廉政信箱:lzxx@csdp.edu.cn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新闻动态 > 中心动态
教育脱贫攻坚这一年(Ⅰ):促进高校协同,推进对口支援丨2019大盘点⑫

发布时间:2020-01-20                               来源:教育部学校规划建设发展中心

坚守初心使命  服务国家战略

教育脱贫攻坚,我们的使命

消除贫困、改善民生、逐步实现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我们党的重要使命。2015年10月16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减贫与发展高层论坛上首次提出“发展教育脱贫一批”,为打通脱贫“最后一公里”开出破题药方,既要扶教育之贫,更要“靠教育脱贫”。党的十九大报告也明确指出,要“注重扶贫同扶志、扶智相结合”。

党中央、国务院历来高度重视西部扶贫开发工作。2016年7月20日,习近平总书记在银川主持召开东西部扶贫协作座谈会时曾强调,“东西部扶贫协作和对口支援,是推动区域协调发展、协同发展、共同发展的大战略”。东西部扶贫协作,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作出的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重大战略部署,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保障。



服务国家战略,我们的责任

服务“一带一路”建设。2013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出访中亚四国时,首次提出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的构想和倡议。新疆地处亚欧大陆腹地,同8个国家接壤,是我国实施向西开放,走向中亚、西亚和欧洲大陆的桥头堡。2015年10月,教育部批准建设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克拉玛依校区,为“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建设提供智力支持和人才保障,对促进“一带一路”建设具有重要作用。

服务国家能源战略。2018年7月,习近平总书记从保障国家能源安全的全局高度,做出“大力提升勘探开发力度,保障国家能源安全”的重要批示。克拉玛依地处准噶尔盆地,油气资源丰富,勘探潜力巨大,是我国重要的能源资源战略储备区。建好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克拉玛依校区,为克拉玛依油田稳产高产提供高水平科研、高层次人才支撑,对保障国家能源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做好新疆工作,我们的担当

服务新疆工作总目标。2014年5月,习近平总书记在第二次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上强调,“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是新疆工作的总目标”。建设好团结和谐、繁荣富裕、文明进步、安居乐业的新疆,关系到全党全国的工作大局,关系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质量与进程。建好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克拉玛依校区,是贯彻新时代党的治疆方略、通过文化教育援疆促进新疆持续向好发展的重要举措。


坚持统一思想  发挥集体力量

2018年启动对口支援工作

      2018年3月16日,教育部发展规划司、教育部学校规划建设发展中心在中国石油大学(北京)组织召开对口支援克拉玛依校区专业建设协调会,教育部副部长孙尧出席并讲话,他强调,各高校要从全局角度出发,“算大账不算小账”,依据新疆地域特点、民族特色、能源优势,根据克拉玛依校区发展实际,制定合理的对口支援专业建设方案,把校区建设成为新疆最好的理工类大学,培养更多为区域经济发展、国家能源发展贡献力量的优秀人才。

2018年3月16日,教育部副部长孙尧出席对口支援校区专业建设协调会

在部党组的统一领导下,在发展规划司的指导支持下,中心与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密切配合,组织北京外国语大学、北京交通大学、北京邮电大学、中央财经大学、中国政法大学、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华北电力大学、华东理工大学、华东师范大学、上海外国语大学、上海财经大学、河海大学、华中师范大学、电子科技大学、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共15所直属高校,根据自身学科优势,结合校区专业建设迫切需要,按照每所高校重点负责校区1个专业、辅助负责1—2个专业开展对口支援工作。

2019年组织召开2次对口支援工作会议

2019年6月14日,对口支援校区工作协调领导小组会议在克拉玛依市召开。会议对援建工作进行了阶段性总结,并就“新丝路”联合研究院建设方案、举办援建高校学生暑期夏令营、全专业式对口援建等工作进行研讨交流。

2019年6月14日,对口支援校区工作协调领导小组第二次会议


2019年11月18日,对口支援校区建设第二次工作会议在克拉玛依市召开,教育部副部长孙尧出席并讲话。会议听取了克拉玛依校区建设与对口支援工作汇报,交流了援建工作经验做法,明确了下一阶段援建工作思路。

2019年11月18日,对口支援校区建设第二次工作会议


 推进重点工作 注重援建质效


2019年,我们重点推进高校协同创新平台建设

截至目前,15所援建高校累计派出3批共44位援建教师(长期教师21人、短期教师23人,具有副高级及以上职称教师30人)赴校区工作。2018年秋季学期和2019年春季学期,援建教师累计承担了78门课程的授课任务,并在校区开展讲座和学术交流。


援建教师们

援疆干部们

感谢你们的付出!


