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10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提出推进健康中国建设。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实施健康中国战略。今年6月24日,国务院印发《关于实施健康中国行动的意见》,提出实施中小学健康促进行动等15个专项行动。教育部高度重视中小学健康促进行动,着力增加体育课、课外锻炼和健康教育,减轻中小学生不必要的学业负担,从加强师资、场地、设施、制度等方面,保障实施中小学健康促进行动。
一、中小学健康促进主要进展与成效
(一)优化新时代学校体育美育顶层设计
为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和全国教育大会精神,经深入领会中央精神、全面梳理政策文件、深入开展调查研究、广泛征求各方意见等研制过程,起草了《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体育美育工作的意见》。《意见》总体思路是加强顶层设计,对标对表,从更高站位出发,再认识、再深化、再设计、再推进学校体育美育工作,明确新时代学校体育美育“为什么做”“做什么”“怎么做”。突出问题导向,针对现阶段学校体育美育改革发展存在的师资不够、场地不足、评价不硬等突出问题,找准突破口和落脚点,提出改革举措。注重统筹整合,统筹规划、统筹推进学校体育美育,坚持分类指导、特色发展,增强系统思维,力求政策有突破、举措有创新。《意见》包括总体要求、教学改革、办学条件、评价机制、组织保障等五个部分,在落实中央要求、改进教育教学、加强师资建设、统筹整合资源、推进评价改革等五个方面实现了创新和突破。
(二)强化体育课和课外锻炼
1.深化学校体育教学改革。聚焦“教会、勤练、常赛”,完善学校体育“健康知识+基本运动技能+专项运动技能”教学模式,推动各地培育和发展“一校一品”“一校多品”体育教学特色,深入推进校园足球、篮球、排球、网球、田径、游泳、武术、体操、冰雪运动、机器人运动等项目改革,全面落实健康中国行动中规定的学生每天校内一小时、校外一小时体育活动时间,帮助学生通过体育锻炼“享受乐趣、增强体质、健全人格、锤炼意志”。
2.健全学校体育竞赛体系。建立“校内竞赛—校级联赛—选拔性竞赛”为一体的小学、初中、高中、大学竞赛体系,构建县(区)、地(市)、省、国家四级学校体育竞赛制度。加强教体融合,建设优秀运动竞技人才训练营,探索校园体育与青少年俱乐部共同开展联赛,与专业化青少年竞赛体系有机衔接、深度融合,积极参与国际运动交流合作与赛事。在全国遴选建设校园篮球特色学校5862所、校园网球特色学校285所。学校体育促进德育、智育、美育、劳动教育发展和增强学生体质、提高运动技能、塑造健全人格等综合效益明显提升。
3.加快推进冰雪运动进校园。2019年5月,教育部等四部门印发《关于加快推进全国青少年冰雪运动进校园的指导意见》,加快发展青少年冰雪运动,丰富学校体育内容,提升青少年学生体质健康水平。扶持特色,带动校园冰雪运动普及发展,积极开展冰雪项目教学,加强冰雪运动教学指导,丰富课外冰雪项目体育活动,加强校园冰雪课余训练和竞赛体系建设,切实加强冰雪师资队伍建设,加大青少年冰雪运动场地建设和经费投入,统筹冰雪进校园资源,切实加强青少年冰雪运动安全教育,推进人才培养体系改革。在全国遴选建设冰雪运动特色学校1036所、冬季奥林匹克教育示范学校611所。将于2019年底举办全国冰雪运动进校园系列竞赛活动。
4.完善学校体育评价机制。(1)深化初中学业水平考试内容改革。探索基于初中学业水平考试成绩结合综合素质评价的招录模式,加快扭转“唯分数”倾向。积极探索把学生参加体育活动情况、学生体质健康状况和运动技能等级,纳入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全面推进学校体育改革发展。2019年6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关于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义务教育质量的意见》要求“严格执行学生体质健康合格标准,健全国家监测制度。除体育免修学生外,未达体质健康合格标准的,不得发放毕业证书。将体育科目纳入高中阶段学校考试招生录取计分科目”。
