被认定为“中国优质道地药材示范基地”;草珊瑚种植基地3年来新增产值3365.6万元,新增利税521.6万元,并共同研制出“元吉”草珊瑚茶(闽卫食证字<2008>第350403-WB7529号)……

  在三明学院,绿色科研助力绿色产业发展的事例还有很多。三明学院发展规划处处长宋孝金表示,学校正在与地方政府部门合作探索构建生态文化底蕴深厚、特色鲜明的绿色城市、智慧城市、森林城市和美丽乡村,进一步开展三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及三明闽学文化、三明客家文化、三明林业文化等生态文化资源发掘与研究。

  绿色旅游开发也是三明学院科研团队的主攻方向之一。比如,三明学院旅游学院院长曾祥添团队,最近正忙着宁化天鹅洞的保护与开发事宜,他们将协助当地政府部门开发与之配套的天鹅山、天鹅湖等景区。

  绿色科研服务绿色生产

  资源环境与经济发展的困局如何破解?三明学院党委书记曾祥辉认为,“三明学院作为三明的高等学府和智力高地,在推进生态环境保护、促进绿色生产方式和消费方式、助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方面责无旁贷。三明学院必须组织科研力量开展科研攻关,助力传统产业改造升级,推广清洁生产技术应用。”

  近年来,三明学院副校长吴龙教授领衔的“绿色铸锻及其高端零部件制造福建省2011协同创新中心”已开展“离心铸造气缸套数字化精密成形技术的研究与产业化应用”等30多个项目,获得了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其中,学校联合福建省汇华集团打造离心铸造气缸套数字化示范工程项目,获得国家“智能制造专项”1600万元支持,完成3条生产线安装调试,促进地方企业转型升级。

  2014年,学校教授级高工李奇勇团队联合福建省环境科学研究院,与福建省三钢集团、宝钢德盛、福建亿鑫钢铁有限公司等省内大型骨干企业合作,成立清洁生产技术福建省高校工程研究中心,打造三明特色节能减排智库。几年来,该中心完成和在研科研课题55项,获批科研经费900.5万元,获得省科技进步奖、省部级奖励8项,编制完成《氟化工行业污染治理工程技术规范》等一批行业标准。

  据省、市环保部门组织的专家评审结论,该中心近年来累计指导企业实施清洁生产中/高费方案共计56项,年减少煤气放散量3260万立方米、废水排放量488万吨、二氧化硫排放量1235吨、颗粒物排放量563吨、氰化物排放量276千克、化学需氧量COD排放量26吨,取得经济效益12678万元,为保护绿水蓝天做出重大贡献。

  福建三钢(集团)三明化工有限责任公司的主导产品——合成氨、尿素,过去以优质无烟块煤为主要原料,制气工序一直沿用固定床间歇式气化工艺,技术落后、需优质块煤,且存在吹风气污染、物耗和能耗较高等问题。为此,三明学院与该公司校企合作,联合攻关,开展粉煤成型富氧连续气化技术研究。该公司5台Φ3000mm气化炉采用改进型煤富氧连续气化技术,应用后年节能折标煤0.973万吨,年减排吹风气2.09亿m3,二氧化硫238.4吨,粉尘41.8吨,实现合成氨系统的节能、减排的目标,且年产生经济效益1766.9万元。国家有关部门将本项目技术命名为“粉煤成型富氧连续气化工艺”,被评定为“合成氨工业污染综合防治关键技术”。三明学院科研处副处长高松华说,绿色科研服务、绿色生产是学校绿色教育、产教融合的主打方向,紧密围绕三明市重点发展产业开展科研攻关,在许多领域帮助企业实现了节能减排、增产增收。比如,“废物再生利用——废弃轮胎、橡胶的资源化利用及工业化”“绿色监控系统——基于物联网技术的钢包跟踪调度系统开发项目”“绿色新型建筑材料——钢渣高性能混凝土”等重点项目,均在企业实现了应用,并取得了可观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

  绿色科研给力绿色教育

  “一个人的可持续发展,也要倡导人的绿色发展。《三明学院校级核心能力指标》中的‘社会责任’部分提出,毕业生要具备绿色发展理念与实践。”三明学院副校长张君诚教授说,近年来学校着力发展绿色学科专业,开展成果导向的课程建设,由此重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并把“绿色教育知识理念”嵌入相应课程,让学生在广泛参与绿色科研中认识、理解绿色教育的意义和真谛,从而做一个践行、传递绿色发展理念的人。

  三明学院后勤处处长曾强介绍,学校绿化植被有樟树、杨树、桉树、女贞树、桂花树等80余种,约12000株,获“全国绿化先进集体”称号。学校采用太阳能光热及台空气源热水系统,每年节约用电249万度,约电费133万元,节约标准煤872吨,减少排放二氧化碳2171吨、二氧化硫65吨。此外,校内公共区域改用LED灯具,年节电6.2万度,节约电费3.4万元。

  张君诚表示,学校正在以物联网工程、通信工程等专业为试点,服务区域现代农业和现代林业,打造绿色教育品牌专业;诸如在资源环境科学专业中设计清洁生产与资源高效利用培养方向,已在多个专业凝练绿色教育培养方向;在绿色教育方向寻找、培育和壮大过程中,形成了绿色建筑专业群、绿色锻造专业群等绿色教育专业群。同时,学校在通识教育课程中设置1-2个绿色教育课程必修学分,并引导学生将绿色教育课程资源延伸到第二课堂。

  绿色科研反哺教学、学生参与绿色科研,在三明学院已成为共识。以草珊瑚研究为例,先后有3个团队13名学生参与了大学生创新性实验项目。清洁生产技术福建省高校工程研究中心团队教师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项目16项,指导学生发表多篇高质量科研论文。

  三明学院校长刘健教授说:“大量的科研实践证明,学校一以贯之的绿色科研、产教融合发展战略,不仅服务了企业产业的创新创造,助推了区域经济社会发展,而且科研反哺教学,有效提高了人才培养质量。毕业生就业率连续三年95%以上,用人单位对毕业生满意度很高。”

记者:龙超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