廉政信箱:lzxx@csdp.edu.cn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新闻动态 > 中心动态
行千里,致广大,未来学校校长培育活动增添新内涵

发布时间:2020-01-06                               来源:教育部学校规划建设发展中心

2018年1月20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指出,加强中小学校长队伍建设,努力造就一支政治过硬、品德高尚、业务精湛、治校有方的校长队伍。面向全体中小学校长,加大培训力度,提升校长办学治校能力,打造高品质学校。实施校长国培计划,重点开展乡村中小学骨干校长培训和名校长研修。支持教师和校长大胆探索,创新教育思想、教育模式、教育方法,形成教学特色和办学风格,营造教育家脱颖而出的制度环境。

日前,为期4天的第二期未来学校校长培育活动在重庆第二师范学院顺利举办,本期主题为“学校特色发展和品牌构建”,来自佛山市南海区的教育行政部门领导及中小学校长共100余名参加培育。

此次培育活动开创了全方位多维度的学习形式,可以总结如下: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识人无数,高手指路;

线上辅助,自我开悟;

落实项目,共同进步。

注重交流互动,鼓励大家自内而外的领会和创新,这是“未来学校研究与实验计划”旗舰项目内涵的又一次提升,旨在进一步深化落实“未来学校研究与实验计划”,培育一批服务于未来学校建设发展的校长团队。

读万卷书

打破时空 益人神智

做任何事之前,读万卷书获取基础知识是很重要的。除了传统的课外读物、案例集等相关学习资料外,依托校长之家APP,我们在培育开始前一周精选相关报道、专家文献、名家论述、主题专著、案例汇编等学习资料进行线上共享,丰富阅读体验。



行万里路

遍访名校 移樽就教


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要深入了解特色学校发展和品牌建设的重庆经验,学员们一起探访了重庆市谢家湾小学、重庆市杨家坪中学、重庆市复兴小学、重庆滨江实验学校等4所学校。


谢家湾小学


该校以“六年影响一生”为理念,创新打造了“红梅花儿开 朵朵放光彩”主题学校文化。推进教育教学综合改革,建构了“小梅花”课程体系,促进学生全面、主动、和谐、个性化地发展。学校成为荣获全国教育领域第一个“中国质量奖”的学校。


复兴小学


该校是特色教学走出乡村小学美育新路的标杆学校,2018年获国家教学成果一等奖。学校以儿童线描画特色为发展的生长点,将学校特色与陶行知教育思想紧密融合,围绕“生活育人,线描善美”的办学理念,让特色发展成为全体师生成长的重要通道。


杨家坪中学

该校坚持围绕“人皆能大成”的理念进行办学。通过构建“大成”学生德育发展精神文化框架体系,培育多元和谐的文化育德体育氛围,搭建四轴轮动的育德活动与实践体系,挖掘学科课程、突出课程育德,畅通全科一体化育德途径。



滨江实验学校


该校以学生自治工作为学校德育特色,打造特色班级为核心的班级文化建设。学生社团活动丰富多彩,各项以成长为主题的系列活动,在周边有积极的影响。

识人无数

携手进步 共建广厦

行万里路不如识人无数,每一位处在教育改革一线的工作者都是一个智慧的宝库。我们通过线上线下全方位互动,加深学员联系,突破自我边界,结识良师益友。我们创新课程形式,开展小组内部研讨、各组相互交流,进而汇聚集体智慧,促进共同进步。参访学校与各校长深入交流沟通,结识各特色学校的理念倡导人,在沟通中学习。



高手指路

聚焦特色 引领未来


如何让学习更好地发生?通过实施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到2022年基本实现“三全两高一大”的发展目标,即教学应用覆盖全体教师、学习应用覆盖全体适龄学生、数字校园建设覆盖全体学校,信息化应用水平和师生信息素养普遍提高,建成“互联网+教育”大平台,推动从教育专用资源向教育大资源转变、从提升师生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向全面提升其信息素养转变、从融合应用向创新发展转变,努力构建“互联网+”条件下的人才培养新模式、发展基于互联网的教育服务新模式、探索信息时代教育治理新模式。


特色学校建设的重庆经验


1. 重庆市教育评估院原院长龚春燕:特色学校建设的根本是更有质量,要坚持“共性+个性”的原则。特色学校的建设要走向生态文化、智慧文化。

2. 蒲公英智库李斌:今天乃至未来的学校依然需要“边界”。重新定义学校边界,才能走向真正的未来学校。

3. 西南大学基础教育研究中心主任宋乃庆:提炼和梳理教育教学成果是特色学校建设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要站在国家发展角度看教育,充分挖掘项目的价值和意义。