(2)推进高校自主招生考试制度改革。2018年底,教育部印发《关于做好2019年高校自主招生工作的通知》,明确提出“要在校考中增设体育科目测试,测试项目由高校根据中学教学实际自主确定,测试结果作为录取的重要参考”。近90所自主招生高校制定了体育科目测试方案并组织开展测试,努力扭转不科学的教育评价导向。例如清华大学体测获得优秀者加5分,厦门大学体测获得优秀者加3分,起到了良好的示范和引领作用。
(3)实施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抽测复核。青少年形态发育水平继续提高,肺活量指标稳步上升,力量和耐力素质指标稳中向好。抽测复核结果显示,2018年全国学生体质达标测试合格率为91.91%,优良率为30.57%。2016—2018年,全国学生体质健康状况总体呈现“逐步提升”趋势,不及格率由12.0%下降至8.09%,下降了3.91个百分点;良好率由21.9%上升至24.37%,上升了2.47个百分点;优秀率由4.6%上升至6.2%,上升了1.6个百分点。小学和初中学生达标良好率和优秀率呈现逐年增加趋势。增强体质、提高运动技能、塑造健全人格等综合效益明显提升。
5.发挥高校示范引领作用。2017年7月,教育部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普通高校高水平运动队建设的实施意见》,充分发挥高水平运动队在强化学校体育改革发展中的“龙头”作用,优化项目布局,规范高校高水平运动队招生,大力普及高水平运动项目,积极推进竞赛改革,全面加强高校高水平运动队建设。全国287所高校招收高水平运动队,建设布局不断优化,管理水平不断提升,“龙头”引领作用日益明显,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全面发展。发挥深化本科教育教学改革示范作用。2019年9月,教育部印发《关于深化本科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意见》,提出“加强学生体育课程考核,不能达到《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合格要求者不能毕业。”
6.严格执行学校运动场地建设新国标。教育部印发的《关于加强中小学合成材料面层运动场地建设管理的通知》要求,2018年11月1日以后交付使用的中小学合成材料面层运动场地必须执行新国标,健全长效监管机制,落实政府有关部门、学校作为采购者、监督者、使用者的主体责任。调研显示,各地按照新国标检测验收中小学合成材料面层运动场地达70%以上,其余按照高于新国标的地方标准或团体标准检验、验收。
7.师资、场馆设施条件改善明显。2015年以来,学校体育美育教师、场馆设施条件有了较大改善。中小学体育与健康课教师人数由2015年的565,638人,增加到2018年的653,055人,增加了87,417人;中小学美育教师从2015年的663,800人,增加到2018年的787,752人,增加了123,952人。中小学校体育馆面积从2015年的31,783,579.92平方米,增加到2018年的43,550,562.32平方米,增加了11,766,984.40平方米;运动场地面积从2015年的1,332,894,578.55平方米,增加到2018年的1,473,926,827.09平方米,增加了141,032,248.54平方米。中小学校体育运动场(馆)面积达标学校比率从2015年的68.6%增长到2018年的89.6%,增加了21个百分点;体育器械配备达标比率从2015年的72.9%增长到2018年的94.6%,增加了21.7个百分点;音乐器材配备达标比率从2015年的71.8%增长到2018年的94.2%,增加了22.4个百分点;美术器材配备达标比率从2015年的71.6%增长到2018年的94%,增加了22.4个百分点。
(三)校园足球开启2.0新时代
1.取得阶段性进展和显著成效。2015年6月,教育部等六部门印发《关于加快发展青少年校园足球的实施意见》,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工作坚持“教学是基础,竞赛是关键,体制机制是保障,育人是根本”的发展思路,凝炼出“踢出快乐,拼出精彩”的校园足球精神,青少年校园足球推广布局工作进展顺利,教学训练和竞赛选拔体系不断完善,师资、场地、科研和经费等保障条件建设稳步推进,建成足球特色幼儿园3572所、校园足球特色学校27059所、试点县(区)160个、“满天星”训练营80个、改革试验区38个、招收高水平足球队高校181所。五年来,1255万人次参加四级联赛,3万人次参加全国夏(冬)令营,认定1328名全国最佳阵容队员,认定13888名中小学生国家足球运动员等级。培训教师35万人次。新建、改扩建32432块校园足球场地。1700余名教练员和347名学生赴国外培训和比赛。
