廉政信箱:lzxx@csdp.edu.cn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新闻动态 > 中心动态
同步开班!全国教育统计干部培训班&基层主管领导线上培训班

发布时间:2020-11-04                               来源:教育部学校规划建设发展中心

2020年全国教育统计干部培训班与教育事业统计基层主管领导线上培训班在今日同步开班,来自全国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教育厅(教委)的130多位省级教育统计人员和全国3200多位地市、区县教育统计主管领导,线上线下同频共振,共同开班。

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是2020年最鲜明的年度特征,也是大家谈论、关注最多的话题,更是工作、生活的背景。教育系统和全国各行各业一道“成功迎接了挑战,成功经受住了考验”。陈宝生部长在10月22日,出席联合国教科文在线举行的“2020年全球教育会议:疫情后教育特别会议”发言中,特别提到中国政府把人民的生命安全与身体健康放在首位,采取了最严格措施防控疫情并取得重大战略成果,各级各类学校,实施了覆盖近3亿学习者的线上教育,实现了停课不停学,秋季学期已实现全面复课复学。

今年以来,很多工作都进行了调整和创新,这次培训也是教育事业统计工作首次在同一时间实现线上线下国家级、省级、地市级、区县级教育事业统计干部培训的贯通,也是首次全程利用在线方式开展面向地市、区县级教育统计主管领导的培训。

教育部发展规划司副司长楼旭庆出席开班式并讲话,希望各位学员珍惜学习机会,提高业务能力,深入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认真学习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推动教育统计工作再上新台阶。

讲话主要内容如下:

一、教育统计工作成绩

党的十八大以来,教育统计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全面提高教育统计工作能力和水平,积累了大量统计信息、提供了大量咨询建议,为我国社会事业的进步特别是教育事业改革和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成绩的取得,与在座的长期努力分不开。近几年教育统计取得的成绩,归纳起来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教育统计工作总体格局基本形成

新中国教育统计始于1954年,随着教育事业的发展壮大,逐渐形成了以事业统计和经费统计为主体、专项统计为补充的中国教育统计工作体系。目前,教育统计覆盖全国53万余所学校(机构)、2.8亿学生和2100多万教职工,是我国统计对象最广、战线最长、类型最多的部门统计之一,也是全世界最为庞大的教育统计系统。

教育部现有13项法定统计调查项目,由9个业务司局分别负责,其中,发展规划司负责实施基础教育、中等教育、高等教育事业发展和基本建设投资等4项统计调查,并承担教育统计归口管理职能;教育经费、高校人文社科、高校科技、高校实验室、学位授予、校办产业、职工教育培训、中小学教育技术装备、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等9个专项统计分别由其他相关业务司局组织实施。近年来,教育部加大了对统计工作的投入,增加人员编制、安排专项经费,构建了涵盖机关司局、事业单位、高校、科研机构的“4+N”工作模式,在教育统计人、财、物等方面,切实做好条件保障。

(二)教育统计依法依规有序开展

为深入贯彻落实中央关于统计工作的重要文件和统计法律法规,教育部于2018年印发了《教育统计管理规定》,标志着教育统计管理工作进入法治新时代。2020年制定了《关于防范和惩治教育统计造假、弄虚作假责任规定(试行)》等相关制度,为教育统计提供法治保障。

贯彻落实部门统计改革新要求新任务,遵照《部门统计调查项目管理办法》,建立部党组集体审议统计调查项目的工作机制,加强对调查项目可行性、科学性研究。广泛开展统计普法宣传,提升教育统计工作队伍法治意识。

(三)统计数据质量控制体系日渐完善

一是建立教育统计基本单位名录库。制定《各级各类学校(机构)代码编制规则》,印发《学校(机构)代码管理办法》(教发〔2011〕6号),对全国各级各类学校(机构)进行全方位梳理并统一赋码,从源头上保障了数据质量。

二是建立数据质量监控长效机制。制定《教育统计数据质量核查工作方案》,构建先审核后汇总、机查人查相结合、逻辑校验与经验校验相结合的数据质量管理模式;建立了数据核查与工作调研相结合、国家抽查与省际互查相结合工作模式,对31个省份开展了实地核查,以查促建,及时了解地方教育统计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掌握基层工作中的薄弱环节和特殊困难,提升了教育统计的规范性和影响力。在近几年的年终会总会上,每年每省随机抽取一所学校作为重点核查对象,形成一校一报告正式反馈各省,通过解剖麻雀,以点带面,促进数据质量的全面提升。

