廉政信箱:lzxx@csdp.edu.cn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新闻动态 > 中心动态
“智慧学习工场”何以成为未来大学核心单元?

发布时间:2018-01-24                               来源:教育部学校规划建设发展中心

2018年1月18日,教育部学校规划建设发展中心和广东技术师范学院签署“智慧学习工场”项目合作协议,成为首家新校区全面试点智慧学习工场的签约院校。

智能时代的未来学校是什么样?随着科学技术进步速度不断加快,人工智能、大数据、移动互联、VR/AR兴起,以及校企合作进入深度变革阶段,高等教育形态上正发生着深刻变化,这迫切要求学校的发展要紧跟经济转型机遇,顺应“人类对更美好、更理想教育的追求”,“新技术的集群突破”,“学习方式的深度变革”这三个驱动未来教育形态变革的力量。

2017年10月13日,教育部学校规划建设发展中心主任陈锋在“2017地方本科高校文科应用转型研讨会暨科学工作能力提升计划(百千万工程)现场会”会上,首次公开“智慧学习工场”理念,标志着“智慧学习工场”的建设正式拉开序幕。

2017年11月18日,“未来教育创新周”上,教育部学校规划建设发展中心、北京华晟经世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华为技术有限公司共同启动新一代信息技术“智慧学习工场(2020)”项目,探索新一代信息技术“智慧学习工场(2020)”的建设和学习实践、智慧资源建设、人才培养维度,促进产教融合2.0模式创新。这是一次推进高等学校新形态变革的历史性时刻,智慧学习工场做出的战略擘画和顶层设计,开启了高等教育新时代新征程。

而此次“智慧学习工场”签约落地广东技术师范学院,更是深入贯彻十九大精神,探索新时代未来教育发展规律,深化高等教育综合改革、推进产教融合、科教融合,优化学科专业布局和深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一项重要举措。

广东技术师范学院2017年8月启动智慧学习工场试点工作以来,对学院本部广东工业实训中心,白云校区第一、二、三、四实训楼及河源新校区进行功能规划新建,致力于建设高等教育改革的示范校区。经过调研,广东技术师范学院需要在学校的整体结构进行集成化改革,实现多种功能、多个学科和专业相互关联,整合成一个业务单元服务于某一个行业产业。

智慧学习工场整体解决方案,能够推动广东技术师范学院向产教融合向纵深发展,转变人才培养方式,实现校内资源共享,在面向未来创新的过程中,调动更多资源,实现更大的协同,完成共同的目标。

对于教育部学校规划建设发展中心而言,意味着把前期产教融合和教育技术创新诸多经验融汇到“智慧学习工场”的生态里,使之成为整个高等教育和职业教育改革创新之间伟大目标的重要组成部分。

为什么是“智慧学习工场”?

智慧学习的时代是不可逆的。当前中国教育发展主要面临三大挑战: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对国民素质的挑战,科技革命和工业革命对教育变革的挑战,人民群众日益多样化的教育需求对办好人民满意教育的挑战,解决办法就是加快推进改革创新。

教育和学校正处于形态变革的前夜,需要重新定义未来学校的新形态、新学习、新场景、新课程和新流程。而学校的教育形态变革必须要在宏大的历史背景下重新认识。这种变革是由经济发展的需求和技术条件决定的。

作为教育部学校规划建设发展中心的三大引领性项目(建设绿色、智慧和面向未来的新校园;智慧学习工场,或者在智慧学习工场建设的创新超级平台;基础教育阶段未来学校,包括中小学、幼儿园和儿童中心)之一,智慧学习工场是面对未来教育形态变革、学校形态变革中一个创新性探索,是基于学科专业集成和全要素场景的建构,具备以能力为本位的成长流线,灵巧学习和智慧运行的基础机制,产教融合、开放连接的空间结构,现场和虚拟教育的融合方式,自我演化的创新生态等特点的高等学校的内核平台。

和智慧学习工场同步启动的还有《未来学校研究与实验计划》,面向0到18岁的儿童,在未来世界和时代里,研究和探索如何实现他们更好的发展。 

面对变革,一个更加宽广的时代,需要更加一个宽广的思路,承担一个更加宽广的历史使命,在这样的一个变革过程中,总要有人率先探索,这个过程,永远不会没有同盟者,永远不缺好的经验和做法。所以,教育部学校规划建设发展中心启动“智慧学习工场”,就是把不同领域正在做着同样探索的人(资源)聚集到这个平台上来,以期更好地在实现在面向未来创新的过程中,调动更多资源,实现更大协同,完成共同的目标。

“智慧学习工场”针对哪些痛点?

在解决学习者成长流程和动力方面,存在的学习者学习动力不足,学习者对未来职业场景认知不足,学习者参与实践机会和空间不足,难以实现实践引领成长,学习者的指示和能力缺乏合成和验证,职场能力难以真正形成等问题。目前,中国应试教育存在诸多弊端:小学和中学以考高分升学为唯一目的,到了大学却往往会缺乏很好的量化评价体系和淘汰机制,导致学习者学习的动力不足,对未来职业场景认知存在缺陷,职场能力难以真正形成。

在解决人才培养机制方面,存在着学情分析缺乏,不能因类、因材施教;教师和学习者联系不紧,教学相长机制难以建立;理论与时间结合不紧,缺乏场景依托;复合型人才难以培养;专业教育和创新创业教育相脱节;学历教育和继续教育相分离等问题。一些大学缺乏鲜明的使命与明确的人才培养目标,各个专业近乎千篇一律,对于要培养什么样的人,如何培养,通过何种途径与渠道等浑然不知。

在解决学校内部建设方面,存在着教学场景相对分离,空间功能单一;课程数量不足、创新不够;双师型教师队伍结构不合理,数量不足;教学和科研畸重畸轻,缺乏结合机制;学校功能空间与多样化学习方式不相容,学习者自主学习空间单一等问题。例如有的教师学术水平很高,但是迫于学校考核制度压力,整天忙于写论文搞科研。

在解决学校与外部协同方面,存在着诸如现实的经济社会和科技创新需求难以导入;校企合作、国际合作资源缺乏融合机制;线上线下教育不能有机融合,新技术应用受到局限等问题。


智慧学习工场从三个层面上推进探索:

第一>> 在学科和专业的基础上,推出新一代信息技术“智慧学习工场(2020)”项目,陆续还会推出健康、旅游等专业学科项目。

第二>> 老校区的改建和新校区的重新设计和规划。

第三>> 园区规划实验,包括科研机构、企业社区,按照智慧学习工场理念来打造整个创新园区。


教育部学校规划建设发展中心主任陈锋说到:“虽然项目签约时间、合作时间有限,但它既然意味是一个非常深刻的变革,合作和研究就会一直持续下去,因为这个过程是不断深化的过程,能够更好的推动学院发展,能够为通向未来教育和未来大学开辟一条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