2.示范引领作用充分发挥。深化教体融合,深入推进推广、教学训练、竞赛、样板、荣誉、一体化推进、科研、宣传引导等“八大体系”建设,着力推广普及,加强教学训练竞赛,打通升学通道,强化师资培训,推动场地建设,深化国际交流,持续宣传推进。校园足球试点示范逐见成效,有益经验和模式逐渐推广到校园篮球、排球、网球、冰雪运动、武术、游泳、机器人运动等项目上,教学体系不断健全,学校体育教学改革全面推进,成为推动教育改革发展的重要力量。
3.加强战略谋划和顶层设计。落实《中国足球改革发展总体方案》,推进教体融合,持续推动校园足球均衡而有特色、公平而有质量,努力走出一条中国特色校园足球改革发展新路,让“校园足球力量”成为中国足球振兴的基石。全国校足办正在研制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八大体系”行动计划,这是校园足球2.0时代的具体行动指南。精心布局、夯实校园足球推广体系,力求让“普及”成为基石,推动地区、城乡和男女青少年校园足球优质均衡发展。全面发力、健全校园足球教学体系。示范引领、打造校园足球“满天星”训练营样板体系。严格管理、做强校园足球竞赛体系。坚持“教会、勤练、常赛”,做好师资、场地等条件保障,加快推进中国特色青少年足球后备人才培养体系建设。精诚合作、合力形成校园足球融合体系。激励创新、构建校园足球荣誉体系。建立教育、体育和社会相互衔接的人才输送渠道,进一步调动地方政府、学校、学生、家长、企事业单位及社会各界参与、重视、支持校园足球的积极性。各学段优秀校园足球运动员升学政策更加完善,拓宽校园足球学生运动员进入国家足球后备人才梯队、国内外职业足球俱乐部通道。攻坚克难、搭建校园足球科研体系。强化学科交叉融合,围绕重点环节和关键领域,形成一批专业功底扎实、学术水平高、咨询能力强的青少年校园足球专家团队。围绕青少年足球发展的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持续开展研究,努力推动研究成果转化应用。树立导向、完善校园足球舆论宣传引导体系。建立层级分明、职责清晰的全媒体宣传矩阵,增强信息发布的权威性和及时性,主动回应社会各方面对校园足球的关切,传播校园足球好声音,讲述校园足球好故事。
(四)推进中小学生减负
1.把握减负定位。减负是减去强化应试、机械刷题、校外超前超标培训等不合理负担,进一步提高学校教学质量,增加德育、体育、美育和劳动实践,着力激发培养学生兴趣,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2018年12月,教育部等九部门印发《中小学生减负措施》(减负三十条),构建了内外联动、协同推进的立体“减负”体系。各地进一步强化政府、学校、校外培训机构、家庭等各方责任,切实减轻违背教育教学规律、有损中小学生身心健康的过重学业负担,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2.督促出台方案。指导各地加快制定减负实施方案,大部分省份出台了方案,明确了减负目标和任务,压实了部门职责。教育部给各省级人民政府写信,指出各地在减负方面需要政府支持的工作,推动省级人民政府重视。
3.深化教学改革。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关于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义务教育质量的意见》,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新时代推进普通高中育人方式改革的指导意见》。教育部召开了全国基础教育工作会议,组织了基础教育重大改革培训班,启动了基础教育国家级优秀教学成果推广应用计划。
4.开展课后服务。全国20余个省会城市、直辖市和计划单列市印发了做好中小学生课后服务工作的具体实施意见。北京、天津、济南、青岛、沈阳、长春、武汉等城市基本实现城区小学课后服务全覆盖。4个直辖市、5个计划单列市、10个副省级省会城市和福州、南昌、郑州、长沙、贵阳等近七成小学开展课后服务。
5.规范校外培训。开展校外培训机构专项治理“回头看”,再次全面摸排,及时发现解决问题。组织7个调研组赴10省份开展实地调研,督促常抓不懈,巩固治理成果。教育部等六部门印发了《关于规范校外线上培训的实施意见》,实行线上机构备案审查制度,全面排查整改,线上线下同步管理。