学校品牌建设的北京实践


4. 北京中学校长夏青峰:办成什么样的学校不是目的,培养出什么样的人才是根本。要让学校成为师生的精神家园,自由、可见、通融的学习中心,创新沃土。

5. 二外附中校长付晓洁:智育的终极目标是底蕴和精神、人文和科学。特色学校的特色教育,要从顶层设计出发,理论、课程、制度、文化相结合,缺一不可。

学校特色发展的助力

6. 脑科学让教育“脑洞大开”:华东师范大学教育神经科学研究中心副主任周加仙教授通过大量的脑科学研究实验、数据和案例,揭示了教育的本质,即神经元的再运用;论证了影响教学的最重要的因素是信息的价值。

7. 分级阅读服务于青少年综合语言能力提升:北京师范大学中文信息处理研究所所长杨丽姣认为:阅读与兴趣密切相关,分级阅读应该提供某个年龄段大概率可读、能读的读本,并且需要充分理解孩子的个性特点。


线上辅助

校长之家 欢迎回家


本期培育活动的最大创新之处在于利用未来校长之家APP 2.0进行了线上线下互联互动,弥补传统培训的不足,丰富了课程、教学和评价的内涵。

未来校长之家APP由教育部学校规划建设发展中心组织开发,定位于“未来教育者先行之地”,是一款服务于未来校长培育,致力于打造集学习、研究和交流于一体的平台型工具。2019年11月,第四届学校(基础教育)创新发展研讨会成功发布了“未来校长之家”APP2.0,并在2019年12月重庆未来校长培育全程使用,现在让我们一起来感受它所带来的便捷。


强化社交功能


增加参加校长培育项目的学员们通过添加好友功能,实现了在APP中学员之间沟通交流,逐步打造校长群体终身学习和交流的社区平台。班级论坛模块为大家提供了分享所见所闻、所感所想的开放平台,此次重庆校长培育班级论坛共有700余条发帖、评论和点赞,大家的热烈互动成功构建了交流的舞台,同时让培育活动更有温度。

记录学习轨迹

将线下课程学习任务与APP无缝对接,学员们通过新增“学习打卡”版块,完成每日学习任务累计个人积分,成为积分制度和评价体系重要一环。第二期校长培育活动打卡任务四次,内容不仅仅涵盖基本知识,更注重启发思考,总结经验与不足。通过打卡学习,在不明白、不通透的某些问题上与专家进行互动探讨,四次打卡学员们共提出近300条方案思路见解,汇聚并展示了一线校长的智慧。


绘制能力图谱


APP在“我的主页”页面增加了个人能力多维图,构建了以能力为本的成长验证和价值体系。通过记录学员日常学习及集中培育活动表现,逐步实现了能力图谱动态变化,探索了科学的测量评价体系。

我们利用校长之家APP打造校长的精品社区,注重用户的体验感和满意度,打造校长群体终身学习和交流的精品社区平台。平台帮助校长学员与中心研究院保持密切联系,从而帮助培育项目及时更新迭代课程,帮助学校更好开展未来学校的创新实践。未来我们将开发更多功能和模块,期待您的加入,让我们共建有高度、有广度、有温度的校长之家。

自我开悟

华山论剑 切磋琢磨

“未来校长论坛”旨在鼓励学习者结合所看、所听、所想,通过深入交流和互动,最终自我领会、修炼内功,达到由内而外的突破。精彩观点如下:

“育人特色”小组

要扎根中国土壤,凸现中国特色,着力构建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体系,健全学校、家庭、社会协同育人机制,形成全员育人、全过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格局。

“教学特色”小组

教学特色发展,是学校更高质量发展之源;特色课程开发,为学校发展提供无限空间;要牢记特色本质,多元化促进特色学校发展。

“特色建设”小组

文化建设要深挖意识形态,立足国际视野,突破发展瓶颈;空间建设要着重投入设施设备、辅导训练空间;课程建设要有开展学科融合,聚焦品质课堂,提升核心素养。

“教师成长”小组

教师既要本学科精深发展,又要全面涉猎,这样才可实现跨界和融通;教师成长的方向是跨学科学习、大视野和个性化发展。

“班级特色”小组

未来学校的班级空间应有更丰富多样个性化的氛围。班级文化特色的建设要依靠师生、家校、社区共建学习生态,教学做合一。

“新时代、新品牌”小组

打造品牌要通过提炼校训、构建科学课程体系,创设创意特色项目等,打造一所学生喜欢的并能适应时代发展的末来学校。

“学校管理特色小组”小组

实现治理需要未来校长转换思路,让教师、家长和孩子从执行者变成决策者,从旁观者变成参与者。

“特色校长成长”小组

特色学校与特色校长相互依存。学校发展和校长成长互动共生,学校特色发展和校长专业成长是一个互动共生过程。

“办学特色”小组

以山根、山峰、山路、山行为关键词,构筑了“山根有本、山峰有人、上山有路、画山有形”特色学校的南海“山城”。


学员反馈


石门实验中学邹校长在体验未来校长之家APP辅助培育后表示:“活动采用互助分享和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模式,有效调动了大家的积极性,提高了活动的便捷性和现代感,可见未来学校需做出学习方式的变革,学习场景和科技应用需并驾齐驱”。

