廉政信箱:lzxx@csdp.edu.cn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新闻动态 > 中心动态
产教融合这一年:从制度创新到国家战略 | 2019大盘点①

发布时间:2019-12-11                               来源:教育部学校规划建设发展中心

又一年岁末年终。

2019年,恰逢新中国成立70周年。

站在这一重要的历史节点,教育部学校规划建设发展中心始终紧跟国家战略需求和时代发展的步伐,以未来为导向,认真思考教育改革面临的重大问题,不断推动教育创新发展。

今日起,“教育之弦”将推出年终系列报道,带您看一看,我们的这一年。

产教融合这一年:从制度创新到国家战略

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指出,顺应时代潮流,适应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变化,统揽伟大斗争、伟大工程、伟大事业、伟大梦想,不断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新期待,必须在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上下更大功夫。

新的时代背景下,教育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伟大事业宏图中,在国家高质量发展和民族振兴中,在服务区域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中,肩负起了更为光荣而艰巨的使命。教育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不再仅仅是教育系统内部的使命,更是牵一发而动全身,关乎教育、科技、人才、产业各领域,具有基础性、先导性、全局性的战略性设计。

深化产教融合,促进教育链、人才链、产业链、创新链有机衔接,是新时代教育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和民族振兴的战略性路径,也是加强科技创新体制机制建设和全民终身学习教育制度建设的战略性举措。


从制度供给上升为国家战略

产教融合最早出现在国家文件中,是2014年《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随后,产教融合相继被写入“双一流”建设、应用型高校转型等系列政策文件,成为国家优化高等教育供给侧结构、提高教育质量的重要机制。

2017年底,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关于深化产教融合的若干意见》,将产教融合上升为国家教育和人力资源开发的整体制度安排,这标志着产教融合在优化高等教育结构之外,也成为破解人才供需结构性矛盾、优化人口素质结构、激发人才红利的战略路径和制度设计。


为进一步激发行业企业参与产教融合的积极性,今年4月,国家发展改革委、教育部联合印发了《建设产教融合型企业实施办法(试行)》,这标志着产教融合制度正在由供给侧延伸到需求侧,成为企业高质量发展的内生动力与战略设计。

7月24日,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九次会议,审议通过了《国家产教融合建设试点实施方案》,指出深化产教融合,是推动教育优先发展、人才引领发展、产业创新发展的战略性举措。这标志着产教融合已经由人才供需两侧的制度安排,上升为国家高质量发展的战略引擎,成为教育、产业、科技、人才、金融综合性改革的战略举措。


从教育政策到产业政策,从供给改革到需求改革,从制度安排到国家战略,产教融合的演化具有深刻的时代使命与现实意义。

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条现代化,是新时代产业转型升级的使命和发展路径。产教融合是加速汇聚产业转型升级核心要素、加快建设科技和人才引领的现代化产业体系的关键机制。通过以技术进步为主轴的人才培养和科技创新,将重塑产业链、技术链、转化链,价值链,岗位链,培育产业转型升级新动能新业态。

随着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实施,我国经济增长模式逐渐由“学习+规模经济”转轨为“创新+规模经济”。创新的关键是要有创新的人才支撑。创新人才的培养必须以创新实践需求为引领,解决创新问题。这就需要将创新人才的培养置于创新链条,将创新人才的培养与创新成果的转化相结合,以产教融合建立创新发展的动力机制。

随着高等教育由大众化进入普及化,教育供给的扩大加剧了供需两端结构性矛盾。人才培养总体滞后于产业需求,产业创新与教育发展相互掣肘。迫切需要以产教融合打破高等教育、职业教育的封闭式办学格局与人才培养模式,形成高校服务发展、开门办学、开放共建、协同创新的办学模式,提升教育对实体经济和民生福祉的实际贡献度。

科技革命的加速深刻改变了人才需求结构,也重塑了知识和技术创新的逻辑与规则。产教融合是应对新一轮科技革命和技术变革的新机制。通过以技术进步为主轴,一方面以行业企业创新需求为引领,贯通人才培养、科技创新全过程;另一方面以知识创新转化为引领,贯通产业应用、人才供给各系统,重塑了多维、开放、连接、融合的知识和技术创生发展逻辑与机制。

