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旦大学社会发展与公共政策学院心理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上海市东方学者张学新教授做客师说课改云讲坛(第七期),做专题报告:对分课堂教学新范式——打开教师发展的关键通道。
教学最根本问题有三个:教什么,怎么教,如何评价?高校教学效果不够好,导致师生两厌、教师疲惫、领导焦虑的原因是什么呢?原因有很多,今天我们聚焦看其中的教学方法。
教改现状
“课堂革命”的说法已不新鲜,但任重道远。
老师们为什么不进行课堂革命?老师为什么不采用新方法?课堂革命革的是“讲授法”的命,这个老师习以为常的教学方法。当下课堂95%甚至99%的教学方式都是讲授法,要革的就是这个方法的命。
老师们不用新方法最重要的原因是没有好的可用的新方法。回顾全世界教学改革的历史,从高校到中小学,从中国到世界,没有普适的好方法。这不是中国独有的,而是全世界教育的共同难题。上世纪80年代末,对教学法的探索已经走到尽头。欧美探索了一百年发展出合作学习,核心就是“讨论法”。讨论法局部超越了讲授法,但不能替代讲授法。所以,四百年来,从建立学校教育制度以来,全世界教师的手里就只有两种方法,“讲授法”和“讨论法”。这两种方法是任何国家、老师、课程都可以用的,是普世性的东西,我们称为两种范式。
OBE、TBL、项目化教学、翻转课堂、慕课等或属于讲授、讨论,或不是教学法、或有局限、或是技术增强。课堂没什么新东西,玩不出别的花样。因为课堂里只有两类人,一是老师,一是学生。老师对学生是讲授,学生对老师是提问,提问之后老师再讲授,还是讲授法。学生和学生之间的互动是讨论。课堂就这么简单,其他都是辅助因素。老师们实际手里能有的只有讲授法和讨论法。只有两种方法,没有别的,别的只不过是包装而已,内核是不变。为什么内核不变?因为教育教学是人与人之间心灵的互动。教师不能直接去改变学生的大脑。从孔子到今天,我们与学生的互动都要遵循脑科学、心理学,我们的脑没有生物学上的变化,教学也没有太多的变化。
讨论法天生有很多缺点。比如散漫、不聚焦,比较费时间等。所以即便老师、学生真正把讨论法贯彻下来,还是不行,效果很差。中小学不知道做过多少实验,以自主课堂的名义,最后都不算成功。讲授法的实质是跟我走,我怎么说你怎么说,我怎么做你怎么做。讲授法要求学生按照教师的意志去行动,最优秀的孩子是最乖的,可最乖的孩子没想法、不会创造。讲授法中,老师在支配学生,学生从头到尾被老师支配。被人支配就是被动学习,被动学习怎么可能让人喜欢呢?厌学是讲授法的必然结果。
从讲授法走向新的范式。我们提出的新范式就是对分课堂。
对分课堂
对分课堂找到了教学最基本的科学原理,要从经验走向科学。今天谈教学,谈课堂革命,一定要建立在科学的基础之上,有科学的规范与逻辑。让我们一起来思考一下,科学的教学需要符合什么样的规范。
三元教学(讲授+独学/作业+答疑)
当前的教学可以称为“三元教学”,老师讲,学生学,写作业,老师再答疑。三元教学适合培养模仿能力,老师透彻、完整地讲解,给出样板,所有学生都去模仿样板,教师很容易纠正学生的偏离,比较好教,但培育出来的学生千人一面。模仿是低阶能力,只会模仿的学生不会思考,没有个性,不能创新。学生不用思考,学生看老师展示自己的思考结果,然后背下来,反正老师把什么都讲清楚、讲明白了。三元教学好不好?听起来是不错的,问题是它培养不了学生的能力。