三是建立国家、省、市、县四级培训体系。每年专门就逐级培训作出部署,依托高校资源,在复旦大学、厦门大学等地设立6个教育统计培训基地,拓展国家级培训资源。近年来,培训各级教育部门领导、基层业务骨干超过3万人次;打造全国教育事业统计在线学习平台,为基层统计人员和教育管理者提供定制化、标准化基础业务培训,近五年有6万人参加线上培训,统计队伍整体素质得到显著提升。

(四)教育统计支撑决策能力显著提升

一是建立统计数据发布机制。通过新闻发布会、网络、报刊按时发布统计公报、快讯、概览等统计报告,公布历年教育统计基本数据,出版《中国教育统计年鉴》等统计资料,以满足社会公众数据需求。结合重大时点,推出《改革开放40年教育事业发展成就》《新中国成立70年教育事业发展成就》等专题报告,数说教育改革发展。

二是提升统计数据分析能力。围绕中央关心、社会关注、百姓关切的教育热点,加强数据分析、提升服务水平,编印了《2010-2019年我国人力资源发展情况报告》《中国普通高校创新能力监测报告》等一系列“用数说话”的分析报告,相关成果通过《教育要情》等形式呈报中央领导,为生育政策改革、教育规划及各项重要政策的制定提供支撑。同时,每年为部内相关司局、其他中央单位、各级政府、有关研究机构以及国际组织提供数十亿条的数据服务,在经费拨款、工程设立、巩固4%成果、教育扶贫等重点工作,以及今年疫情期间学生返校复学的安排部署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三是不断完善“国家教育科学决策服务系统”。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集成各级各类教育数据,有效连接经济社会、国际比较等数据资源,搭建了集应用管理、决策支持和信息发布为一体的国家教育数据信息综合服务平台,为推进教育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提供有力支撑。

四是协助做好各类专项任务。积极配合经济普查、人口普查、脱贫攻坚专项调查等重大国情国力调查。在国庆60年、70年,迎接党的十八大、十九大等国家大型展览中,牵头教育领域的展览工作。广泛开展交流合作,落地联合国2030可持续发展目标中教育目标(SDG4),持续做好联合国教科文、儿基会的合作项目。多次派代表参加国际会议、外事活动并做主旨发言,展示中国教育发展成就。

二、深刻认识职责使命

统计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综合性基础性工作,统计数据是国家宏观调控和科学决策管理的重要依据。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必须有真实准确、完整及时的统计数据支撑,建立用数据说话、用数据决策、用数据管理、用数据创新的管理体制。

教育统计是教育事业宏观管理和科学决策的重要基础,是民生领域最为重要的部门统计之一。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教育事业发展,党的十九大从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战略高度,作出了优先发展教育事业、加快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国、办好人民满意教育的重大部署。在日前召开的教育文化卫生体育领域专家代表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再次强调,教育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明确指出,“十四五”时期,要从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的高度,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优先发展教育事业,坚守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在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的新征程中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刚刚闭幕的十九届五中全会,为“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擘画清晰蓝图,再次强调建设“教育强国”的战略任务。

习近平总书记等中央领导同志多次对统计工作作出重要指示批示。党的十九大作出完善统计体制的重大部署;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加快形成推动高质量发展的统计体系;十九届四中全会要求发挥统计监督职能作用。中办、国办连续三年印发了事关统计事业长远发展的重要文件,即2016年12月印发的《关于深化统计管理体制改革 提高统计数据真实性的意见》,2017年9月印发的《统计违纪违法责任人处分处理建议办法》,2018年8月印发的《防范和惩治统计造假、弄虚作假督察工作规定》,充分体现了中央狠抓统计工作的决心。宝生部长强调,教育统计是政府统计的重要组成部分,教育工作离不开统计保障,数字里面有政治、数字里面有规律、数字里面有形象。作为教育统计工作者要从教育和统计两个方面,更加深刻、全面地认识自己的职责使命,既是承担服务职能,也是履行法定义务,既要与教育事业中心工作同心同向、同频共振,有力支撑管理决策,又要提高大局意识、法治意识,不折不扣地把中央对统计工作的各项要求落实到位。

教育统计点多线长面广,教育统计要切实承担起自身的职责使命,需要各级教育部门、各级各类学校的共同努力。《教育统计管理规定》对教育统计工作的方方面面都作出了明确规定,有法可依、有规可循,大家要以高度的紧迫感责任感使命感,抓好贯彻落实,并以统计督察工作为契机,推动各地教育统计工作再上新台阶。

