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南地区旅游和健康教育扶贫实验项目
发布时间:2020-08-18 来源:教育部学校规划建设发展中心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十三五”规划的收官之年,也是脱贫攻坚决战决胜之年。
为进一步加强推进西南地区旅游和健康教育扶贫实验项目成果转化工作,总结一批可的教育扶贫实践成果,提升项目院校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能力,教育部学校规划建设发展中心于近期开展了西南扶贫项目知识成果转化(线上)研修班,围绕知识产权保护及成果转化政策解读、新形势高校科研成果转化路径思考及项目成果转化优秀案例等主题进行了深入的交流。
多措并举——知识产权保护纵深推进
环球律师事务所合伙人张永华对高校(科研院所)知识产权保护实务进行了深度解析。
在保护知识产权方面,要实施各种知识产权的协同保护,充分发挥各自优势,最大限度进行保护;以侵权风险高地为前提进行知识产权分析,及时关注了解同行业竞争者知识产权状况,同时要注意与他人合作中的知识产权保护;对于法律风险防控,要认识到风险的客观性,注重以知识产权合规管理为关键环节,以知识产权尽职调查、FTO风险分析为基本手段,必要时还要借助专业服务机构协助。除此之外,高校院所需要建立自身的知识产权管理制度,依靠市场化机制提升专利质量,从而提升学校自身科研团队竞争力、影响力。
使命担当——高校科研能力显著提升
国家知识产权运营公共服务平台高校运营(武汉)试点平台负责人、湖北省知识产权与创新发展研究院执行副院长罗林波介绍了高校成果转化政策、模式与案例。
当前,我国产业发展面临着资源难以支撑、环境压力大等诸多问题,迫切需要以创新驱动转型发展。高校科研与市场需求之间存在一个“科创大峡谷”,为缩小高校成果与商业化之间鸿沟,近年来相关职能部门已出台协议政策文件,重点解决高校“不敢为”、“不会为”和“不作为”问题,号召要依法依规鼓励高校科技成果转移转化,优化科技成果转化审批流程,健全技术转移体系和组织制度,激发科技人员创新活力。高校院所建立专利运营转化模式时,可尝试产学研深度融合、组建公司产业化等方式进行探索。加强高价值专利布局,要经得起无效对抗和市场检验,组建适合自身发展的知识产权管理运营全链条。
制度保障——高校科技研究有章可循
上海交通大学刘燕刚教授结合上海交通大学成果转化探索与实践案例,深度讲析新时期高校科技成果转移转化路径思考。
面对国际严峻形势及国内发展需求,党中央和国务院各相关部门出台各类政策文件,引导强化改革创新意识,提高科技研发能力,并要求各高校切实履行科研服务社会职能“人才培养、科学研究、服务社会和文化传承”,努力成为创新驱动转型发展的生力军。上海交大在探索高校科技服务社会的模式方面,已形成全面战略合作、共建联合研发中心、重大项目合作产业联盟、地方研究院、联合研究基金6种模式,并将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工作列为学校科技工作战略之一,组建校领导专门分管的工作机制,完善日常工作流程和成果转化实施路径图。目前,已形成“收益分配”、“技术转移服务”、线上线下支撑平台(信息公布、交易)、人员培训、复兴-交大合作基金等多项举措。
案例推广——“康养+教育”产教融合模式创新升级
三亚学院健康产业学院陈小勇院长以西南项目成果转化案例为原型,重点介绍高校科研成果向产业转移成功经验。
三亚医养结合健康旅游项目通过“走出去”和“请进来”的产学研用一体化的模式。在“走出去”方面,与校外人士共同交流医养结合健康旅游的发展机遇与挑战,共同探讨健康旅游人才的培养模式和路径,并依托三亚“一带一路”战略支点城市区位优势,将项目推广“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在“请进来”方面,邀请“医疗智囊”走进三亚学院,搭建痧疗罐疗特色教育培训基地,衍生健康旅游项目孵化平台,并逐步筹建医养结合健康旅游人才培养培训基地及项目体验中心,组建人才队伍,搭建人才梯队,撬动医疗资本流动,带动医疗健康资源和旅游资源深度融合,为三亚的医养结合健康旅游资源创造巨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助推中医药服务“一带一路”国家发展战略。
互动交流——西南扶贫项目成果转化扎实推进
为扎实推进西南扶贫项目成果转化,教育部学校规划建设发展中心在研修班期间召开了专题研讨会,组织专家代表与12所项目高校相关负责人在线上进行了深入的交流研讨。西南项目课题组负责人分别就项目近期开展情况、知识成果转化进度及下一步工作计划等内容进行介绍。会上涌现出四川旅游学院 “2020甘孜州文旅峰会”、丽江玉龙旅游休闲产业扶贫等一大批优秀成果转化案例。与会专家充分肯定了各项目高校成果转化成效,并对进一步优化方案、调整模式提出建议,推进加强知识研究与成果实践相互融合,在品牌打造、精品挖掘、深度培育进行充分凝练。
下一步,教育部学校规划建设发展中心将持续推进西南扶贫项目高校知识成果转化工作,重点对项目进行总结与复盘,形成高校教育扶贫案例汇编集萃,宣传推广西南扶贫项目成果,引领提高地方高校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