廉政信箱:lzxx@csdp.edu.cn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新闻动态 > 中心动态
第二届课改征文大赛,期待为你转身

发布时间:2017-07-06                               来源:教育部学校规划建设发展中心

一线教师是面向学生、服务学生的主体,在各种宏观和微观因素的推动下,在自身内在需求的驱使下,广大一线教师积极探索应用型课程建设与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在一个个专业、一门门课程的规划与建构中,开启了一扇扇小窗,通向学生,通向课改,通向转型,知微见著。

2017年5月11日,由教育部学校规划建设发展中心主办的第二届全国应用型课程改革实践征文大赛正式启动,院校和教师反响强烈。这让我们想到,在今年3-4月,翻阅第一届全国应用型课程改革实践征文大赛的优秀作品时,就透过这一扇扇小窗,深入领略了各地各院校应用型课程改革的基本风貌。

为了更好的推动第二届全国应用型课程改革实践征文大赛顺利进行,我们试图将一些普遍经验、闪光点汇总出来,为有志于即将参赛的一线教师提供一种思考的方向和一些有益的借鉴,激发思想的碰撞,点燃思想的火花,让彼此在课改的路上走得更稳更快更深。

 

一条主线,引领课改方向

应用型课程改革离不开高校转型大背景,《国家教育事业发展“十三五”规划》指出,要推动具备条件的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型转变,引导高校从治理结构、专业体系、课程内容、教学方式、师资结构等方面进行全方位、系统性的改革,把办学思路真正转到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上来,把办学定位转到培养应用型和技术技能型人才上来,转到增强学生就业创业能力上来,把办学模式转到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上来,这一表述应当看作应用型课程改革的宏观主线,从而确保课程改革方向与高校转型方向相一致。

具体而言,建构应用型课程体系必须把握几个关键问题:一是课程体系建构要体现区域经济发展、产业发展、技术进步要求;二是应开拓课程建设新路径,转型高校可与行业、企业、用人单位合作共建共享课程体系和课程标准,促进课程内容与行业标准、职业标准相对接;三是应把提升学习者专业技术能力、实践能力、应用能力、职业能力摆在重要位置。


两个服务,明确课改目标

高校为什么要进行应用型课程改革?除了上述宏观政策因素,更重要的是,传统的高校课程体系与当前的经济社会发展、产业转型升级等发生了断层和脱节现象,教育供给与经济社会实际需求之间产生了悖论,教育尤其是高等教育供给急需从高大上的学术价值导向转为接地气的社会需求导向,才能更加发挥高校的人才培养优势和价值创造优势,因此应用型高校进行课程改革的重要目标之一就是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

在传统教育模式下,高校专业基本上是根据国家专业目录来设置的,缺乏市场调研、社会需求分析、人才预测等必要环节的有效实施,结果造成“千校一面”的高等教育“同构”现象,学校出口的“人才”与社会、区域、市场、企业需求的“人才”相错位,企业用工荒,学生就业难,学生的成长和发展陷入“空中楼阁”的尴尬境地,人才培养无法生根,无法落地,耽误的是学生的职业前程。针对这一现象,应用型课程改革要做的事情就是将高校专业、课程设置有效对接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区域产业发展需求、企业需求、职场需求等,坚持需求导向,最终使培养的人才走向社会后英雄有用武之地,能为社会经济发展、地方发展、产业发展、企业发展提供智力、能力、价值支撑,真正实现服务学生成长,释放人才红利。


三个聚焦,凸显课改内容

在第一届全国应用型课程改革实践征文大赛的优秀作品中,绝大多数征文都主要聚焦了三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应用型课程建设,二是教学改革,三是人才培养模式创新,三者相辅相成,应用型课程建构落实于教学改革过程,教学改革依托于课程建构,并共同推动人才培养,从而形成课程改革的良性循环。

在应用型课程建设方面,第一届优秀作品主要从两个维度进行论述:一是从宏观出发综合阐述应用型课程建构的原则与方法等问题,如《课程重构:新建地方本科高校转型发展的着力点》《基于“教学做”一体化模式的高职课程建设》《“互联网+”项目化教学的课程资源创新设计》等,提出了一些有价值的观点,如推进课程重构是地方本科高校转型发展得以着陆生根的必然选择,课程重构应围绕学生应用能力培养,重构课程内容以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新需求,重构课程教学形态以适应互联网时代的新变化,重构课程教学管理制度以适应课程形态的新要求。二是从具体课程出发阐述应用型课程建设的相关问题,如《应用技术大学〈物流采购学〉课程改革与建设研究》《基于校企协同的〈浙商解读与创业实务〉课程十年改革探索与实践》《创新课程〈国际传媒理论与实务〉的开发与设计》等,这种个案式研究能为一线教师提供最直观的课改经验分享。

在教学改革方面,多数作品涉及到教学方法、教学模式的改革创新,如《基于云计算与大数据的高职院校智能化教学生态系统研究》《基于PBL与LBL整合的应用型课程教学范式改革探索》《高职PLC与变频器应用技术课程的项目化教学改革实践》《课程文化与产业对话:“图案设计”课程模块化教学变革路径》《高职〈电子技术〉课程混合式教学模式探索》《基于CDIO模式的应用型课程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等,积极探索项目化、模块化、混合式、一体化等教学方法改革和模式创新,在教学实践层面真正将应用型课程改革落到实处、落到学生身上。

在人才培养模式方面,多数作品以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为抓手,探索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改革创新之道,如《应用型车辆工程专业“1139”人才培养模式研究》《基于企业研发模式的汽车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探究》《产教融合培养企业预备队的实践探索——以车辆工程专业为例》等。

梳理和分析第一届全国应用型课程改革实践征文大赛作品,我们分享经验、引发思考,我们提倡征文内容可以涉及应用型高校课程改革的一切相关问题,以课程改革中的新情况、新问题为切入点,提出新思想、新方法、新技术、新成果,从而为应用型课程建设提供更广阔的视野、更多元的维度和更具创意的方法。

第二届全国应用型课程改革实践征文大赛,你来投稿。我们期待,为你转身。

(通讯员  吴晖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