廉政信箱:lzxx@csdp.edu.cn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新闻动态 > 中心动态
陈锋:坚持以大平台+战略推动产教融合指数级发展

发布时间:2018-10-24                               来源:教育部学校规划建设发展中心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指出,要提升教育服务经济社会发展能力,调整优化高校区域布局、学科结构、专业设置,建立健全学科专业动态调整机制,加快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推进产学研协同创新,积极投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着重培养创新型、复合型、应用型人才。

教育部学校规划建设发展中心积极服务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先行先试,在持续的理论创新与落地实践中不断完善产教融合业务架构,做优做强产教融合业务集群,以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提升教育服务经济社会发展能力为目标,积极参与实施国家“十三五”产教融合发展工程,深化实施产教融合系列工程项目,大力推进“智慧学习工场”创新实验,在实践中概括理论、集成经验,将大会精神升华到教育规律层面,转化为中心事业发展的强大动力。


三年来,教育部学校规划建设发展中心首先开局的产教融合业务取得迅猛发展,我们和合作伙伴一起共同创造的模式和经验为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关于深化产教融合的若干意见》提供了坚实的实践支撑,为产教融合创新发展开辟了宽广道路,为高等教育和职业教育的改革创新不断地提供新经验,为国家急需的战略产业领域培养了大批新型人才。

在现有基础上,推动产教融合深化发展和加速增长,朝着创建新型创新生态系统的既定目标前进,需要我们继续创新思路,推动大平台+战略向纵深发展。

深化对大平台+战略的认识

在产教融合、科教融合不断深化和新科技革命影响快速渗透的背景下,中心产教融合项目的核心竞争力越来越体现在虚实相融的集成化大平台建设上,这已经成为下一步发展的关键性战略问题。要紧紧抓住当前发展趋势,瞄准产业链、创新链目标,这之中开放化、集成化是关键,数字化、智能化是基础。

实体平台的建设:

• 一是以基地项目为基础,推动领先企业、项目学校和地方政府、本地行业企业、其他院校、科研机构、园区和社区共同建设开放化、集成化的创新平台,并在此基础上,积极推动相关项目连接整合,建设以智慧学习工场为核心特征的超级平台。

• 二是在基地创新平台联结整合的基础之上,构建由行业领先企业、产业链相关企业、行业部委、高层次科研机构、国际合作伙伴等共同参与建设的行业领先的创新生态系统。

虚拟平台的建设:

主要通过互联网、云平台、人工智能、大数据、区块链等技术建设数字化、集成化全要素场景和开放化、互动化平台。虚拟平台既依托实体平台、连接实体平台、服务实体平台、发展实体平台、创新实体平台,又要突破实体平台在时空维度上的约束,在整个知识信息网络中更充分聚集资源,为更广泛的服务领域赋能。

大平台+就是通过大平台战略实现赋能维度、能力与能量的跃升。


加快建设数字化、智能化的核心引擎

数字化、智能化是整个社会经济和教育事业的发展趋势,也是企业、学校和科研机构的发展趋势。数字化和智能化不仅是大平台的基础设施和核心竞争力,也是大平台创新发展的新动能,更是学校形态变革的重要标志之一。

要通过产教融合基地平台和智慧学习工场的数字化和智能化引擎引领、推动整个学校的推革大平台创新发展的新动能,也势。数字化和智能化不仅构成了大站台数字化、智能化核心引擎建设,进而引领学校功能结构、组成结构的深刻变革。

要将大平台的虚拟平台按照整个系统的数字化、智能化引擎的要求来进行规划,以此为核心推动整个产教融合平台加快突破要素资源和物理边界的约束,加快向创新生态系统演化,为基地平台和学校的数字化、智能化引擎建设赋能。

数字化、智能化的核心引擎是智慧学习工场的本质特征,智慧学习工场实验要牢牢抓住引擎开发这一核心,通过各个层面的引擎协同工作和功能叠加,推动智慧学习工场加速发展。

在引擎建设的过程中,必须高度重视大数据这一未来教育的核心资源,完善数据获得、汇集、整合、分析、应用、分发的机制,开展算法研究的合作、协同。


以开放精神汇聚资源,构建全新的强大供应链体系

大平台发展的核心机制是开放。

平台牵头公司要加快建立开放机制,以完善创新链为目标,以虚拟平台为核心载体,推动科研机构、行业、企业和专家学者加入平台建设,推动天使基金、风险投资基金和产业投资基金加入平台建设,推动各层次的高等学校、职业院校、培训机构、企业大学和境外教育机构加入平台建设。