三、下一阶段工作考虑

2020年,教育工作的主基调就是“收好官”“开好局”。结合“十四五”规划编制,我们对未来几年的工作也做了一些初步的梳理。

(一)教育统计要在深化管理体制上下功夫

一是强化教育统计工作归口管理。坚持党对教育统计的全面领导,推动教育统计管理体制改革,进一步理顺内部工作关系,加快推进成立综合统计机构,建立“权责一致、分工合理、执行顺畅、监督有力”的教育统计工作管理体制。

二是落实防范和惩治统计造假、弄虚作假责任制。9月22日印发的《关于防范和惩治教育统计造假弄虚作假责任制规定(试行)》,对领导人员和统计人员在防范统计造假、弄虚作假方面的主要领导责任、直接领导责任、主体责任、第一责任、直接责任作出明确规定,请各地抓好学习宣传和贯彻落实。

三是加强教育统计队伍建设。推动落实基层统计人员编制、待遇,增强基层统计保障能力,制定奖励激励举措,关心统计人员的成长。进一步做好教育统计培训工作,统筹建设各级网络培训平台,构建组织有序、机制灵活、保障有力、可持续发展的教育统计培训体系。

(二)教育统计要在构建现代化统计体系上下功夫

一是优化教育统计指标体系。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聚焦《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战略部署和“十四五”发展目标,做好现有统计指标的“废、改、立、释”。

二是完善教育统计标准体系。加强教育统计基础能力建设,推进统计指标体系、数据标准体系和统计规范流程的标准化建设,力争实现学校“一张表”伴随式数据采集,避免数出多门,减少基层负担。推动教育数据整合工作,解决当前教育数据现状中存在的数据条块分割、标准不一、数据利用难度大等关键问题。

三是健全教育统计监测体系。拓展教育统计监测评价的内涵和外延,系统监测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重要论述贯彻落实情况;科学反映人民群众教育“获得感”;客观评价中国教育在“四个服务”方面的重要作用,在世界教育领域的广泛影响;及时发现全国及各省教育发展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分析揭示其深层次原因,提出解决问题的建议意见。

(三)教育统计要在推进技术创新上下功夫

一是优化改进教育统计方法。建立全面普查、抽样调查相结合、双管齐下的教育统计新格局,充分运用行政记录和其他可考数据来源渠道,综合运用重点调查、典型调查、科学推算等多种统计调查方法。

二是升级数据采集报送平台。优化教育统计管理信息系统,实现对数字化行政记录智能分析、审核和处理,建立全国统一的电子台账。依托电子政务专网建设,按照“开放融合、动态扩展、随需应用、安全可控”的原则,打造统计数据政府专网报送平台,全面实现网络直报。

三是提升数据挖掘处理水平。将电子化行政记录和各类交易、交互、传感等大数据作为基础数据的重要来源;大力推动大数据、云计算等现代信息技术融入教育统计工作,为教育事业抢占发展先机。

四是完善数据质量控制体系。创新数据采集、处理、存储、分析、发布、服务等环节,进一步再造统计生产流程,对数据资源进行深度整合,完善统计数据采集系统、质量监测系统和技术支撑体系,构建覆盖全面、基础扎实、程序规范、责任明确的统计数据质量控制体系。

(四)教育统计要在提升服务水平上下功夫

一是继续推进数据公开共享。进一步畅通教育部门户网站、各种媒体等主渠道,利用好微言教育、中国教育发布APP等新平台,主动为社会各界提供数据查询、统计发布、指标解释、数据解读等多元化、立体化的信息服务。

二是不断提高服务决策能力。建立数据分析常态化制度,为教育决策提供更加真实、准确、完整、及时的统计信息。围绕国家重大战略部署和重点任务,深入开展统计专题研究,既办好“数库”,又当好“智库”。

三是深入推进信息化建设。继续拓展和完善“国家教育科学决策服务系统”,力争在动态监测评价上取得重大进展。推进决策服务系统在省级层面的开发和应用,同步研制教育数据交换平台、开放平台和决策分析平台,实现“公共服务、精准推送、共享共用”的三大应用功能。

四是加强教育统计国际交流。积极参与国际教育统计事务,继续开展“联合国2030可持续发展目标中教育目标(SDG4)”落地研究,推进与联合国儿基会、教科文等国际组织的合作研究,做好教育国际比较,在参与全球教育治理中发挥积极作用。

同志们,这次培训无论是线上还是线下,我们都为大家准备了优质、丰富的课程,希望大家珍惜学习机会,遵守培训纪律,认真听讲,积极互动,切实提升业务能力和工作水平,为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国、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提供更加优质的统计保障,做出新的更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