将产教融合制度创新转化为人才引领高质量发展的效能合力

《国家产教融合建设试点实施方案》为推进产教融合综合性改革与制度创新提供了历史机遇。通过以城市为节点、行业为支点、企业为重点的产教融合改革路径机制,将在宏观、中观、微观各层次建立互联互通的创新“吸附场”,把教育和产业体系上的人才、智力、技术、资本、管理等资源要素吸附进来,通过从创新源头到应用开发、规模生产、经营服务的全链条的优势互补,互通互融,形成培育创新人才和创新成果的强大生态。

核心平台建设是产教融合制度创新与效能转化的关键。

《实施方案》共从5个不同层面提出了产教融合核心平台载体的建设——

第一,是产教融合信息服务平台建设。其将成为进入数字化、智能化时代,创新人才培养和成果开发的强大的底层架构,将为人类的学习和创新活动带来向更高阶跃迁的平台基础。

第二,是产教融合园区。其将成为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以人为核心吸附各类创新资源要素,围绕产业转型升级和技术进步,实现各类创新要素的叠加、放大、演化,打造发展的新引擎。

第三,是产教融合集团(联盟)。实体化运营的产教融合集团将形成对资本、技术、知识、人才更为紧密的组织形式,为发挥行业支点建立纽带。

第四,是产教融合重大平台载体建设。其呈现出建设主体多元、功能集成的特征。不管是建在学校、建在企业还是建在政府的公共园区,都能够通过产教融合核心机制,实现基于真实场景的人才培养、继续教育、科技创新、社会服务功能集成。

第五,是建设校企合资合作的实体化机构。特别是提出要围绕生产性实训、技术研发、检验检测关键环节,推动校企依法合资、合作设立实体化机构,实现市场化、专业化运作。其将为产教融合注入新的活力。


产教融合平台载体建设要把握产教融合的核心要义。

具体来说要把握以下5个特征——

以创新需求为引领:要面向经济社会发展的创新实践需求,精准聚焦产教融合平台载体的目标定位,在服务国家战略、产业转型升级和创新发展中创造更大的价值。

建立基于创新源头的创新导向:要基于对产业链的精准细分定位,以问题为导向,实现在局部创新或系统创新、基础创新或应用创新的某一方面突破,着力打造教育创新的动力机制,重塑教育创新的模式。

实现链式贯通:要打通从创新源头到应用转化、规模生产和运营服务的全链条,将人才和科技融入创新产业的全链条,形成系统的设计和可持续发展的机制。

加快由平台化走向创新生态:要建设互联互通的机制,建设基于数字化、智能化时代产教融合特征的创新合作,催化新主体、新业态、新成果,构筑万物创生的创新生态。

推动经济的高质量发展:要瞄准产教融合作为高质量发展新引擎的定位,将各方共同参与培养和开发的创新人才、创新成果转化为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效能合力,并形成稳定的评价导向和机制。


搭建产教融合平台,形成系统化、全链条、专业化服务

为服务国家产教融合战略,教育部学校规划建设发展中心致力于成为产教融合改革的研究、设计与试验影响力中心。

从实践探索类型看,我们主要从学校、企业、园区、创新平台、服务平台5个维度开展了产教融合的探索实验。

立足学校侧——

我们开展了从学科专业集群到学校整体,从职教集团到研究院,从双创空间到大学科技园的全方位探索实践。


基于企业侧——

我们在传统企业改革和新兴企业全新设计做了探索,深化同建行大学、美团大学、商飞大学等战略合作。

面向园区侧——

我们在产业园区、高新技术园区、职教园区和高教园区做了率先的探索与实践,加快构建教育和产业统筹融合发展格局。

深化平台侧——

我们践行数字化、智能化时代产教融合的平台战略,加快政产学研的协同联动与资源共享,建立多维、开放、连接、融合的共生体系,搭建了国家级、省级、区域级各层次、各领域的虚实平台,加快平台的互联互通。


面对未来的挑战,必须超越挑战本身,寻找直指未来的答案。我们将秉承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的初心,立足教育,赋予学习者更多幸福感,为国家创新和技术进步培育更多新动能,持续、深入、高维度的开展产教融合的研究、宣传、实践和协同,提供政策指导宣传、示范群体创建、平台赋能、国际合作、绩效评价的全链条服务体系,加速汇聚全球创新要素,推动教育形态变革。


(通讯员  徐梦阳  李广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