基地学校要在大平台的支持之下,强化行业和本地化连接,推动行业内或区域内的政府部门、产业园区、科研机构、中小企业和社区加入平台建设;支持工程师、教师、学生和其他人员以各种团队组合开展创新创业。

要在每一个层面以开放精神冲破传统教育封闭自足的供应体系,支持专业化的机构和团队为大平台建设提供知识、信息、数据、课程、教师、技术、产品和服务,建设开放多元竞争合作的供应链体系。


坚持共建共享发展模式,完善创造价值、分享价值机制

共建共享是大平台发展的基本模式和基础性的价值机制。

衡量大平台发展的成败和价值,在于是否能够通过平台建设形成创新发展的强大动能,从而为经济社会、学习者和所有参与方创造更大的价值。平台的建设者,无论是企业、学校和个人,都不是简单的交换、交易关系,而是通过互补、合作、协同、融汇、整合、进化以及创生等方式,加快知识、信息、数据的流通,加快文化、知识和技能的积累,提高生产和服务的能力。只有充分发挥所有的平台建设者、参与者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大平台才能形成自我演化的机制,才能加快向创新生态系统的发展。

平台建设的牵头企业、基地高校应当不断探索以知识产权和人力资源服务为核心的共建、共享、合作、协同、定价、交易和创业机制,加快推动协同育人、协同创新、协同开发、协同服务的平台建设,不断引领大平台的结构性变革。


以大平台+加快拓展服务领域和范围,持续创新经营模式

大平台+的赋能模式,是打破原有的发展边界和维度,进入更加广阔的发展的天地,形成能量更加聚焦、形式更加多样、主体更加多元、演化更加迅捷的大平台+服务和经营模式。

• 要通过大平台+拓展基地学校,以大平台的资源为基地学校赋能;

• 通过虚拟平台加快突破原有平台疆界,促进多样化用户规模快速增长,强化快速度、数字化、灵活性和多样化的赋能形式;

• 通过大平台形成专业化服务能力,使每一条专业化服务线成为相对独立的产品和解决方案,向有多样化需求的学校、其他教育机构、企业、社区和个体赋能;

• 通过大平台资源向端口聚焦的优势,形成开展大型科技创新项目、大型工程项目、行业整体解决方案、产业园区、特色小镇服务的能力;

• 通过完善大平台本身的服务链,进一步贯通人才培养、继续教育、创新转化、创业孵化、就业服务等整个体系。

大平台+意味着要有新的战略思维,在下一阶段发展中推动主体的主动能、结构演化动能、维度跃迁动能、创新驱动动能形成动力协同,形成累积性增长、平台化扩张、DNA式复制、高维度突破叠加的增长模式。牵头企业应当持续创新经营战略、经营思路、经营模式,提升思维境界和管理能力。


推动学校建立基于大平台发展模式,破解跨越式发展瓶颈约束

学校开展产教融合,核心目标定位不是通过几个校企合作项目解决技术、师资、课程、科研能力的不足,也不能简单停留在通过产教融合机制引领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对学校而言,根本的战略意义在于以加入国家级的产教融合平台作为全新的平台、全新的起点,更快地摆脱学校所处的地域、环境、层次对学校发展需要的信息、资源、人才和项目的约束,加快缩短知识、技术、经验积累的路径。

基于大平台的发展模式,要求学校有更加广阔的发展视野,更加灵活的发展机制,具备开放众筹、共建共享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学会利用和经营大平台的资源,探索吸引平台资源向本地化端口聚集的机制,推动大平台+人才培养、大平台+科学研究、大平台+社会服务、大平台+创新创业、大平台+智库等发展形态。

先期加入平台的学校应当充分发挥共建共享的先发优势,强化对平台建设的贡献力和平台资源的利用率,后期加入平台的学校要从一开始就树立大平台+的发展理念实现后来居上。

中心自产教融合工作启动以来,正是由于坚持持续创新才有持续发展。但各个平台的发展仍然存在不平衡的现象,这里有战略设计问题,有团队执行问题,有开放协同问题。

中心承担着国家产教融合创新实验的重大使命,各个产教融合平台要有国家队的目标、责任,要有创新开拓的担当、勇气,要有开放协同的气度、胸怀。特别是中心正着力推动智慧学习工场实验,是实现产教融合更大的应用场景和教育供应链体系的革命性变革,更需要所有团队向着未来的目标团结奋斗。

让我们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引,以我们的创新实践,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做出我们应有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