6.家校协同减负。开展“家校协同,让孩子健康成长”全国家庭教育主题宣传活动,广泛深入宣传家庭教育科学理念和知识。编制家庭教育家长、学校指导手册,引导家长树立科学育儿观,理性帮助孩子设定人生目标,家校协同减轻学生过重课外负担。
(五)狠抓近视防控和校园食品安全
1.近视防控取得重要进展。教育部牵头落实《综合防控儿童青少年近视实施方案》。建立全国综合防控儿童青少年近视工作联席会议机制。一年来,陈宝生部长出席贯彻落实《实施方案》专题座谈会、全国综合防控儿童青少年近视视频会议、联席会议机制第一次会议,多次部署推进近视防控。联合卫生健康委与各省(区、市)人民政府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签订近视防控工作责任书。将视力作为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抽测复核重点项目,核定各省份2018年近视率。组建全国综合防控儿童青少年近视专家宣讲团并举办集体备课,开展300多场次宣讲,覆盖学生和家长2000万人次。持续开展“师生健康中国健康”主题健康教育,通过专题网页、公益广告、短视频、动漫、微课等方式,加强近视防控宣传教育。113个近视防控改革试验区和试点县(市、区)推进改革试验。以近视防控工作责任书为依据,研制近视防控评议考核办法,细化评议考核。指导31个省(区、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出台近视防控方案。
2.深入推进校园食品安全专项整治。贯彻党中央和中央纪委国家监委部署,推进校园食品安全专项整治,部长专题办公会专题研究部署校园食品安全专项整治,教育部主题教育领导小组印发整治方案,成立领导小组。印发2019年秋季学校食品安全风险隐患排查工作通知,加强监督检查,推进“明厨亮灶”。印发整治食品安全问题联合行动通知并召开电视电话会议强化部署。召开校园食品安全守护行动工作推进会。赴北京、辽宁、内蒙古等3省份实地调研学校集体用餐配送单位、学校和幼儿园食堂。赴河北省开展整治食品安全问题联合行动督导。
(六)学校国防教育和学生军事训练工作稳步推进
1.印发普通高等学校军事课教学大纲和建设标准。针对学生军训工作中存在的师资力量短缺、部队派兵困难等问题,会同中央军委国防动员部印发《普通高等学校军事课教学大纲》《普通高等学校军事课建设标准》。研制《大中小学国防教育工作规定》,增强青少年学生综合国防素养。
2.成功举办中俄少年军校互访交流和第六届全国学生军事训练营。落实“依托地方优质特色中学建设少年军校和生源基地,提高优秀士兵提干,青年学生党员在军官来源中所占比重”的决定和加强中俄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推进两国青少年学习交流,举办中俄少年军校互访交流和第六届全国学生军事训练营。
3.遴选国防教育典型案例。推荐遴选北京大学、天津大学等30个学校国防教育典型案例,推动学校国防教育工作创新发展。会同中央军委训练管理部、国防动员部等建立学生军事营地育人长效机制。
二、下一步重点安排
(一)打牢制度体系。印发、宣传贯彻《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体育美育工作的意见》《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八大体系”建设行动计划》。
(二)实施“整体行动”。学校卫生与健康教育工作一头连着党中央、国务院,一头连着千家万户,是关系广大人民群众美好生活新期待的“民心工程”,是实现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基础工程”,是建设文明社会、养成文明习惯的“文明工程”。 以学校环境卫生和食品安全为重点,实施涵盖学校食堂、宿舍、教室、操场、厕所等校园重要学习生活场所,整体提升学校卫生与健康教育工作质量和水平的“整体行动”。
(三)举办启动仪式。将于12月在江西省赣州市于都县举办健康中国行动中小学健康促进专项行动全国启动仪式,进一步明确中小学健康促进行动重点任务和推进方向。
(四)持续推进健康教育。研制《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卫生与健康教育工作的意见》和大中小幼一体化健康教育大纲。持续推进近视防控、校园食品安全整治、“师生健康中国健康”主题健康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