廉政信箱:lzxx@csdp.edu.cn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新闻动态 > 中心动态
河北民族师范学院:三种模式打造专业集群建设典范丨“五校基地”发展成果展播进行时①

发布时间:2020-05-19                               来源:教育部学校规划建设发展中心

《国家产教融合建设试点实施方案》指出,深化产教融合,促进教育链、人才链与产业链、创新链有机衔接,是推动教育优先发展、人才引领发展、产业创新发展、经济高质量发展相互贯通、相互协同、相互促进的战略性举措。

河北民族师范学院于2016年成为教育部学校规划建设发展中心产教融合转型试点院校,在人才培养、实训基地建设、应用型课程体系构建、专业集群建设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逐步探索出地方应用型本科高校创新发展新思路。

近日,在深化专业集群建设工作推进会上,重庆市教委原副主任牟延林、福建工程学院党委书记吴仁华、常熟理工学院应用型院校发展研究中心主任顾永安等专家与河北民族师范学院主要校领导齐聚一堂,共鉴学校专业集群建设工作最新成果,共商“产业+专业”发展新模式,明晰学校未来发展方向

打造三种模式,绘制六大专业集群新蓝图。学校提出以“核”建群、以“院”建群、以“特”建群等三种建群模式,打造文化旅游类,绿色生态类、大数据类、经管类、教师教育类和民族类六大专业集群,精准对接承德市“3+3”绿色产业体系,成立专业集群管理委员会和专业集群建设委员会,制定学校专业集群建设总体方案和六大专业集群建设方案,打造共享课程平台、实习实训平台、协同创新平台和竞赛创业平台,推动应用型本科高校更好地将专业链、人才链与产业链、创新链相结合,增强服务地方经济社会能力,实现特色发展,不断提升应用型人才培养质量。

以核建群代表,文化旅游类专业集群。文化旅游类专业集群积极对接承德国际旅游城市与文化旅游第一主导产业的地方需求,以“文旅+”为统领,重点对接文旅创意、文旅运营、文化传媒、文化交流几大领域。专业上借力互助创新培养方式,学科上协同创新打造行业智库。

以院建群代表,大数据类专业集群。大数据类专业集群逐步形成特色平台,依托教育部学校规划建设发展中心数据中国“百校工程”项目,共建集人才培养、科研支撑、行业应用及社会服务于一体的大数据学院和承德市大数据应用创新中心两大资源聚集平台,成功获批河北省文化旅游大数据技术创新中心,借助各类平台,协同研究,服务地方,培养大数据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以特建群代表,教师教育类专业集群。一是搭建U-G-S协同育人平台。我校已与承德各县区及秦皇岛海港区106所中小学、幼儿园合作设立“教师教育协同发展实验区”,通过构建高校、地方政府、中小学幼儿园三方协同育人机制,打通学校师资培养与我市基础教育实际需求的通道,推动承德市基础教育事业改革;二是独树一帜,创新“新师范”建设模式,即明确“新师范”建设的六个“新”:新师范要具有高水平、特色化、系统化、智能化、开放性为特征,建立并完善高校、政府、中小学幼儿园,企业协同合作共赢的教师专业发展共同体的新内涵;树立以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三教合一”新师范人才的新目标,构建包括理论、实践、项目、第二课堂、教师成长发展的五大新体系;创新教师教育工作,打造专业化、卓越化、开放化、一体化、信息化的教师发展新机制;推动人工智能、智慧学习环境等新技术与教师教育深度融合,构建“互联网+教师教育”发展新智能平台新形态;完善学校内部质量监控体系,丰富和提升师范教育内涵新标准。

专家远程齐聚,共研专业集群建设新设想。

教育部学校规划建设发展中心相关负责人:

关于学科专业集群建设要从四个方面入手,一是要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夯实学科专业集群建设根基,促进人才培养方案改革,培养高素质复合型、创新型人才。二是要面对社会发展新需求,重塑人才培养新目标,打破单一技术和技能人才培养模式;三是将学科专业集群打造成应用型高校未来发展必经之路,跳出传统学校育人模式,构建多学科、多专业交叉融合体系,形成集群化发展新格局;四是在治理体系、课程载体、资源要素、人培方案四个方面形成突破,促进知识链条之间相互融合连接,从而真正实现政、产、学、研、用五位一体的专业集群发展

教育部学校规划建设发展中心首席专家、重庆市教委原副主任 牟延林:

对专业集群建设总体思路提出两点建议,一是建议向同类高校进行学习,特别是在专业集群建设方面的做法,研究国外同类学校当中专业集群的发展,尤其是德国一些高校做法;二是,建议创新专业集群管理机制,校领导结合自身专业背景,做六个专业集群的带头人(即专业集群牵头人),及时发现专业集群建设中哪些资源需要整合,哪些教师需要引导,哪些各院系需要协同协作。在文化旅游类专业集群建设方面,牟主任认为首先要集合更好的资源,搭建创造平台;其次要将音、舞、体等满非遗文化纳入平台当中;再其次要充分调动学校研究力量,系统梳理研究疫情对新文化旅游市场的影响;最后要建立创新机制,形成校内联动机制,开创校际联盟,建立文化领域“朋友圈”。

福建工程学院党委书记 吴仁华:

专业集群建设要突出三个特征,一是要有比较完善的组织机构;二是要明确建设目的,聚焦每一个专业集群特色、特点和发展预期,明晰发展思路和建设目标;三是要完善机制措施,重点建设专业集群外界评价机制,不断强化服务大产业,将专业布局和产业布局相交叉,突出学科建设在专业集群建设中的内在关联性。在大数据专业集群建设方面,吴书记认为一是要更加强化解决复杂工程类问题的能力,强化专业集群的内在要素和联系;二是要突出大数据在产业结构中的推动作用,尝试建设文旅大数据中心,引领上下游产业进群协同创新;三是要明确人才培养目标,在大数据专业集群在与产业对接的过程中,强化大数据专业集群对接当地大数据产业的内在需求分析,从产业需求角度明确培养什么样的人;四是要理清各专业集群间错位发展思路,使各专业集群保持合理空间。

常熟理工学院应用型院校发展研究中心主任 顾永安:

认为开展专业集群建设时要注意六点,一是要以学校专业集群建设为引领,促进学校未来发展;二是要加强专业集群的理论学习,深化理论实践与理论知识相融合;三是要重视专业集群的教学与科研的深度融合;四是要强调专业集群的内涵建设;五是要打通校际间信息壁垒,建立不同专业集群之间沟通联系机制;六是要加快专业集群创新,重塑学校专业机制和运行保障机制,推进产业、学科、专业、课程的有机发展,以专业集群打造学校发展特色。在教师教育类专业集群建设方面,顾教授认为一是增强教师教育学科内涵建设,为专业水平提升打好基础;二是建立以校领导为引领的专业集群管理体系,为助力集群发展提供有力支持;三是提升教师在理论科研方面的研究能力,通过理论研究深化专业集群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