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会精神宣讲的“教育热度”
发布时间:2020-11-15 来源:中国教育报“今天,我想用导学的方式,结合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的学习宣传贯彻,跟各地的思政课教师交流交流,谈谈‘十个讲清楚’‘十个深刻认识’,给思政课教师们吹吹风、鼓鼓劲、加加油、充充电,并通过你们,给全国的学生们讲清楚五中全会精神,真正充分发挥思政课在大学生学习五中全会精神中的主渠道作用。”11月13日上午9:30分,教育部党组书记、部长陈宝生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中央宣讲团成员的身份,来到全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周末理论大讲堂”,通过全国高校思政课教师网络集体备课平台,就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作导学报告。
讲清楚五中全会的重大意义,深刻认识五中全会的历史地位;讲清楚《建议》产生的过程,深刻认识习近平总书记的核心作用;讲清楚发展成就,深刻认识历史性变革;讲清楚发展环境,深刻认识重要战略机遇期……脱开讲稿,不讲套话,两个小时的时间里,陈宝生不疾不徐,娓娓道来,将五中全会精神的宣讲置于历史与现实、理论与实践、中国与世界的纵横坐标中加以阐释解读。凝听中,报告厅里异常安静。导学报告后,高校思政课将普遍开展一次全会精神专题教学。
11月11日-13日,按照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中央宣讲团的工作安排,陈宝生赴京沪开展教育系统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宣讲,通过报告、座谈、导学等多种形式,在教育系统汇聚起全会精神宣讲的“教育热度”。
把握新形势,加速思想更新进程
“《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的建议》的起草过程,是充分发扬民主、广泛调查研究的过程,更是形成共识、凝聚共识、集中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智慧的过程。”11月11日,在教育系统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中央宣讲团宣讲报告会北京主会场现场,陈宝生表示。
从网络征集来的100多万条意见建议中,分类梳理整理出的1000余条建议,起草组认真研究逐条分析。“与教育相关的内容我都逐条研究,从中能深切感受到人民群众对教育的高度关注和对教育需求的变化。”陈宝生指出,要做好“十四五”期间乃至2035年的教育工作,首先要主动研判我们所面临的新形势。
“我们能够得出这样一个结论: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不是一时一事、一域一国之变,而是各种能量积聚、各种问题交织的世界之变、时代之变、历史之变。”陈宝生指出,在大变局之下,时代的主题、历史发展的趋势都没有变,我国仍处于发展上升期,内生动力强劲,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进程不可阻挡,我们应对变局的核心就是做好自己的事。
在分会场参加宣讲报告会的上海市教卫工作党委副书记、市教委主任王平认为,要深刻把握全会“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重大判断,对上海市的教育改革发展而言,就是要主动识变、应变、求变,准确把握新形势、新任务,在变局中开新局,加快发展同具有世界影响力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相匹配的一流教育。
11月10日,陈宝生在《光明日报》上发表署名文章《建设高质量的教育体系》,从准确把握“十四五”时期教育改革发展的宏观形势、深刻认识“十四五”时期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的重要意义、扎实贯彻党中央关于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的重要决策三个层面进行深入阐释。
看过文章,又在分会场聆听了宣讲报告会,上海财经大学党委书记许涛很受触动。从一年前启动编制学校“十四五”规划开始,许涛一直在思考:面对新理念、新发展、新要求,高等学校如何与国家的发展、民族的复兴同向同行?
“不谋全局者不足以谋一域。在新形势面前,高等教育要在学习贯彻落实五中全会方面走在前列,在思想理念上,率先进入新阶段。”许涛说。
聚焦新需求,积极应对主要矛盾变化新挑战
“我和很多身边的同学,都有到中西部地区和基层岗位去实现人生价值的意愿,教育部目前是否有相关的支持的政策?”
“作为一名大学教师,我特别关注接下来国家在教师评价方面有哪些政策导向,让大学教师能够在教书育人方面做出更大的贡献。”
……
11月12日下午,在上海交通大学举行的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中央宣讲团座谈会的互动环节中,对现场师生提出的一个个有针对性的问题,陈宝生仔细聆听,逐一悉心回答。
“我能感受到你们脉搏的跳动,和我国教育改革发展的脉搏处于一个频道。大家身处教育第一线和教育改革发展的最前沿,对国家教育政策的出台和落地,感受最深,最有发言权。”陈宝生指出,在学习贯彻五中全会精神的过程中,要做好“结合”的文章,结合十八大以来取得历史性成就、经济社会发展、人民群众新期待、实际工作,在结合中学习,真正改造我们的学习。
这场座谈会,汇集了上海市教育行政部门负责人,高校负责同志及师生代表,高中、初中、小学、幼儿园、中职学校、特教学校校长及教师代表,还有学生家长和社区代表。
“五中全会提出坚持创新在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这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握世界发展大势,立足当前、着眼长远作出的战略布局。”上海交通大学党委书记杨振斌认为,只有把核心技术掌握在自己手中,才能真正掌握竞争和发展的主动权。
上海市共康中学内地西藏班班主任吴晓云觉得,五中全会精神在教育系统的宣讲,让他们在德育工作上有了“根”。全会对教育的高质量发展、公平优质教育的发展愿景,也给实践中将思政课堂和德育实践结合起来提供了一种思路。
“‘十四五’期间将整体进入从‘有没有’到‘好不好’的交替期,而教育已经在‘十三五’期间率先进入这样一个时期。”陈宝生坦言,这些都要求我们充分认识到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问题在教育领域的客观存在,主动聚焦人民群众新需求,有针对地提供优质的教育资源供给。
迈进新阶段,加快开启现代化建设新征程
“部长,您认为教育的高质量发展,应该如何发力,‘十四五’时期如何谋划和考虑呢?”
在中国人民大学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院、国家发展与战略研究院调研中,国家发展与战略研究院副院长王莉丽抓住机会向陈宝生抛出一个问题。
“从总体上看,我们国家进入了高质量发展的新阶段,《建议》谈到教育的部分,给了我们一个非常重要的任务,就是建设高质量的教育体系。”陈宝生回答“要综合研判当前形势和2035年教育发展形势,统筹基础条件、发展环境、政策工具、人民群众新期待等多方面的变化,聚焦教师、教材、教法,做出长远规划。”
今年是浦东开发开放30周年,是浦东教育从大区向强区迈进的30年。在上海市浦东新区教育党工委书记、局长诸惠华记忆里,伴随着一片又一片阡陌纵横的农田建设成高楼林立、道路宽广的现代化国际大都市,数百所崭新的学校也随之拔地而起。目前,浦东基础教育学校670所,学生近50万,规模从占全市的1/9快速跃升至1/4,为城区现代化、郊区城市化、村民市民化和城乡一体化做出了积极贡献。
“经过十八大以来的发展,特别是‘十三五’时期的发展,我们国家的改革和发展都站在了新的历史起点上,进入了新阶段。”宣讲中,陈宝生指出,沿着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的方向和建成教育强国的目标,教育部正在七个方面进行顶层设计,包括研究制定建设高质量发展教育体系、推动基础公共教育均等化、构建服务全民终身学习的教育体系、研究制定适应技能中国建设需要的职业技术教育体系、学校家庭社会协同育人体系建设的意见,推动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落实落地,构建大中小幼思政课一体化工作体系,以鲜明的问题导向和系统化思维,开启“十四五”时期的教育改革发展新阶段。(本报记者 柴葳 林焕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