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教融合已成为高等教育改革的“热词”。
近日,教育部学校规划建设发展中心《创新机制,搭建新时代产教融合大平台》入选2018年度教育部直属机关“优秀创新工作案例”。案例来源于第五届产教融合发展战略国际论坛。
本次入选不仅是对论坛组织实施工作的鼓励,也是对教育部学校规划建设发展中心贯彻落实十九大精神书写教育“奋进之笔”的肯定,对于继续办好论坛、构筑长效机制是一次有力的推动。
时代呼唤:产教融合发展战略国际论坛应运而生
过去,一个村里可能好几年才出一个大学生;现在,高等教育入学率42.7%,意味着每两三个适龄人口中就有一位大学生。过去我们是科技领域的求学者,现在我们要唱科技创新的主旋律。中国的发展在呼唤创新,美好的生活在呼唤创新,教育的改革在呼唤创新。
创新驱动的核心在哪里?在科技和人才。创新的源头在哪里?在教育。创新的目标在哪里?在产业升级,在美好生活。创新的路径在哪里?产教融合。
产教融合作为一种制度安排,贯通了创新驱动发展中的核心要素资源,打通了从基础研究、到科技创新再到产业化应用的“三级跳”,形成以价值链为核心的“产业链-创新链-教育链-人才链”的“四链贯通”,是培养创新型人才的核心机制。
在经济供给侧改革的背景下,在全球科技革命加速和国家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背景下,在“一带一路”倡议背景下,中国高等教育进入历史转折点、担负着历史性新使命、迎来历史性新机遇。在这个背景下,产教融合发展战略国际论坛应运而生。
论坛产教融合发展战略国际论坛(International Forum on Industry & Education, IFIE) 是一个专题性、公益性论坛,由教育部、河南省人民政府作为支持单位,在教育部发展规划司指导下,由学校规划建设发展中心、应用技术大学(学院)联盟主办,于2014年春季创设,目前已举办五届,被誉为中国教育界的“达沃斯”。
2014年首届论坛以“建设中国特色应用技术大学”为主题,所达成的“驻马店共识”,成为指导我国高等教育改革和地方本科高校转型发展的纲领性文件,吹响了教育结构性改革的号角。
2015年第二届论坛主题为“拥抱变革、创造价值——应用技术大学的使命与挑战”,进一步深化转型发展共识,国际化特色凸显。
2016年第三届论坛主题为“向‘互联网+’与智能制造进军”,主动聚焦国家重大发展战略,对于推动学校与政府、组织、企业的融合发展、融入全球价值链,具有重要战略引领意义。
2017年第四届论坛主题为“跨界•融合—战略性新兴产业崛起与人才培养机制改革”,聚焦落实国家教育“十三五”规划,突出教育结构性改革主线,强化总结经验、示范引领,更好服务国家创新驱动战略与战略性新兴产业崛起。
论坛不断凝聚和深化共识,不断汇聚创新要素推动教育形态变革,不断增强服务国家战略的能力。经过5年努力,地方高校转型的轮廓和宏阔前景,逐渐浮出水面。应用型转型必将成为中国高等教育发展史上伟大的一笔!
扎根中国大地办大学:新时代的全新进军
2017年10月1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宣示“经过长期努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这是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新时代,中国开启了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新征程。新征程,产教融合要有新作为。
2017年12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深化产教融合的若干意见》(以下简称《意见》)。这是有里程碑意义的事件,标志着产教融合上升为国家教育改革和人才开发的整体制度安排,开启了中国高等教育改革的新阶段!
教育部学校规划建设发展中心主任陈锋讲到 “2018年是贯彻十九大精神的开局之年,也是《关于深化产教融合的若干意见》出台后,产教融合从创新实践向制度供给落地的关键之年。在这个特殊的时间节点,举办第五届产教融合发展战略国际论坛,是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落实党的十九大关于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深化产教融合的战略部署,也是加快建设中国特色高水平应用型大学的重要举措。”
2018年2月5日下午,经论坛组委会会商,第五届论坛主题确定为:扎根中国大地办大学——新时代产教融合新作为。三个月后,习近平总书记于5月2日在北大师生座谈会上再一次提出“扎根中国大地办大学”。可以说,第五届论坛又一次敏锐地把住了发展脉搏,是对十九大精神的自觉贯彻,对教育“四个服务”的自觉实践,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积极响应!第五届论坛注定又是一场思想激荡的教育盛会!
