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9日上午,第十届产教融合发展战略国际论坛分论坛六邀请7位高校学者、行业企业专家以线上线下结合形式做主旨报告。论坛以聚焦新质生产力与未来产业,探讨通过“三融”塑造培育新质生产力的人才基础、科研基础和生态体系,了解未来产业发展趋势,提供未来产业人才和卓越工程师培养案例。
构建高质量高等教育体系,形成新质生产力人才基础
北京师范大学特聘教授,中国教育政策研究院副院长薛二勇
报告指出,高等教育实质是新质生产力要素的创新和创新的专门机构,要充分发挥高素养专业化创新型人才培养的核心职能,推动高等教育分类发展,构建高质量高等教育体系,为新质生产力奠定人才基础。
以产教融合创新 支撑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
天津大学教育学院副院长,国家职业教育产教融合发展智库主任潘海生
报告分析了职业教育产教融合的时代内涵,梳理了职业教育产教融合制度的演变过程,指出要加强统筹力度,推动推进产教融合组织创新,并以天津为案例介绍了《天津市产教融合促进条例(送审稿)》的基本情况。
校企合作促进铁路信号系统自主创新
中国通号北京全路通信信号研究设计院集团产教融合中心总经理刘晔
报告介绍了中国通号在铁路信号系统运营维护和自主创新的人才需求,分享了中国通号以产业链对接专业群,建设岗课赛证融通体系的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经验。他表示,中国通号在推动职业院校教学改革方面已经建立了基于真实生产场景的3万余个教学案例库,希望为职业院校改革贡献中国通号力量。
现代产业新学院建设探索与实践
台州科技职业学院副院长徐森富教授
报告介绍了学校“1+1+1+N”产教融合生态圈的建设经验,即打造一个高水平专业群,建设一个现代产业学院,形成一个产教融合联盟(行业共同体),与N家骨干企业共建实训基地的建设模式。并对现代产业学院下一步推动混合所有制、拓展多功能、完善运行机制方面提出了思考建议。
西安交大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试验田:未来技术学院
西安交通大学未来技术学院执行院长王小华
报告分享了西安交通大学以未来技术学院为载体,推动人才培养、学科交叉、项目对接、成果转化的案例经验,介绍了未来技术学院打破院办专业的传统,探索产教跨界融合、多元驱动的办学模式,开展未来技术跨学科人才培养及未来技术跨学科攻关,推进项目驱动式的课程体系建设。
基于数字孪生技术的数字化实训与智能运维支持
海河双碳产教融合创新联盟秘书长、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大学邴志刚
报告介绍了数字孪生的技术热点和与双碳之间的关系,分享了数字化实训和智能运维支持的典型方案、产教融合型实训平台的典型实施模式和产教融合创新平台建设经验,在学校场地、资金有限的情况下,通过数字化、智能化、数字孪生化推动学校实训基地建设与时俱进。
促进产学研合作,推动数智油气现代产业学院快速发展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克拉玛依校区科技与信息部赵伯田副主任
报告介绍了国家能源战略北京和新疆在油气能源发展的独特优势与应用场景,分享了学校以现代产业学院为基础,构建“2-1-1”的人才培养模式,即一套“数智化”综合训练项目,一个“数智化”实习实训体系和“油气+数智”两个培养基础,和在此基础上形成的“宽基础、重实践、强创新”的“数智+油气”课程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