通过走访学习——

学员们学习到了复兴小学如何将学校特色与陶行知教育思想紧密融合,让特色文化浸润师生的心灵。学习到了谢家湾小学如何让特色发展成为全体师生成长的重要通道。

从学习内容上——

专家授课内容既有思想、有深度,贴切主题又面面俱到,同行间相互琢磨切磋,跨学段接触开阔了大家的视野,让思考教育有效的进行了衔接、融合。

从学习态度上——

在学习期间,学员们共发表8篇美篇微信链接,在未来校长之家APP班级论坛中积极互动,发帖和评论700余条,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培育生活和思想领悟。



落地项目

理论实践 相辅相成


继今年11月南海推进会后,“未来学校研究与实验计划”实验项目工作推进会也在活动中亮相。首次校长培育活动北京站后,实验项目专家组深入到实验区进行了项目调研,深走访、摸需求、解疑难。此次重庆培育活动中,根据学校前期调研时提交的实验项目需求,专程邀请了相关领域专家进行一对一问诊交流。培育活动中,针对《未来学校研究与实验计划》,对未来学校实验区、实验学校、实验项目三大板块进行详细解读,并明确了未来一年的工作计划,让学习内容与学校发展高度融合,让理论指导落到应用实践,深化学习成果,注重效果产出。

针对实验区学校情况,各校以优化提升、引进应用、合作研究三大类别进行实验项目申报,申报项目多达百余项,覆盖了课程建设、测量评价、校园建设等方面。作为未来学校实验区的代表,佛山市南海区各校以务实的精神,利用校长培育项目这一机会,学理论、找资源、求发展,构建有南海特色的未来学校。经过全场百余位校长的讨论提炼,“智能”“创新”“个性”三个词成为南海实验区对于未来学校的关键词。培育活动以让更多的学校有发声渠道、让更多的学校发展有资源支撑,进而稳步推进未来学校研究与实验计划为目标让更多的学校受益。

未来学校实验项目是未来学校研究与实验计划的实践前沿,是各项研究成果应用于实践的重要组成部分,实验项目落地有助于进一步明确未来学校的发展理念、基础框架、资源配置、技术方案和实践路径,对于《未来学校研究与实验计划》的深入推进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此外,此次培育活动还非常注重对于实验区需求的回应,结合前期调研成果,梳理学校情况、整合方案资源、解决实际问题,稳步向前赢未来。

创新向未来!

“未来学校”校长培育2020豪华启航

未来学校建设工作既需要整体的体系设计,包括理论、制度、内容、模式、建筑、装饰、设施设备等,也需要转变教学模式、育儿方式、学习方式,还需要转变师生关系、亲子关系等。教育场域中的所有人都要动起来,而校长是未来教育“生态圈”构建的核心人物。培育未来学校新样态,离不开一批具有未来学校理念、有智慧、有魄力的领军人物。

“未来学校”校长培育2020就是要激活一批有勇气、善合作、有智慧的一线教育者;集结并培育一批具有中国情怀、世界眼光的未来学校领导者和改革者。“未来学校”校长培育2020紧紧围绕教育部学校规划建设发展中心未来学校研究与实验计划设计展开,坚持以赋能学习者、服务人的全面发展为核心使命,以构筑未来学校“校长圈”为发展保障,为学习者全面发展、灵巧学习和终身学习提供条件。

新时期“未来学校”校长培育将提供一站式创新、系统、多元的永不毕业的学习时空,坚持面向未来、问题导向、付诸实践,激发每一位战斗在教育改革第一线校长探索未来学校形态变革的内动力。构建能力本位的成长验证和价值体系,根据未来学校要素构成,提出“6+X”的未来学校校长能力模型,通过18大课程模块,136门线下课程、不断丰富的线上校长MOOC资源以及多样化的辅助活动作为内容支撑,鼓励学员自主动态构建自己的能力图谱。通过线上线下学习、交流互访等多样化的培育形式,赋能一线校长,形成合力;提出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教育改革“中国方案”,推动教育改革向纵深推进。

“未来学校”校长培育2020,将对基础教育阶段各级各类学校的校长进行全方位、高水平、长周期、重实践的培育,帮助他们学习未来学校的最新理念、发展思路、研究成果、教育技术和实践案例等,将他们培育成为未来教育的先行者、研究者、创新者,进而在中国教育改革和未来学校实践中发挥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