“新、高、实”:创新设计,贯通天地
第五届论坛设计之初就提出了新、高、实的要求。设计上突出“四大亮点”,锁定“五大板块”。
四大亮点,就是突出扎根中国大地的根本遵循,突出服务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战略方向,突出服务国家创新驱动发展的长效机制,突出服务乡村振兴战略的着力点。
在板块设计上,
• 一是总结近年来高校深度转型发展的成果,展示中国高等教育的历史性变革和历史性成就;
• 二是开启建设教育强国新征程的新方略,发布现代农业智慧学习工场建设方案(乡村振兴学院);
• 三是研究发布地方高校服务特色小镇建设的人才供应整体方案;
• 四是把握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技术为乡村振兴提供的历史性机遇;
• 五是充分吸收借鉴高校与区域融合发展的国际经验,特别是高校在服务国家结构调整和重大发展战略中的国际经验。
发布论坛通知后,引起社会各界广泛关注,来自国内外的政要、高校、行业企业代表以及专家学者热烈响应。来自13个国家的20个政府机构、245所高校、120家知名企业、22家科研院所及24个社会组织机构的负责人、校长和代表等共780余人参加了会议。
从国际视野探求产教融合“中国方案”。德国大学与区域融合50年变迁与发展,国际高校与区域融合发展多渠道、多元化、多层次演变,来自美国、德国、印度、巴基斯坦、韩国等国代表,为国际国内教育行业工作者与关注者们带来国际多元视野、奉上一场思想的饕餮盛宴。
市长对话会,闪烁产教融合与城市发展智慧。在教育部学校规划建设发展中心首席专家牟延林的主持下,一场别开生面的市长对话会在主会场展开。来自温州市的副市长郑朝阳、湖南省株洲市的副市长黄芳、河南省驻马店市的副市长冯玉梅,敞开心扉、畅谈如何在政府主导下进一步发挥企业、高校作用,使教育更好地融入到现代化强国建设之中。
会上,大学校长、企业家代表、行业协会代表相聚一堂,共话产教融合,共同探索如何承担起新时代强国战略赋予的历史性使命。“产教融合参与主体多元、合作模式多样,诉求各不相同,如何‘握指成拳’,形成合力,是成功与否的关键。要在认识和实践上形成合力,更要在方法上形成合力,在合作中不能讲本位主义,要换位思考统筹兼顾,遇到矛盾或者问题的时候,要勇于探索共同创造,努力寻找一种有益于各方的方式方法,从而突破壁垒,协同创新,充分释放各种资源和要素的活力,实现合作共赢。”有专家说。
社会主义是干出来的,个人梦想也是在脚踏实地的奋斗中实现的。高等教育要扎根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共同理想,才能培养出与国家同呼吸共命运的爱国者、奋斗者、求真者、实干者。
乡村振兴大有可为,为一代新人为国家建功立业、为民族复兴贡献青春提供了历史性机遇和广阔舞台。会上发布了乡村振兴学院(现代农业智慧学习工场),以产教融合体现智慧学习工场特点的现代化人才培养模式和科技创新方式,纵向打通从创新源头到田间地头的创新链,横向解决科技成果怎么服务与千家万户。乡村振兴学院将把中国乃至世界最好的农业科技成果通过智慧学习工场在驻马店得到转化和应用,全面解决农业现代化发展过程中最核心的科技问题、人才问题和产业化机制问题。
企业是技术创新的主要力量,高校是创新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必须发挥高校的核心力量,培养造就创新型人才,引领经济社会发展。会上发布了企业家学院,并举行了驻马店企业家学院揭牌仪式。企业家学院通过构筑卓越创新联盟,吸引国际国内一流大学、全球知名科研机构、知名企业与地方院校建成常态化合作关系,通过先进技术和管理资源导入,推动地方院校成为创新引力中心,为企业家成长和企业升级与走出去提供服务。
会上还发布了新金融智慧学习工场(2020),项目将搭建多层次、高纬度的虚拟金融市场VFM(Virtual financial market),建立以虚拟技术为场景支撑、以真实规则为秩序的、覆盖全网、金融市场全场景要素的虚拟金融系统,完全真实地再现市场及其操作的氛围和动态,为高素质新金融人才培养、金融市场科学研究、区域经济政策模式等,提供基础学习和验证平台。
赋能未来:引领教育形态变革
2018年,产教融合发展战略国际论坛举办至第五届。这一次论坛是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和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产教融合意见的一次具体行动,吹响了新时代产教融合新作为、新征程的号角。
第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中华职业教育社理事长陈昌智,教育部副部长孙尧出席开幕式并作主旨演讲。孙尧副部长对应用型高校如何更好的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如何深化产教融合提出了明确的要求。对于企业如何更好地参与到产教融合中,也提出了他的建议。同时还提出了一个应用技术大学联盟2.0版本,为我们在新时代全面深化产教融合,指出了一条非常具有创新性的道路。
教育部学校规划建设发展中心主任陈锋在闭幕上做总结报告《因需而智 赋能未来》,将论坛推向新的高潮。陈锋指出:
“我们要面向未来,深化合作,探索形成紧密协同、联动发展、领先实验、成果共享和平台支撑的应用型高校创新发展共同体,为教育部推动建设一批创新示范作用的应用型高校提供政策的支持,提供科学研究的服务,创新的实验场,使很多重大政策能够在这个共同体中率先进行实验,这也是此次论坛的重要成果。”
每一次论坛结束都是一次新的开始。接下去,教育部学校规划建设发展中心将接续努力,以党建为引领,为书写教育改革“奋进之笔”铸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