廉政信箱:lzxx@csdp.edu.cn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新闻动态 > 中心动态
研究型、数字化和开放文明的现代化图书馆丨清华大学

发布时间:2018-12-12                               来源:教育部学校规划建设发展中心

作为我国最高学府,清华大学成为一年四季如织游人膜拜之地,独有的建筑风格惹得众人流连驻足,耽搁不想返。今天咱们一起“逛逛”自有一番风情的清华图书馆。

教育部学校规划建设发展中心聚焦教育改革创新发展和人的全面发展等重大教育问题。由该中心遴选部分硏究和实践成果形成的《新时代高校优秀图书馆建筑图集》中,清华大学图书馆扩建项目,提供了延续校园历史文脉,满足当代教学与学科发展的建筑范例。

研究型、数字化和开放文明的现代化图书馆

清华大学图书馆被国务院批准为首批国家重点古籍保护单位,目标是建成研究型、数字化和开放文明的现代化图书馆。

本项目为清华图书馆扩建项目,位于清华大学校园核心区,属于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区域范围内,本设计提供了延续校园历史文脉,满足当代教学与学科发展的建筑范例。新馆舍在功能上补充了图书馆建筑群大开间阅览室的不足,增加了展厅、咖啡厅、开放书店、小组讨论空间、古籍修复区等新的功能。

自建成开放以来,这里已成为最受清华师生喜欢的图书馆和社交场所,形成了一个典雅宁静有较浓厚文化学术气氛而富有生气的读书环境。

设计理念

积极传承校园传统空间特征,尊重校园总体风貌环境

本项目位于清华大学传统中轴线北端,是对清华图书馆建筑群的扩建。项目秉承关肇邺“得体”建筑设计思想,延续对既有环境与前人设计的尊重,成功续写了清华大学图书馆建筑群的文脉,通过严格控制建筑体量与高度,避免了本期扩建馆舍的高大建筑体量对一、二期图书馆建筑,以及清华大学校园历史建筑群所可能产生压力。

延续校园历史文脉的同时,充分表达建筑的当代性

建筑形体处理采用上部逐层内收的构成手法,在中、远尺度上与紧邻的图书馆一、二期建筑建立起视觉对话关系。三四期建设相距 25 年,设计体现时代特征。其中四期建筑基于上部逐层内收的形体处理,在平面组织上发展出内、外两层的空间嵌套关系。形体与平面的设计逻辑,被真实地表现在建筑立面上:在最外沿 3 层高的通透表皮之内,包裹着 4 层高的具有实体感的红砖构架墙体,保持了分隔与渗透的平衡。在追求与既有馆舍相协调的前提下,清晰而明确地表达出当代特色。

回应新时代图书馆发展趋势,满足复合功能需求

本项目与原图书馆内外联通,形成有机的整体。设计充分体现了当代高校图书馆发展的趋势,在不同标高层设置若干贯通数层的公共空间,串联起整个室内外空间流线。由收进的四层外墙向下延伸,形成了 1-3 层平面中内、外层空间之间的分隔界面,内外两层之间通过墙体上的开洞实现相互流通。在被该墙体所包裹的内层空间中,布置了学术型图书馆常见的藏阅一体阅览空间;而在该墙体与气候边界外墙之间的外层空间中,设计了交通空间、休闲阅览等公共性更强的功能,与外部景观形成更强的互动性。

(清华大学建筑学院/清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