搭建科研平台,支持援建教师科研学术活动

2019年6月,依托克拉玛依市人民政府、中国石油新疆油田公司和中国石油大学(北京)以及15所对口支援高校,“新丝路”联合研究院成立,以服务克拉玛依市地方经济与社会发展、助力新疆油田科学研究和成果转化、促进对口援建高校与校区共同发展为目标,打造涵盖科学研究、应用成果转化、科技服务、学生培养、对外合作与交流的重要科研平台和集“一带一路”相关领域政府战略决策、政策研究咨询为一体的西部地区高水平智库。目前已有10位援建(援疆)教师的科研项目获批,获得联合科研资助经费142.5万元,横向企业课题1个。

开展校际学生交流

2019年,第一批23名校区交流学生完成交流学习,第二批36名校区本科生赴7所对口支援高校交流学习,截至目前,校区累计选派59名本科生赴对口支援高校交流学习。为进一步加深援建高校师生对校区的认识、拓展援建高校合作新模式,2019年7月,对口援建高校的14位老师和56位学生赴克拉玛依市参加校区组织的“感受大美新疆、传承石油精神”暑期社会实践夏令营,感受新疆地貌人情,了解石油人迎难而上的奋斗精神,共建校际合作交流的重要纽带。

2019年7月8日至13日,对口援建高校师生参加“感受大美新疆、传承石油精神” 暑期社会实践夏令营

2019年,我们重点推进远程智慧教育平台建设

目前,校区已完成对1间现有教室的升级改造,具备了与中国石油大学(北京)校本部、北京外国语大学进行远程互动教学的教学条件。11月18日,孙尧副部长实地调研了校区远程互动教室建设及远程课程授课情况,观摩了北京外国语大学俄语专业远程课程《18世纪的俄罗斯城市革新与建筑》。

2019年,我们重点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和人才引进

2019年8月 校区选派23名青年教师赴华东师范大学参加为期三天的首届教师教学能力提升高级研修班并顺利结业,有助于把最新的人才培养理念及模式应用到校区实际教学工作中,进一步提升教育教学质量。

2019年8月18—20日,校区青年教师在华东师范大学参加首届教师教学能力提升高级研修班并顺利结业


2019年9月,教育部学校规划建设发展中心“教育之弦”公众号协助发布校区2020年度教职工招聘公告,协调15所援建高校协助校区招聘引进优秀青年人才,动员各高校结合国家西部基层就业激励政策,向应届及往届毕业生宣讲克拉玛依校区人才引进优惠政策,推荐合适毕业生应聘相应岗位。

2019年10月,教育部学校规划建设发展中心配合教育部离退休干部局、教师司探索实施“银龄讲学计划”选派直属高校退休教学志愿者赴校区任教,精准对口支援校区专业建设,同时带动青年教师成长。

2019年,我们重点提升对口支援工作影响力,讲好教育援疆故事,营造良好工作氛围

5月15日,中国教育报以《共绘新时代教育援疆画卷》为题报道校区援建教师们的优秀事迹,中国新闻网等多家媒体进行了转载。

7月11日,教育部网站、中国教育报刊登《站好边疆讲台实现更大人生价值——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克拉玛依校区30多名援建教师的奋斗故事》文章。

10月17日,教育部网站、中国教育报刊登《唱响教育援疆的克拉玛依之歌——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克拉玛依校区建设纪实》文章。



展望2020  继续凝聚力量

2020年,是“十三五”的最后一年,是深度贫困地区实现“两不愁三保障”脱贫攻坚目标的决胜之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之年。教育部学校规划建设发展中心将与15所部属高校紧密协作,充分发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集中力量办大事的显著优势,以“石油会战”精神推动克拉玛依校区发展。

——进一步大力推进高校协同创新平台、远程智慧教育平台和“银龄讲学”平台建设,鼓励更多高校“全专业式”对口援建校区,在总结经验的基础上制定新一轮对口支援工作规划。

——在《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框架下,根据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及校区发展规划,激励高校交叉协作,促进双向交流发展,强化协作机制,凝聚力量形成合力,进一步提高援建工作质效。

——推动校区发展成为直属高校施展本领、支援新疆建设的重要平台,建设体现直属高校高水平教育资源在新疆办学的示范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