廉政信箱:lzxx@csdp.edu.cn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新闻动态 > 中心动态
请回答未来学校——改变未来的力量

发布时间:2018-02-28                               来源:教育部学校规划建设发展中心

一个民族要有未来,必先关注儿童的成长;

一个民族若有未来,必先使儿童有面向未来的教育。

 

未来学校的目标是什么?

2017年10月,教育部学校规划建设发展中心正式发布《未来学校研究与实验计划》,根据中国教育现代化2030确定的核心任务,聚焦基础教育和0-18岁儿童的发展。该计划的目标是要在新时代,应用新理念、新思路、新技术,面向未来推动学校形态变革和全方位改革创新,更好贯彻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更好推动素质教育,更好培养创新人才。

上述计划一经发布,便引发社会各界热烈讨论,理论研究、行政管理和一线工作的专家学者各抒己见,群言争鸣,共同描绘未来学校的理想蓝图。

 

教育界人士为“未来学校”出谋划策

计策一:怎么样走到未来学校的天地里面去?

山东省教育厅巡视员张志勇:

• 人本化——新素质教育时代的到来

• 开放性——学校不再是封闭的孤岛

• 课程供给——从统一批发走向个人定制

• 综合化——课程组织:从分科走向综合

• 实践化——课程实施:书本学习+实践学习

• 产品化——课程产出:思维产品+实物产品

• 自组织——学校组织:从班级授课制走向学习共同体

• 智能化——人+机器时代

• 协同化——学校教育边界的消解与重构

• 合作化——学校治理:从科层化、行政化、单一化走向扁平化、专业化、多样化

 

计策二:未来学校的职责是什么?

教育部教育发展研究中心战略研究室主任高书国:

教育的本质是培养思想道德、有品质的人。培养面向二十一世纪有竞争力、开放能力和好的思想品质、既爱国又面向世界的人才,将是未来学校最重要的职责之一。

 

计策三:未来的学校和教育应具备什么特点?

中国人民大学附属中学原副校长、上海师范大学嘉善实验中学校长肖远骑:

未来的学校和教育应改变传统的学校时空观。传统的学校教育必须在固定的时间和地点,固定的人群聚在一起。未来的学校会打破这种时空观,时时可学,处处可学,人人可学。

优质教学资源的互联和分享,建立学习中心,有助于教育公平。未来将由不同的学校根据自身优势组成若干个学习中心。通过网络,家长、学校、政府可以购买这些学习中心的优质教育资源,打破学校壁垒,平等地享受优质教育资源。

教育逐步走入私人定制时代。家庭环境不同,学生的个性不同,对教育的需求也就不同。既然有个性化需求,就有可能出现私人定制。网上的众多资源可以弥补学校教育的不足,学生可以按照需求进行人生规划设计。

 

计策四:未来学校将会带来什么?

北京市特级教师、北京中学校长夏青峰:

首先,更加注重学习的个性化。信息技术对推动教育变革的作用会越来越明显,学校会随之变化:

学习的泛在式更强。学习不一定在课堂里,时间、空间的界限不再明显;

学生的选择性更强。学生的学习内容、学习方式、学习进程都会有私人定制的考量,拥有更多选择;

学校的多样性会更强。随着时代发展,学校不同的样态会出现,不同的学校为学生提供不同的选择,学生和教师可能是跨校、跨区域的;

学生的自主性会加强。泛在式、选择性、多样性都会调动孩子内驱力,让孩子意识到学习是自己的事,学会自己选择,学会坚持,成就自我。

其次,更加注重情感教育和价值观教育。在未来的学校,学生与技术接触越多,越应该把人文的、情感的、价值观的东西教给学生,要让学生更加善良,更具备具备家国情怀,由于自己的存在,让世界变得更加美好。

 

计策五:未来学校应该怎么做?

前麦肯锡全球董事合伙人、一土学校创始人李一诺:

第一要回归对人性的关注。教育对人性的关怀非常重要。人像冰山,浮出水面的部分是知识和技能,与水面接触的是现实社会的处事经验,再往下是性格力量,例如好奇心、坚韧,最底层是自我认知。未来的教育应该更加关注冰山下面的东西。

第二是在学校形式方面,会有两个“化”:

去围墙化——杜威、陶行知的理念都提倡社会即学校,生活即教育。要让学生真正有社会经验,让学生接触真实的社会,让社会更多的资源进入学校;微小化——在高科技时代,当人们越来越沉迷在网上世界时,真实的人与人之间的交往就越重要。对孩子而言,更是如此。

 

计策六:理想的未来学校应该是什么样子?

网易教育事业部战略总监孙志岗:

理想的未来学校应该是开放、共享、创新为主导理念的教育组织形式。

开放——打破原有比较封闭的办学体系,提倡课程资源共享,教师资源共享;以因材施教为核心的创新——包括学习方式方法的创新,也包括技术方面的创新,比如引入翻转课堂,打破传统的教学结构,打破传统的班级制授课,再比如利用大数据技术,用学习数据来驱动每一个学生的学习行为,提升学习效果等等。

 

基于已有的认识和实践,教育部学校规划建设发展中心主任陈锋在《未来学校研究与实验计划》中提出了未来学校的六个特征:

◪ 绿色、智能和泛在互联的基础设施

◪ 集成、智慧、因变的新学习场景

◪ 灵巧学习及创新的赋能场

◪ 开放融合的学习生态

◪ 创新的知识和信息网络拓扑结构

◪ 与人工智能融合的教师-课程智慧系统

这标志着灵巧教育时代的来临。

“未来学校核心特征必然是未来学习,未来学习最重要是回归最基本的学习规律。其中有两个核心的内容:第一,自主学习是未来学习的核心,只有自主学习才有终身学习,才有创新能力的不断提升。第二,认可多样化学习方式的等价性,学习是一个广泛的概念,是针对不同年龄阶段设计的活动。现代技术的发展逐步使学习方式有了更多实现的可能,这是未来教育、未来学校和未来学习的魅力所在。

“通过大家相互之间的努力,建立一个持续演进的创新生态系统。所以,和我们一起,为国家,为民族,为每一个孩子的未来,贡献我们每一个人微薄的一份力量,让这样的力量汇聚,一起成为改变未来的力量!” 教育部学校规划建设发展中心主任陈锋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