围绕热点,认真作答,事实求事,全面解析。
5月3日,在福建省高校教育技术研究会与网龙公司联合举办的“VR在高校信息化建设中的应用”研讨会上,中心首次阐述了“VR世界实验室”的建设方案、规划和愿景,明确“VR世界实验室”项目战略意义、校企合作机制和推进步骤。在会议的交流环节中,与会人员针对VR世界实验室项目的具体合作方向、落地方式、需求反馈机制和项目监督体系等方面提出问题,中心创新发展处相关人员一一作答。
如何保证高校紧跟技术革新步伐?
VR、AR技术更迭迅速,中心为保证参与高校能够始终紧跟产业界技术更新的步伐,指导网龙华渔公司组建了专业化的团队,缩短了校企合作距离,简化了校企合作环节,打造了技术交流的高速路。实现网龙华渔公司与项目院校的深度产教融合,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一是共建产教深度融合的应用型专业,从人才培养方案、课程体系、教学内容和实训模式等全方位进行“基因编辑”式的改造,推动高校紧密对接VR产业链、创新链;二是通过教师轮训计划、工程师驻派校园、工程师与高校教师混编、选派教师进行企业挂职等多重措施,共同打造双师双能型教师队伍,提升重构教师的专业竞争力;三是推进校企科研协同,打造创新共同体,使产业动态引导高校提高科研攻关的针对性和有效性,推动高校成为VR、AR领域知识创新、技术突破的主赛场和策源地;四是通过收益共享机制来缔结高校、企业、政府和市场的合作关系,形成合力,打造涵盖旅游、医疗、建筑和动漫等个领域的VR资源高地,搭建国家级VR资源共享和交易平台,并用平台商业价值来反哺学生学习、教师科研和高校建设。
项目会给VR产业带来何种影响?
VR技术就是利用计算机技术模拟产生三维的虚拟世界,这不仅是全球高新技术产业的热点,更将成为下一个极具战略意义的通用计算平台,如同“互联网+”,和各个垂直、细分领域紧密地结合,改变生产生活的方方面面。然而,VR垂直生态的建设受制于内容源的匮乏、人才储备不足和产业标准不健全。VR世界实验室将充分发挥企业的信息、技术和市场优势,根据高校集群的学科门类齐全、覆盖专业领域广、人才素质高等特点,培育VR产业链。可以相信,项目能够对正在勃兴的VR产业带来巨大的有益影响。
一方面,VR世界实验室项目引导和扶持高校围绕VR素材标准制定及理论研究、内容(IP)创作与分发、行业培训、人才培养及国际交流等多个方面进行自主创新。由全国数百所高校铰链而成的巨型协同创新网络,将通过信息互通、资源共享和价值共创,促进VR产业的孵化成熟,引导VR产业标准的建立和完善,在虚拟现实领域抢占科技制高点。
另一方面,VR世界实验室项目在为学校打造师生实习实践、锻炼、研发平台,促进学校教研成果转化应用的同时,为VR这一新产业的发展不断输送所需要的技术技能型人才,从而创建区域乃至全国示范性特色品牌,促进区域相关产业的转型升级,推动“VR+行业”、“VR+教育”的深度融合发展。
怎样调动高校一线教师积极性?
项目重点打造国家级的VR资源交易平台,形成具有强大辅助支撑作用的后台系统,缩短教师科研成果转化的距离,建立“市场需求调研—校企协同开发—VR资源汇聚—交易流量引导—商业价值回馈—师生经验增加”的互利多赢闭环。各专业老师既可以与网龙华渔公司共同研发本专业教学所需的VR版虚拟仿真软件和配套VR课堂的教学资源;又可以承接网龙华渔公司发布的横向课题或相关VR资源开发需求等,并由此为学生提供实习、实践岗位。如此,高校一线教师的积极性可以被充分地激发,项目有效推进拥有了充分的人力基础。
如何实现学生与专业技能合理对接?
在新兴的、边界模糊、不确定性较高的虚拟现实产业中,VR世界实验室项目保障学生学到对口的专业技能和知识并非易事。
为此,项目以VR市场急缺岗位所需技能为切入点,打造VR人才能力图谱,着力产业急缺的VR产品内容、硬件设备及软件平台方向,通过由浅入深的基础课程、核心课程、限选课程及项目实践课程等多层面课程设计,构建研究型本科、应用型本科、技能型专科立体式VR人才培养体系,帮助高校全面系统地培养VR及其渗透领域紧缺的交叉学科复合型应用人才。
另一方面,项目充分发挥VR、AR辅助教育教学的优势,利用移动情景感知技术,创造出科学、数学、机械与艺术等其他专业学科的虚拟情境,让学生与图像、数字信息、抽象概念之间可以有效的互动,调动学生的同理心去感受和认知,颠覆过去学校“说教+服从式”的教育,替代为“体验+反思式”的教育。
会议结束后,中心就“先进技术校企合作发展平台”、“产教融合国际论坛”和“中美彩虹计划”等相关产教融合业务集群,为项目提供了更多的可借鉴的模式。与会者积极讨论,高度肯定国育华渔VR世界实验室项目的科学构思与创新设计。
(通讯员 李广平 张宏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