更可悲的是有的老师今天还在用一元教学。理工科老师用三元教学法还比较好办,但文科老师就比较难了。文科和社会科学常常没有标准答案,学生没有标准答案去比对,老师也难以批改作业和纠正错误,批改不了,老师也就不批改了,最后学生也不做作业了,不做作业就没有疑问了,也没有答疑了,最后只剩下一个讲授。这就是非常可悲的“一元教学”。这不是教学,只是讲授,有教无学。很多老师还觉得自己很不错,讲得学生掉眼泪、如痴如醉,以为自己是优质教学的标杆。其实不是的,他们是课堂改革要超越的。即便做到三元教学还不能培养创新,何况一元教学呢?这就是教育部反复说要推动课堂革命的原因。
三元教学也可以培养思维能力。如果想培养思维能力,讲授阶段千万不要讲得特别透彻,留一些内容让学生去探究思考,这叫“精讲留白”。学生思考之后会产生很多个性化的疑惑,然后教师再帮助他、解答他的疑惑,就可以培养他的思维能力。但原则如此,现实生活中是做不到的。三元教学跳不出的困局是学生深度学习后,产生的大量个性化需求与教师资源有限的根本矛盾。或者说教师只有一个,只能做集体化的共性教学,学生有几十人,每个人都需要个性化指导。因材施教是美好的理想,从孔夫子开始就提倡,但现实中做不到。
四元教学
四元教学,就是要突破三元教学的矛盾。师傅领进门,修行在个人。学习中的个性化,由学生自己负责,让学生照顾自己的需求。能学多少是多少,称为量力而学。有时间、有本事多学点,有意愿多学点,没时间、没本事、没意愿就少学点。
破解三元教学的矛盾,必须走向四元教学。让学生相互帮助,满足彼此的个性化需求。所以,三元加一个同伴讨论,就是四元教学。四元教学,就可以解决学生个性化需求与教师共性化讲授的矛盾。老师讲授、学生做作业,然后反思。反思是对分课堂的重要创新。反思就是发现自己的问题,发现问题之后同伴讨论,互相答疑,学生的个性化需求得到满足,学生都不会的共性问题是难题,老师解答。这就叫四元教学。对分课堂就是按照四元教学这个流程来实施教学,还提供了一整套的方法和技巧,能让教师把四元教学做得特别顺利,特别成功。
对分课堂不是一个方法,它是一个框架,它是一个平台,所有的其他的教学技巧、方法都可以放进来,探究式、案例教学、发现、启发、混合、微课全部都可以放进来。但是教学如果违背了四元的规律,一定不是好的教学。一切教学,首先要遵从这个规律,这是最最基本的规律。对分是关键词,但更关键的词是“四元教学”,后面还有一个关键词是“教师发展师”。
对分课堂上的同伴讨论实现了快乐、高效、深刻、轻松的学习。同伴讨论究竟在做什么?重要的不是对答案,而是学生分享、更正、完善彼此的思维路径,通过交流,学会发现问题、提炼问题、表达问题、解决问题,锻炼和提升思维能力。这个过程是老师做不到的。
同伴讨论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断地生成错误、暴露错误,并在观点交锋与思想碰撞中,发现和纠正错误,让真理越辩越明。让学生大量地开口,让每个学生都大量地开口,这才是优秀的课堂。这是课堂革命的方向。
对分课堂的深刻理念是权力的分割。
第一和第四阶段,学生听老师讲,听老师答疑,老师有权威。第二、第三阶段,学生自由探究、研讨,是自由教育。对分看着简单,但却是中西最精华的教育智慧的融合,体现了师生社会关系(权力关系)的新定位,融合了具有权威色彩的东方教育和具有自由色彩的西方教育。
以往的教学有讲授、讨论两种范式。那么对分是什么?对分其实是对这两种范式的整合性创新,进行重构后,效果既超过了讲授,又超过了讨论。对分课堂落实了四元教学的科学原理,构建了一个实践和理论体系,它是完整的解决方案,它带来了范式的革命,从根本上解决了课堂教学的核心问题,个性化的思维能力培养,就是能创新,会思考,与众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