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教育部学校规划建设发展中心的指导下,未来学校研究院联合教育生态变革学院通过游戏化闯关模式,为全国中小学校产出一份教学行动指南——「疫后教学筹备地图」,活动自3月29日启动以来,已近400名中小学校长和教师积极参与,反响热烈。此次活动,不仅拓展了思维,还捋清了疫后复学教学痛点、面临的问题等。
今日的通关要点带来的是北京市中关村第三小学校长刘可钦解密疫后学校的课程领导与教学实施。
学生在居家学习时,学习环境发生了变化,老师们竭尽所能,通过学习内容的调整,借助各种技术手段,与学生实现云端相见,尽力让学生的成长不停步。居家学习对学生而言,一场生活大课,获得了在学校空间学不到的一些东西。比如:学生的社会情感、爱国情怀、生活能力、使用技术的能力、大量的阅读积累、信息搜集、综合思考的能力等等。知识能力、情感价值观、综合素养等都有了丰富的体验和积淀,这些都将沉淀于孩子的内心深处。但是有另一种声音呼吁要提升学生“自主学习能力”。自主学习能力不强,是否与我们的学校教育重知识轻能力有关?家庭教育又该承担怎样的责任?学校应该给予什么样的指导?如何看待学生的两级分化、差异?如何尽快建立良好的学习秩序?学习任务如何保障?
面对以上困惑,复学在即,学校应做好以下几项工作:
1.整理一个复学准备清单。在得到复课通知后,师生家长如何准备,包括生活习惯、学习节奏的调整。
2.共商一个教学建议。通过学校整体的发力,给出每节课的普遍要求、底线和倡导,使之成为师生的教学指南。
3.整理一个教学进度安排表和检核表。根据上级的整体部署,结合学校实际,详细列出教学内容、任务目标、考评方法,杜绝粗线条教学。
4.抓好单元教学,有机整合学习的内容。抓好单元教学,获得知识的整体建构。对于有困难的学生,要精准施策,通过教师的个别指导和家长的努力一同为孩子提供帮助。
5.继续提供有效的信息技术的支持。充分利用线上资源帮助老师减轻负担,帮助学生提升兴趣。
线上教学采取任务推送、学习单、学习支架等形式,帮助学生自主学习,养成独立思考能力。居家学习采取的以学习任务推送的方式,依然可以成为学校学习的一种形式。课堂上以讲为主的方式要减少,主要采用任务/情景驱动学习。这对老师的备课提出了新要求:明确一节课、一个单元、一个阶段的学习目标;设计一节课的学习任务/学习单或问题链;把教与学的过程分解为几个层次,便于了解学生的情况;选择与目标一致的评价方式,作业设计与展示、学生交流等。
教师角色转变中需要重新定位,主动改变“我讲清楚、学生练习”为主的教学习惯,走出“学习即书本”“教育即讲课”的固有认知,从知识的传输者转变为学习任务驱动的设计者,教师要充分利用信息技术促进学习的多样化、个性化。
教师团队通过课程的设计和引导,通过项目学习方式培养学生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上好一堂堂生活大课,注重五育并举,在“并”字上做好文章。在疫情期间,很多学校加大了综合学习、跨学科学习的比重。以“疫情下的中国表现”项目学习为例:
• 模拟一个场景,你最想对谁来讲述这段时间的故事呢?
• 选择一个角色,展开更生动的表达?(小视频或音频的形式)
• 提供学习支架(问题链、技术支持、学习单、任务单等)
• 从国际、国内两个维度完成讲述
根据任务驱动,学生需要分级完成:
• 根据《采访任务单》,学习如何访谈他人,至少找到两个访谈对象,每个采访设计3-5个问题,每份任务单对应一位采访对象;
• 根据《资料整理单》,学习阅读资料和提取信息,在国际和国内两个方面分别至少选择三篇资料进行阅读和整理,每个方面对应一份学习单。学生通过专业网站获取信息,并进行资料整理,包括文章来源、主要观点、我的结论等。
这次疫情正是调整课程体系的契机,抓住机会,迭代升级学校的课程内容 ,在立德树人的落实上迈进一大步。
从六个方面下功夫:要在坚定理想信念上下功夫、要在厚植爱国主义情怀上下功夫、要在加强品德修养上下功夫、要在增长知识见识上下功夫、要在培养奋斗精神上下功夫、要在增强综合素质上下功夫
教学改革改到哪里,学校的管理就要支持在哪里。进一步建立开放创新的教学管理体系,有以下几点建议:
1. 为老师营造宽松积极的氛围,继续成就在疫情期间释放教育生产力的老师们。
2. 充分利用信息技术的发展,提升学校现代化治理能力,更好地服务教与学。
3. 建立家校教育共同体,进一步开放,让家长参与到学校教学中来,共同服务师生的教与学。
对教育管理者而言,完成从云端到现场的课程管理、从居家到课堂的学习方式、从校园到社会体验认知、从书本到生活内容的顺畅切换,让真实的学习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