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提高中国高等教育质量水平及国际影响力,需要培养具有国际视野和国际水准的优秀本土人才,提升高校服务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能力。
9月6日,“重庆第二师范学院与英国中央兰开夏大学”中英产教融合+高水平应用型高校建设项目启动仪式在重庆第二师范学院南山校区举行,重庆第二师范学院杜惠平校长、张辉书记,中央兰开夏大学商学院Dharma Kovvuri院长,东方宇新执行总裁侯钢,重庆市教委国际处副处长陈炳君,全国工商联秘书长王策先生,以及项目所有师生出席活动。
首批项目新生入校
教育部学校规划建设发展中心于2017年5月开始实施中英产教融合+高水平应用型高校建设项目。该项目以“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为核心机制,推动一批中国高校与英国高水平应用型高校深度交流与合作,大力引进英国优质课程体系、双创教育体系、产教融合机制及企业资源等创新要素,培养具有国际视野和国际水准的优秀本土人才,提升高校服务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能力,提高中国高等教育质量水平及国际影响力。
经过一年的努力,中英产教融合+高水平应用型高校建设项目在重庆第二师范学院迎来了首批新生。
重庆第二师范学院杜惠平校长表示,在国际化已成为全球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共同抉择的今天,实施中英高水平项目是为顺应高等教育时代发展做出的战略选择,也是拓展国际化办学路径迈出的重要步伐。
学校对项目寄予厚望,将以“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为核心机制,引进英国优质课程体系、双创教育体系及企业资源,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完善人才培养机制,促进学科结构与社会需求更加契合。学校也将全力为项目的顺利推进提供支持与保障。
英国中央兰开夏大学商学院Dharma Kovvuri院长从国际化办学特点、世界级影响力的科研水平等方面介绍了中央兰开夏大学近年来在国际化工作及办学方面取得的成就,并强调建立中英高水平合作项目的初衷,是通过一个新型的教育系统为这个新的时代培养人才。中英高水平项目是两校合作伙伴关系的重要起点,希望未来双方在两校师生交流互访、合作研究、联合培养等方面进一步深入开展。
中外院校“联手”,特色专业精准对接
重庆第二师范学院抓住中英高水平应用型建设项目契机,与英国中央兰开夏大学在商务经济学、物流管理、旅游管理、酒店管理、会展经济与管理专业全面开展合作,两所院校在旅游管理和经济管理方向都独具特色。
重庆第二师范学院校经济与工商管理学院开办有商务经济学、物流管理、电子商务、经济与金融4个本科专业,正积极申报税收学、财务管理、经济统计学等新专业。
该校旅游管理专业于2013年被市教委批准为重庆巿“特色专业”。旅游与服务管理学院构建起了基于校企合作“三段五环一体化”的实践教学体系,建有目前重庆市最先进的3D环幕导游微格实训室,与重庆喜来登酒店、重庆凯宾斯基酒店、重庆世纪金源大饭店、海航旅业集团、重庆中旅集团等近50家现代服务型企业签订了校企合作协议。
中央兰开夏大学是一所涵盖多学科的综合性大学,强势专业主要集中于社会科学和文化创意产业领域,其在国际商务交流专业具备丰富的理论经验和雄厚的教学资金。
该校管理学院酒店管理、休闲、娱乐以及旅游专业连续10年泰晤士排名全英前五,教学科研质量稳定。学院还为学生提供全球包括迪士尼、四五星连锁酒店等实习机会。黑色旅游学是兰开夏旅游管理方向的特色研究领域。2012年,学校成立黑色旅游研究机构,为旅游与会展管理专业的学生提供实地考察克拉科夫和奥斯维辛集中营等地的机会,同时通过研究来揭示消费、遗迹和旅游体验之间的关系,从心理学、哲学和人类学的角度分析人们参加黑色旅游的心理动机和黑色旅游对游客的意义,从经济层面上探讨黑色旅游的生产和消费。
重庆师范学院与中央兰开夏大学在特色专业领域进行精准对接,合作共建有竞争力的学科专业集群,深化产教融合,发挥校企合作和国际交流的作用,联合培养符合重庆产业结构要求的具有国际水平的高级应用型技术人才,服务于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提升企业在国内、国际的竞争力。
项目持续演化升级,迈向“大平台+”
中英产教融合+高水平应用型高校建设项目自发布以来得到了学校的积极响应,目前共有12所学校纳入首批合作试点院校。在教育部学校规划建设发展中心“一体两翼”国际教育创新合作的架构下,中英产教融合+高水平应用型高校建设项目坚持“平台对平台,学校+企业”的核心模式,不断向“大平台+”演化升级。
2017年9月,中心与爱尔兰高等技术协会(THEA)签署合作备忘录,随后项目升级为中英、中爱产教融合+高水平应用型高校建设项目;
2018年5月,在英国约克公爵安德鲁王子和贵州省副省长卢雍政的见证下,英国哈德斯菲尔德大学校长鲍勃克莱恩与贵州大学校长宋宝安签署校际合作协议,推动中英产教融合+高水平应用型高校建设项目深入开展。
2018年7月,在中国教育部部长陈宝生与新西兰教育部部长克里斯.希普金斯的见证下,教育部学校规划建设发展中心与新西兰政府间伙伴关系办公室签署了《关于促进产教融合创新发展合作的安排》,项目进一步升级为中欧、中澳、中新产教融合+高水平应用型高校建设项目,并开放常态化在线申报。
(通讯员 胡雪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