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2020年初的严峻疫情形势,我国各高校已大规模启动线上教学实践。为进一步加快推进“互联网+教学”,提升疫情期间一线教师线上网络教学能力,推动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日前教育部学校规划建设发展中心联合全国高等学校教学研究中心、华南师范大学、智慧学习工场研究院等专家团队,设计推出了首期线上教学能力提升专项培训活动。国内相关应用型高校及合作企业近万名一线教师员工,以远程直播的形式参加了此次培训。
错过直播没关系,即日起,教育之弦将以专题的形式,集中推送此次专项培训的讲座要点。
疫情期间,触发了国内在线教育的大规模社会实验。疫情期间3亿师生“云开学”,这是一次大规模在线教育的“社会实验”,整个互联网教育产业都正在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这也给数字技术高度渗透进入教育行业带来了机遇,用数字信息技术打破时空壁垒,实现远程授课教学。各大网络平台纷纷从会议、社交等传统领域迁移扩大应用领域范围,搭建线上课堂。例如“钉钉”原本是提供给企业商务沟通和工作协同的软件,如今教师们正在录制课程视频,上传至云端,然后通过“钉钉”来指导学生学习。以2月12日的数据显示,已有60万教师和5000万学生,通过“钉钉”实现在线上课。
疫情过后,在线教育能在学校扎根吗?在疫情防控的特殊背景下,线上教学火热的同时也出现一些质疑,反映线上教学效果差、课堂互动效率低、网络设备卡顿、学生注意力容易分散、缺乏教学质量保障等客观问题。但在信息化、数字化技术快速发展的今天,相信即使没有这场在线教育大实验,教育依然正在向线上化、数字化、智能化形态转变,也是必然趋势延伸。
疫情期间在线教育改变了什么?首先是“与场景互动的方式转变”,例如:“我们面对的不再是学生,而是冷冰冰的镜头,如何面对镜头激情上课?”这是很多老师第一个要面临的问题。其次是“互动模式向混合式转变”,将传统的面授改为线上混合式教学或线上翻转课堂教学,可以基于MOOC开展线上教学,再通过直播平台与学生进行线上的翻转课堂,或者自建教学资源,开展线上翻转课堂教学。最后是“互动工具的形式转变”,教室交流的日常方法,变为平台的一个个工具模块,这一过程中教师需要更进一步地认识各个互动工具模块的使用。
需要以学校形态变革的理念,引领在线教育发展。特殊时期的在线教育,乃至未来的线下教育,所面临的挑战不只是技术更是教育思维。要调整传统的教育结构与模式,对学校形态进行新的设计,重构包括融合发展的理念、高位突破的理念、学习者为中心的理念、课程设计的理念等在内的新发展思维。
智慧学习工场是如何改善在线教学的互动性?智慧学习工场是以多维融合场景赋能灵巧学习,包括虚实相生(信息空间与物理架构统合)、理实交融(理论与实践结合)、显隐相照(学习者的外显技能与内在素质),强调学习过程的互动性、自主性与创新性,以学习者为中心,驱动和激励学习者自主学习,从而激发和驱动学生具备自主学习能力。
智慧学习工场,引领学校形态变革的案例。中心已经在学科专业集群、新型大学与新校区、园区等多层次开展了多种类型的智慧学习工场实验。与新型大学结合,建立课程创新共同体与推广机制;与专业集群结合,率先在新兴学科专业做出标准;与改革热点(金课)结合,为学校课程改革提供精准服务;与普遍性共享需求相结合(通识、思政、双创课),以点带面,扩大影响力!
我国高校课程建设的脉络趋势。在高校探索内涵式发展进程中,课程是学校教学质量体系中的核心元素,而课程建设则是促进学校教学改革的重要抓手。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高校课程建设也正在向信息化、线上化迈进,如今我国已拥有线上开放课程13500门,参与课程建与应用的高校超过1000所,辐射学生8200万人左右,基于互联网的教育教学已形成规模化效应,运用信息技术开展教育教学也成为教师必备技能之一。去年,我国相继出台《教育部关于一流本科课程建设的实施意见》和《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开展2019年线下、线上线下混合式、社会实践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认定工作的通知》等文件,对一流课程建设提出高阶性、创新性、挑战度具体要求,从学生能力、学习内容、课堂形式、知识难度、过程评价等维度设计,要建设4000门国家级在线开放课程、6000门国家级线上线下混合式一流课程等具体目标,“互联网+教育”时代已经来临。
从传统课堂到线上教学的衍化。首先,要正确认识基于互联网的线上教学与传统课堂教学的差异,是开展线上教学活动组织的基础。其次,线上课程不是传统课堂的搬家,传统的课堂教学和实验室教学,并不一定都可以转化成线上教学,至少当前的互联网条件下存在局限性。最后,基于互联网的传播已经耳熟能详,但线上教学与线上传播存在的差异却没有被广大教师发现,教学核心是教育目标达成的评价和测量,也就是传播效果的反馈,反馈的过程就是教与学的统一。
线上教学活动的组织。一是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立足校内教学,注重能力培养,尤其是学习能力和习惯的培养,提高学生自主学习、团队学习、探究式学习等能力。二是可管可控的教学目标。根据差异化的分析,明确课程教学目标,明确代替式教学与混合式教学的目标定位,把握学习效果的可控性。三是管理与服务两手抓。提供检测、作业、考试、答疑、讨论等全流程教学服务,开展在线指导与测评,同时线上教学的管理必须建立在教学服务基础之上。总而言之,线上教学活动要设计适合的课程内容,开展适当的教授形式,搭建适用的互动交流平台,建立适度的测验评价机制。
新生的互联网在线课程教学,相对于传统课堂教学而言是一种“新型”的教学组织形式,特别是在疫情防控关键时期,线上教学更是为“停课不停学、不停教”铺平道路,发挥了关键性支撑作用,也为信息化技术更深层次走进教育提供了发展契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