廉政信箱:lzxx@csdp.edu.cn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新闻动态 > 中心动态
《指南》解读②丨应运而生,擘画未来教育新形态

发布时间:2020-04-16                               来源:教育部学校规划建设发展中心

4月9日,由教育部学校规划建设发展中心和未来学校研究院共同发布了《“未来路线图”实验学校发展指南1.0》(以下简称《指南》),开启了“未来学校研究与实验计划”理论研究与实践的新篇章。

《“未来路线图”实验学校发展指南1.0》(以下简称“指南”)发布正是满足了教与学的需求,创新了教育的组织模式、教学模式和服务模式,构建了数智时代新型教育生态系统。

携手共创学校教育的美好未来

南京师范大学基础教育研究中心主任、教授朱雪梅表示,当下的新冠疫情带来的规模宏大的全球性在线教育实验,正在促使我们思考未来的学校究竟会是什么样态?未来的学校究竟会走什么样的行动路径?此刻,《指南》正如一场及时雨,清晰地解答了以上的问题,破解了关于学校发展走向的迷局。

一是《指南》本体设计内容具有创造性。《指南》基于国家教育强国的发展需求与时代背景,结合未来学校实验项目研究成果而研制,无论是未来学习者的核心素养模型,还是未来学校“五大实验方向”“三层实验体系”,均是开创性的设计,说明对数智时代“立德树人”的理论认知及实践方法有了系统化的研究成果。

二是《指南》对学校发展的方向指引具有前瞻性。《指南》描绘了未来学校建设蓝图,从校长与教师发展、课程和教学创新、学习场景重构、测量评价建设和学习生态融合五个方面,对学校的软硬件装备、师生发展及智能管理提出了详尽的解决方案,为未来学校建设提供了核心标准,对我国加快智慧校园建设步伐,提升未来公民素养,具有不可估量的引领作用。

三是《指南》对学校建设的行动举措具有可行性。《指南》编写具有扎实的实验基础,对学校建设五大方向的核心变革层、重点突破层、外延拓展层进行了详细的建设规划,特别是对重点突破层的设计是具体化、技术化的举措,为新建学校或改扩建学校提供了可操作、可复制、可推广的行动方案,因此可以相信《指南》的各项要求能够在学校实验中落地、生根。

《指南》是教育信息化推进过程中的一项标志性成果,对学校明晰未来发展走向,对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都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同时,《指南》对每个教育者而言既是机遇也是挑战,数智时代呼唤着教师角色的转型变革。学习《指南》有利于看见学校教育的未来,践行《指南》则有利于创造教育的美好未来。

紧抓命脉,基于人的变革、基于理念的更新

中关村第一小学教育集团校校长刘畅表示,伴随数字化、智能化时代的到来,今天的学习如何为未来的生存、发展乃至挑战奠定必备的品格和能力?哪些因素会对有效的教与学产生更大的影响?作为学校管理者如何以更长远的眼光看待未来学校的发展?值得每一位教育工作者深思。

《指南》系统思考,基于未来学习者发展需求立体构建实验体系。《指南》制定未来学校的发展框架、实验计划,把学生定位为未来学习者,持续强化学习者的全面发展,瞄准未来学习者的发展需求。横向上,《指南》以五个实验方向为切入点,奠定实验学校的厚实基础;纵向上,《指南》在落地实施过程中构建三层实验格局,让培养未来学习者的实验有抓手、能落地,并且根据学校发展需求拓宽发展空间和路径。支持新学期、适应新变化。

《指南》紧抓命脉,基于人的变革基于理念的更新。《指南》建构高维学习空间,把教师发展最终目的定位为以实现驱动和激励未来学习者自主学习与发展为核心的重要力量,设计未来校长能力模型、培育内容以及针对骨干教师培训的微群学习模式。规划合理,可行性强。

《指南》强化质量,基于新技术红利建立科学可信的教育评价体系。利用人工智能、大数据和区块链等技术重构测量评价体系,生成动态性、真实性的教育大数据,不仅为当前教育质量评价诸多技术瓶颈问题提供科学支持,并且在学生评价中突出学习者核心素养,提供促进个性发展的评价报告,通过数字画像进行精准辅导,为常态教学更为疫情下特殊时期学习者个性化学习提供支撑。

《指南》生态融合,形成学校、家庭、社区三位一体的教育模式。《指南》中这三者的合作模式更为紧密,将建立协同治理的学习生态创新机制。在教育信息同步、个性化点对点服务基础上,形成以学习者为中心的全方位适应学习,这样的变革无疑是一大亮点。我们的教育在培养“完整的人”方面还存在“真空地带”,学校需要紧紧拉住家长、社区等重要教育合伙人,形成教育发展共同体。

《指南》具有时代性、未来性、操作性和规范性

重庆第二师范学院儿童研究院研究员何磊认为,《指南》目前填补了国内未来学校规范管理理论研究和实践操作领域的部分空白,聚焦基础教育和0-18岁儿童的发展,在新的时代条件下,应用新理念、新思路、新技术,面向未来,推动学校形态变革和全方位改革创新,具有如下特点:(1)适应当前国家对教育改革的需要,体现时代性;(2)适应教育先进发展态势,体现未来性;(3)适应教育机构办学的预期,体现操作性;(4)适应教育的科学发展规律,体现规范性。

《指南》以教育部学校规划建设发展中心两大引领性工程:“未来学校研究与实验计划”和“建设绿色、智慧和面向未来的新校园”为主体,对现实教育改革的意义巨大:

(1)《指南》是一个智慧的系统,它是一个组织,在关注人的发展的基础之上推进,涉及到未来实验学校发展的方方面面;

(2)《指南》是一个学习交往,共同创造的环境,是一个合作学习,以学生的生存为主导的一种形态;

(3)《指南》是一个泛在的体系,它的云服务体系,超越时空跨界融合,带来了教育环境的突破、体系的突破、内容的突破。

(4)《指南》是一个学习的场景,对于学生来说是学习在线,对于教师来说是学习共同体,对于校长来说是学习的社区。

(5)《指南》是一个柔性的学习与发展空间,是一个有心理弹性广泛使用学习资源和教育资源的中心,是未来实验学校的组织系统空间。

期待《指南》在走进未来教育并缔造新教育的过程中发挥指引作用,在管理中不断适应新时代教育的变革。

找准定位,画好“未来路线图”,必将是我们最重要的一项命题

宁波市海曙区教育局党委委员、副局长於宏华认为,创建未来学校实验区是海曙区实现教育现代化的重要支点。在《指南》的引导下,要培养适应新时代未来学校校长队伍,建设学习型、开放型、智慧型的骨干教师队伍,培育在国内知名、省内有较大影响力的品牌学校,将是海曙创建未来学校实验区的一大目标。同时在现有基础和未来发展方向间找准定位,画好“未来路线图”,必将是海曙教育最重要的命题之一。

海曙区将以《指南》的发布作为一个重要的契机,积极探索实践,进一步培育教育品牌,以创新驱动引领区域教育现代化向纵深发展,并努力为全国未来学校发展提供海曙经验和模式。

未来可期,未来已来。

教育部学校规划建设发展中心和未来学校研究院将于4月中旬发布“未来路线图”实验学校体系申报相关通知并开通相应申报渠道,届时相关信息会在教育部学校规划建设发展中心和未来学校研究院的官网、官方微信公众号和官方微博发布,敬请关注!

获取《指南》更多活动请关注“未来学校研究院”微信公众号。

联系人:张翔  010-67876090

(通讯员 张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