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1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深入开展消费扶贫助力打赢脱贫攻坚战的指导意见》要求“组织开展贫困地区农产品定向直供直销机关、学校、医院和企事业单位食堂活动。”2019年4月,习近平总书记在重庆考察并主持召开解决“两不愁三保障”突出问题座谈会时,强调“要探索建立稳定脱贫长效机制,强化产业扶贫,组织消费扶贫,加大培训力度,促进转移就业,让贫困群众有稳定的工作岗位”。
消费扶贫是社会各界通过消费来自贫困地区和贫困人口提供的产品与服务,帮助贫困人口增收脱贫的一种扶贫方式。2017年以来,在教育部党组的统一领导下,在发展规划司、职成司的指导支持下,教育部学校规划建设发展中心在已开展的农校对接工作基础上,在消费扶贫方面积极探索实践,启动学校绿色食品供应链和农校对接扶贫推进工程并发起成立中国校园团餐联盟(以下简称“团餐联盟”),搭建扶贫地区农副产品直供直销渠道和劳动力就业渠道,积累了一些有益经验。
2019年,教育部学校规划建设发展中心持续深入推进消费扶贫,助力贫困地区创收增收成效显著。
高度重视,统筹部署到点到位
2019年,教育部学校规划建设发展中心组织召开了5次会议研究部署消费扶贫工作。一是把扶贫地区农产品采购帮扶工作列入中心年度重点工作计划,指定专门机构和专人负责;二是将河北省青龙县、威县两县扶贫工作纳入“司局长风采项目”,并组织召开了青龙县精准扶贫工作研讨会、河北省青龙县威县农校对接工作推进会;三是多渠道开展农产品采购帮扶工作,通过组织在京直属高校、中国校园团餐联盟成员企业、北京市高校落实采购任务;四是探索建立学校后勤采购需求与农副产品对应的学校绿色食品供应链,推动学校劳动用工与当地劳动力就业输出结合,形成长效产业扶贫机制。
力争实效,扎实推进定点扶贫
在参与教育部定点扶贫县—青龙县、威县工作方面。积极帮助定点两县与直属高校进行采购对接,累计组织清华大学、北京中医药大学、对外经济贸易大学、中国矿业大学(北京)等直属高校直接采购青龙县农副产品209余万元,直接采购威县农副产品4.3万元;通过首都经济贸易大学、中国校园团餐联盟、北京市采购平台等渠道帮助销售青龙县农副产品230余万元、威县农副产品12.2万元。充分发挥直属高校扶贫的综合效应,结合青龙县艺术领域的实际需求,促成中央音乐学院、中央美术学院对青龙县开展“红色1+1帮扶”艺术特色扶贫。
狠抓落实,消费扶贫效果凸显
在其它贫困地区扶贫工作方面。充分发挥中国校园团餐联盟盟员企业的大宗农副产品采购功能,搭建扶贫地区农副产品直供盟员企业渠道。依托中国校园团餐联盟,帮助销售贫困地区农副产品金额22000万元,促成高校直接采购扶贫地区农副产品300万元。
巩固成果,稳步推动专项扶贫
在专项扶贫工作方面,大力推进甘肃省农校对接精准扶贫试验区建设。根据《甘肃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促进兰州牛肉拉面产业发展的意见》(甘政办发〔2018〕198号),在兰州大学、渭南师范学院、西安财经大学(长安校区)、陕西职业技术学院、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南校区)等兰州牛肉面“农校对接精准扶贫”窗口16个,解决贫困地区劳动力12人。继续实施“定西马铃薯走进高校”计划,与甘肃省定西市建立马铃薯供应渠道。2019年,销售马铃薯产品近154吨,金额约30万元。
上线平台,农副产品直供直销
开发农校对接精准扶贫采购平台,实现线上下单采购、食品安全溯源、物流配送、扶贫认证、数据汇总等功能。并在教育部学校规划建设发展中心官网设立扶贫专栏,正式上线该采购平台。
展望未来,产业扶贫机制显现
2020年将固化产业扶贫机制,拟开展以下工作:一是组织召开全国及区域性消费扶贫推进会,积极推动消费扶贫;二是对2019年参与消费扶贫的部分单位进行表彰,鼓励引导更多学校、企业通过平台采购;三是探索高校后勤采购、设立扶贫窗口、超市、绿色食品专柜等形式多渠道加大消费扶贫采购力度;四是充分发挥团餐联盟的采购优势,将参与扶贫纳入联盟准入条件;五是进一步优化农校对接精准扶贫采购平台,持续录入新的扶贫产品;六是与有关扶贫部门建立工作协同机制;七是通过“定西马铃薯走进高校”计划、甘肃省农校对接精准扶贫试验区建设,探索当地特色扶贫模式。